“互聯網+”提升社會基層治理“三度”

身陷糾紛是否要各部門跑斷腿才能解決?投訴建議是否長時間無人迴應?這些困擾社會基層治理的難題,隨着“互聯網+”的東風,逐漸冰融消解。杭州濱江“一碼解糾紛”、湖南長沙縣網上羣衆工作部等一系列實踐正在進行,“互聯網+”正將政務服務和科技支撐深度結合,讓社會基層治理更具有“速度”“精度”“溫度”。

“互聯網+”提升了社會基層治理的“速度”。

杭州市濱江區,打開手機登錄小程序提交糾紛內容至“一碼解糾紛(訴訟)”小程序,遭遇矛盾糾紛,人們再也不用奔走各個部門而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也爲社會基層治理提升了速度。

“一碼解糾紛(訴訟)”平臺引入“健康綠碼”概念,以藍、黃、橙、紅、綠五色“調解碼”記錄糾紛化解信息。當事人只要打開小程序,調解到哪個階段一目瞭然:黃碼,初次受理階段;橙碼,二次流轉調解階段;藍碼法院登記引調階段;紅碼,調解失敗,可在線申請法院立案;綠碼,調解成功。

“目前平臺形成訴調、警調、檢調、專調、訪調‘五調聯動’的閉環管理模式,切實避免多路徑受理可能帶來的重複案件助力各類矛盾糾紛的基層化解。”一碼解糾紛(訴訟)平臺一工作人員說,平臺自6月初試點至今,已分流訴前調案件906件,成功調解200件。

湖南省長沙縣教育局工作人員在“網上羣衆工作部”線上值班,回覆羣衆諮詢留言。於子茹

“互聯網+” 也讓社會基層治理多了些“溫度”。

在湖南省長沙縣,整合多個羣衆留言渠道建成“網上羣衆工作部”,將網民訴求按事件性質、緊急程度分級、分顏色預警,形成了“集中受理、自動交辦、分級督辦、限時促辦、羣衆評價”的辦理閉環,同時每天安排不同政府部門現場值班,在線回覆羣衆問題、解決反映問題,讓網民訴求由“多頭跑路”變爲“一站式辦結”。

“流動的是數據,通暢的是人心。”長沙縣網上羣衆工作部一位負責人說,“網上羣衆工作在受理、辦理、迴應的過程,也是紓解羣衆負面情緒的過程,將很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在提升基層治理“速度”與“溫度”的同時,“互聯網+”也爲治理“精度”創造更多空間。在全國多地,依託互聯網建起服務平臺,正夯實基層治理的數字底座,讓社會基層治理有了“繡花功夫”。

“以往,網格員沒有執法權巡查發現的問題只能以勸爲主,違規違法對象對於口頭警告常置之不理。”湖南省長沙縣行政執法局指揮調度中心主任王佳說,對此,長沙縣行政執法局開發行政執法綜合管理服務平臺,開啓“24·30”全天候執法圈工作模式。

“調度指揮中心網上‘接單’,屬地行政執法隊‘買單’。”王佳告訴記者,接到羣衆投訴後,無時差點對點將交辦受理,執法人員30分鐘趕到現場處置,實現精準派單、快速處置,讓發現的各類問題和隱患第一時間被整治。今年1月至8月,行政執法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共受理各類投訴舉報22316件,滿意度達99.58%,較去年同期上升2.34%。

湖南省長沙縣行政執法局指揮調度中心。於子茹攝

同樣在江蘇省太倉市,一張“大網鐵”集實時監控、信息歸集、研判預警、指揮調度和督查考覈於一體,實現各類訴求統一受理、分端應對的全流程網上處置閉環。

走進太倉市社會綜合治理聯動指揮中心,記者看到大屏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小點,聯動指揮中心副主任朱弇菁告訴記者,這是轄區內的專職網格員今天的巡查軌跡和巡查上報的事件,點開每個點,都能看到每個事件的具體內容和處理進程。

朱弇菁介紹,專職網格員負責網格內事件巡查上報覈實覈查。以“二維碼標籤載體,制訂巡檢清單,設置巡檢頻次,“專職+專業”網格員通過APP領取巡檢任務,上傳巡檢記錄,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目前,太倉市構建了市、鎮、村、基礎網格四級管理架構,將全市分爲504個基礎網格,按照“一格一員”配備504名專職網格員,另外配備“警格”“安格” “法格”等專業力量融入到基礎網格,實現社會治理一張網。自2018年運行以來,太倉市社會綜合治理聯動指揮中心接收各類訴求243萬條,事件處置率達到99%,公衆滿意度達到93%。

有關專家表示,一系列數字化“互聯網+”手段,正在提升社會基層治理效能,隨着地方司法效率、行政速度、羣衆滿意度的提升,政府數字化轉型已初見成效。作爲新型的政府運行模式,“互聯網+”可以進一步推動公共服務便民化、社會治理精準化。(記者於子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