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運動活力 讓生活多彩(體育助力小康生活③)

核心閱讀

羣衆的健身需求不斷增長,對城鄉公共體育設施供給提出更高要求;鄉村振興的生動畫卷徐徐鋪展,爲體育、旅遊文化等領域融合發展提供契機。貴州針對羣衆需求,合理開發當地資源,爲促進城鄉變化注入運動活力

伴隨着邁向小康生活的步伐,人民羣衆的健身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爲加強城鄉公共體育設施供給,貴州集合多方力量開拓多元渠道;在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中,體育也綻放出光彩,貴州豐富的山水資源,爲開展“體育+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滿足羣衆健身需求

74歲的瓦龍章輕鬆拉住近2米高的單槓,一氣呵成完成四五個大回環;80歲的王志華躺在仰臥起坐板上,一手一個17斤的啞鈴,連續展臂直舉十幾個。再看周圍,正在鍛鍊的“老夥伴”,背心、手套、護腕、護膝、拉力繩等健身裝備一應俱全。

貴陽市河濱公園一角,有塊遠近聞名的健身廣場單雙槓天梯肋木臂力訓練器等健身器材應有盡有,吸引了不少在周邊居住的老年人前來鍛鍊。

“早幾年來這裡的人主要是跳廣場舞。”瓦龍章一身黑背心,雙臂肌肉發達,怎麼看都不像70多歲的人,“可我們這些不愛跳舞的人怎麼辦?”羣衆的呼聲反映到貴陽市體育局。2016年,體育局經過充分考量,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河濱公園健身廣場全面提升健身器材。

68歲的朱少堅不久前摔了一跤,“有一天我來這裡,有人勸我練練肋木幫助恢復,還挺管用。”傷好後,朱少堅就加入了這裡的健身隊伍。

遵義市苟壩村,一條全民健身路徑做到了老少咸宜。既有上肢牽引器、太極推手器、軌道式平衡器、象棋桌等農村老人實用的康健器材,也有划船器、跑步機等適宜年輕人運動器材。相鄰的花茂村,還在空曠場地上建了一個室外籃球場。“這些器材都很實用,我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苟壩村村民永志說。

截至2019年年底,貴州省鄉鎮、行政村的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覆蓋率分別達到94%、90%,全省常住人口體育場地面積提升至人均1.53平方米,全省共實施建設10個生態體育公園。

激發基層體育活力

2012年,“公益體彩・快樂操場”公益活動開始面向全國進行推廣。活動爲體育器材和體育教育資源匱乏的學校送去物資和技術幫助,旨在培養學生的健康理念和健身意識。

文智博畢節市織金八小三年級學生,在學校足球隊踢前鋒。學校足球隊每天放學都組織訓練,文智博小臉曬得黝黑,咧嘴一笑一排白牙。領到了“快樂操場”贈送的足球,文智博和八小足球隊的隊員用一場精彩的友誼賽展示訓練成果。

織金八小建校兩年,學校就建起了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而學校所在的織金縣,大衆健身場地卻一度匱乏。“主要受地形制約,經費也不足。”織金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袁明琴說。

2018年,在國家體育總局幫扶下,織金縣將一座廢棄的廠房改造爲一棟現代化的全民健身運動中心,中心擁有3塊羽毛球場地、2塊籃球場地,還有乒乓球場地和健身器材區域。

“有了這個全天候的健身中心,市民下雨天也有地方運動了。”袁明琴說,“中心還可以爲競技體育後備人才提供訓練保障。”如今,織金縣每年開展羣衆體育活動30餘次,正逐漸形成自己的賽事品牌。

探索產業融合新路

貴州有着豐富的山水旅遊資源,開展戶外運動條件得天獨厚。2017年,國家體育總局批覆支持貴州創建全國體育旅遊示範區,探索體育旅遊融合發展新路子

同在2017年,盤州市麻郎垤村在體彩公益金的支持下翻修升級了當地傳統體育項目彝族鞦韆”,以鞦韆爲主的體育旅遊項目助推了這個彝族村落的產業轉型,在外務工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做起農家樂民族服飾銷售等家門前的生意。

“隨着捐助的傳統體育器械、民族文化舞臺落地開花,村裡的各類體育文化活動也蓬勃開展起來。”麻郎垤村黨支部書記餘二龍介紹,“這些對彝族傳統體育文化、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和保護都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體旅融合給當地村民的生活也帶來紅紅火火的變化。“鞦韆項目吸引旅客來觀光、娛樂、休閒、度假旅遊,3年來村旅遊人次超10萬人次,帶動了村裡農特產消費。”餘二龍說。

除傳統體育項目體驗,攀巖、徒步、探險等戶外運動成爲新熱點。遵義市綏陽縣打造“山地酷玩探秘”示範基地,推出“體育+旅遊”產品,帶動沿途的經濟發展。

“貴州在2019年投入到體育旅遊示範區創建的彩票公益金總額達4184萬元,用於體育旅遊示範區建設及體育旅遊運動特色小鎮建設,以及支持開展山地戶外賽事、生態體育公園建設等項目。”貴州省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吳濤說,體旅融合有效推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拉動和激活了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1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