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秀”出來:看“黑科技”如何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機器人“衛士”出馬,漫畫“博士”講解公開課、大數據展示客羣畫像……跟隨着主持人幽默詼諧的互動,會場裡不時爆發出一陣會心的笑聲,氛圍之輕鬆有趣,甚至令人誤以爲是身在一臺晚會的現場。
其實,這是日前在南寧舉辦的一場大型的科技“創新秀”。作爲2020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大會的最後一個環節,幾千名聽衆的會場內仍座無虛席,觀衆跟隨着演示者的步伐,近距離感受科技創新爲生活帶來的各種鉅變,體驗“智慧城市”、“數字社會”激動人心的未來願景。
看,無人化自主定位導航及環境測繪機器人出場了!這個有四個輪子的機器人,像一名小衛士,睜着大大圓圓的眼睛,伸直了脖頸,環顧着四周。據機器人研製單位立得空間介紹,這臺測量機器人採用了3D-SLAM、多線激光雷達、GNSS導航等新技術,能識路、記路、認路,並自主感知測繪,利用機器人定位導航精度高的優勢,可以在安防巡檢、無人化運輸、無人機防疫消毒等領域拓展應用。
現場,機器人賣力地展示着各自的“才藝”。比如電力巡檢機器人,可實現全自動測圖,全自動三維高精度導航地圖繪製與三維場景建模,還具備地圖自主更新能力,通過電力智能巡檢機器人及無人機的巡視,提升電網智能化巡檢技術水平;測溫機器人能夠快速人臉識別、口罩佩戴識別、高精度人體測溫等能力,實現全天候、全方位、全自主智能巡檢和監控,在疫情防控中有很好的應用。
北京四維圖新的創意“漫畫秀”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目光。通過漫畫主人公NI博士的“公開課”,讓現場觀衆進一步瞭解了自動駕駛的5個等級各自所具備的能力,以及目前我國自動駕駛技術所處的水平。演示技術人員表示,通過大家喜聞樂見的漫畫形式,不僅生動地介紹了“智能汽車大腦戰略”,同時也最大限度地爲全行業做了科普。
此次“創新秀”上,除了傳統的測繪地理信息企業拿出了諸多“看家寶”以外,還有不少其他領域的企業跨界而來。正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比如互聯網企業360公司也來“秀”他們的創新產品。360公司地圖事業部總經理張紹瑞在“創新秀”現場,介紹了“面向新零售行業的商業地理大數據平臺”。他說,通過商業地理大數據資源,打通線上線下數據,集成商圈分析、區塊分析、門店客流、客羣畫像等數據分析功能,爲零售場景提供全方位的數據解決方案,這是一個幫助企業深入洞察商圈及客羣的數據智能平臺。
同時跨界而來的還有貝殼找房。在“創新秀”上,貝殼介紹說,在十一年的建設中,貝殼打造的樓盤字典,構建了覆蓋全國主要城市、2億多套房屋的樓盤數據庫,形成了全國獨一無二的樓盤表,助力了城市智慧房產。
更有意思的是,廣州都市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自然資源與空間規劃百科全書也來到了“創新秀”現場。據都市圈介紹,這部百科全書是地理信息應用的一種新成果形態產品,核心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然資源與空間規劃數據的工業化生產模式,包括從場景分析到數據分析,再到模型構建、知識封裝可視化表達等。
“我們不僅要有院士、專家做報告的‘高端論壇’,還要有別具一格的‘創新秀’平臺。”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王增寧告訴記者,這樣做目的是讓更多企業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新模式展示出來,以促進業界產學研用有效對接,進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創新秀”上的創意“小劇場”(受訪者供圖)
秀場“溫度”背後是產業“熱度”
濃縮的是精華。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線下,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副秘書長、南京大學教授李滿春成了他們的“輔導員”,培訓、演練、彩排,甚至演講的主題、內容,李滿春教授都進行了“一對一”的指導;臺上,無論是演說、視頻展示、PPT講解,還是表演形式,有了“高人”點化,也都變成了一個個亮眼的“創新點”。
據瞭解,上場參與“創新秀”的人員,都非常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展現創新的機會。參會的企業紛紛表示,這樣的形式很新穎,通過具有代表性企業的宣傳展示,對於整個行業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作爲爲創新企業量身打造的“秀”場,“創新秀”爲產業多元化和專業化帶來了更多機遇。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無論是產業領域的大企業還是中小微企業,只要具備4個方向的創新特點,包括商業模式與經營、企業管理與文化、技術與產品、應用與服務,並且取得創新成果,產生明顯成效,都可以報名。協會組織專家組根據演講視頻進行評審,最終評出8-10家入選企業到“創新秀”的舞臺展示。
王增寧介紹說,來報名參加“創新秀”的企業很多,今年達到上百家,但由於時間所限,真正上場進行“創新秀”的企業只佔到10%。“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表明,創新已經成爲產業發展的主流。”
創意的火花蘊藏在每個人的頭腦中,創新創造無處不在。在“新基建”、“實景中國”等戰略指導下,推進地理信息企業轉型升級以及地理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路將開啓全新篇章。未來,“創新秀”的舞臺將會留給更多有創新創造意識的企業去展現。
新技術相互賦能,築牢智慧城市底座
地理信息,是智慧城市的基礎和底座,已經成爲我國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將地理信息產業定位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據大會發布的《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報告(2020)》顯示,我國地理信息產業2019年產值爲6476億元,同比增長率約爲8.7%,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向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
轉變發展方式首先體現在企業研發投入的增加上。報告顯示,2019年,50家地信上市企業研發投入總額101.5億,較2018年同比增長19.2%。與3626家滬深上市公司相比,地信上市企業2019年研發投入總額同比增長率較之高出5.8個百分點,2019年研發投入總額佔營收總額比例較之高出8.2個百分點。
一方面,大量地信企業、科研機構等各界不斷創新探索,爲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活力,新的動能。這一年來,產業出現了大量創新成果案例,比如“創新秀”的許多成果都已經應用於實際需求中。
另一方面,作爲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信息在與其他領域和技術的融合方面擁有巨大潛力與空間,正不斷催生出新的商業服務模式。如5G給地信產業帶來的巨大需求,包括5G基站的選址、優化,網絡設施的管理等,以及5G激發的物聯網、自動駕駛等市場。同時,地信技術通過與5G技術的融合得到了升級,相互賦能。
“5G將全面促進地理信息服務的社會化和大衆化應用。”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胥燕嬰表示,例如,5G與北斗的高度融合可大大提高高精度導航、實時定位、精確授時的能力,實現信息的時空位置可感知、可計算、可量測、可控制。
種種跡象均表明,我國地理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態勢已初步形成。當然也不可否認,目前地信產業仍存在一些制約發展的問題,如結構需優化升級,社會化應用需求和國際市場需進一步開發,企業技術創新、核心競爭力不能適應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需要等。
“隨着國家‘新基建’的推進、各部委多項重大項目的啓動、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地信產業對2020年及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創新能力也將不斷提升,產業保持着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展望未來,胥燕嬰欣喜地說。(趙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