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匯聚智慧資源,助力科技創新
(原標題:【光明論壇】匯聚智慧資源,助力科技創新)
【光明論壇】
作者:劉開君(浙江紹興市委黨校副教授、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回信,向他致以誠摯問候,勉勵他發揮自身優勢,帶領大家繼續探索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模式,推動學科交叉與前沿創新,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基地。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希望讓人倍感振奮、深受鼓舞。
20年前,立志“培養一流學生、設計一流課程”的姚期智毅然回國,入職清華大學後創辦了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即後來廣爲人知的“姚班”,20年間爲國家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他不僅本身是海外人才回國發展的傑出代表,而且積極引進海外人才,其推動建立的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延攬衆多海外優秀人才加入。堅持自主培養人才與引進海外人才並舉,姚期智院士引領的人才培養探索之路,對於我們夯實科技發展的人才基石具有啓示意義和借鑑價值。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演進,科技和人才成爲國際戰略博弈主戰場,這要求我們進一步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優化海外人才發展策略,吸引並支持更多海外科技人才回國參與國家發展與建設,集聚全球人才智力資源。根據相關統計報告,自改革開放至2022年年底,中國留學人員累計超過800萬人,留學回國人員總數超過600萬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中超八成選擇回國發展,這是對國內發展機會多潛力大的信心。進一步完善相關體制機制,順暢人才流動渠道,不斷拓展人才成長髮展空間,有利於增強人才磁吸效應,廣聚天下英才,進而凝聚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深化改革創新,完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使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爲人才優勢。打破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支持、激勵等方面的體制機制藩籬,加快構建人盡其才的科研平臺,進一步釋放海外人才創新活力。完善人才引進政策,爲海外人才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着眼解決他們的急難愁盼問題,解決其後顧之憂。鼓勵企業爲海外人才提供股權、期權等激勵措施,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還可通過設立各類獎項和榮譽,肯定人才在科研等方面作出的貢獻,增強他們的認同感和獲得感。比如,爲吸引全球青年人才,杭州市西湖區梳理各類人才扶持政策,推出“西湖區青年人才十條”,爲青年人才提供全方位多維度的政策禮包,還打造了一批一站式國際人才服務綜合體,涵蓋衣食住行、場地支持、創業陪跑、基金扶持等服務功能,讓青年人才安心就業、成功創業、宜居宜業。
聚焦解決“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吸引海外人才參與重點科技項目。通過設立專項基金等方式,鼓勵海外人才參與國家重點項目的研發和創新活動,資金可用於項目研究、設備購買、團隊建設等方面,爲創新活動提供充足條件。可圍繞國家重點領域、重點產業,組織產學研協同攻關,遴選一批優秀海外人才,與國內科技人才一起共同組建項目團隊,致力於完成重大科研任務,加快實現“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近年來,天津、南京等地通過舉辦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發佈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目錄、開展人才企業接洽交流活動等方式,聚集大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到當地紮根發展。
打造寬鬆自由的科研環境,減少人爲干預和政策干擾,讓海外迴歸科研人員放手去做,在自由寬鬆的科研環境中盡情發揮創造力。科研項目的選擇和管理應增加靈活性和自主性,優化審批程序和規定,包容失敗,鼓勵探索精神,給海外迴歸科研人員自主創新空間。尊重海外高水平人才的專業意見,不斷暢通並拓展開放的溝通渠道,如學術研討會、項目討論會等,碰撞思想,匯聚智慧。
此外,積極引進海外高科技人才,讓更多全球智慧資源、創新要素爲我所用,還需加強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科技創新發展政策和生態的創新展示,增強對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全方位爲人才成長提供廣闊舞臺和更多機會。
《光明日報》(2024年06月24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