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以科技創新促產業創新
(原標題:【光明論壇】以科技創新促產業創新)
【光明論壇】
作者:李軍凱、高菲(均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會議強調,“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是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舉措”“要根據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業創新的不同規律,分類加強制度設計,重大改革試點先行”,爲推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迭代形成新質生產力擘畫了發展路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闢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爲下好未來產業戰略佈局先手棋、搶佔未來競爭制高點指出了明確方向。
未來產業是指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處於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當前,全球科技創新活動進入空前活躍時期,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不斷取得羣體性突破,持續涌現的引領性原創重大創新成果正日漸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歷史與實踐告訴我們,每一次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都會引起生產方式和生產效率的極大改變與提升。由顛覆性技術與前沿技術突破所推動形成的未來產業、也將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生產函數、拓展生產可能性邊界,實現生產要素的重新配置,帶來生產力的躍遷。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在我國,完整的工業體系、龐大的產業規模、豐富的應用場景等綜合優勢,爲未來產業發展提供了豐厚土壤。“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重大方向列入未來產業,指明瞭未來產業的發展重點和方向。站在重要的歷史轉折點上,我們必須牢牢扭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深刻把握未來產業的自身特點與發展週期,積極培育發展未來產業。不斷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佈局調整過程中蘊藏的新機遇,搶佔科技制高點、贏得產業主導權,不斷開闢新賽道、抓住新機遇,爲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
未來,要不斷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凝聚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一是加強基礎研究的頂層設計和統籌佈局。圍繞可能誕生科技革命重大成果的幾大領域,超前佈局重點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促進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發展,爲原創性、顛覆性、支撐性技術創新奠定基石。深化落實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的發展要求,不斷推動體制機制創新。二是推動形成企業爲主體、產學研高效協同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在深度融合中實現創新資源整合集聚、技術力量發展壯大,以科技領軍企業和科技型骨幹企業爲龍頭,結合中小微企業的創新靈活性,形成協同、高效、融合、順暢的創新生態,形成分工細化和協同合作的產業發展格局。同時營造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充分激發產業科技與成果轉化的內生動力。三是推動前瞻性基礎性應用場景的設計與建設。以新技術的場景化快速應用有效破解未來產業及產業鏈發展的痛點難點問題,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的成果轉化優勢和對創新效率的正向牽引作用。實施產業跨界融合示範工程,以先行先試的方式豐富完善未來產業應用場景,不斷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大數據中心、移動終端建設,實現網絡貫通、萬物互聯,放大新型基礎設施乘數效應,拓展未來產業發展空間。四是做好培育和發展未來產業的政策供給。加大頂尖人才的培育和引進,打造與未來產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支撐體系,建立前沿領域緊缺人才清單,定向引進未來產業發展所需人才,提高人才引進的精準度和產業適配度。綜合運用財稅等各種政策工具開展試點示範,對企業從事科技創新活動予以真金白銀的支持。引導地方政府提前培育和儲備符合本地科技、產業特點的優質潛力項目,與傳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配套,構建未來產業集羣梯次發展體系,爲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的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8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