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債爆雷風波發酵 金融委嚴罰各類“逃廢債”
(原標題:信用債爆雷風波發酵,金融委重磅發聲嚴罰各類“逃廢債”)
近期的國企信用債風波仍在發酵,“國企信仰”被打破,給市場信心造成較大打擊,市場情緒蔓延,引起了高層關注。
1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主任劉鶴主持召開金融委第四十三次會議,研究規範債券市場發展、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工作。
會議指出,近期違約個案有所增加,是週期性、體制性、行爲性因素相互疊加的結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處理好促發展與防風險的關係,推動債券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爲此,金融委提出五大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履行責任;二是秉持“零容忍”態度,維護市場公平和秩序;三是加強行業自律和監督,強化市場約束機制;四是加強部門協調合作;五是繼續深化改革。
對於此輪AAA級國企債引發的金融市場風險,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爲,其根源與債券發行主體自身經營長期存在問題、信用評級虛高且靜態化不能同步調整,導致市場遴選機制失靈等有關。對於問題機構的處置,應儘量堅持“在線修復”的原則,少進行破產清算。但也不能簡單依靠財務重組,更應按照債務重組與企業重整相結合的方式,改變企業生產經營活力。
國企、民企一視同仁
近期,主體信用等級均爲AAA級的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和河南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永煤”)相繼發佈債券違約公告,“超預期”的違約令市場愕然。AAA是債券信用評級的最高級,意味着償還債務的能力極強,違約風險極低。
隨後幾天,地方國企債違約迅速掀起了信用債市場的衝擊波,形成連鎖反應,衆多公募基金、券商資管踩雷,各期限、各等級信用利差迅速提高,信用債一級市場取消發行的情況增加。
市場普遍擔心,信用違約風險對市場、宏觀經濟影響幾何?未來國企違約現象會否頻發?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爲,短期看,本輪違約對信用債市場衝擊較大,並通過流動性和風險情緒傳導至利率債、可轉債、股票等其他資產,但預計不會影響債市的中長期穩定。考慮到本輪違約主體主要是自身信用狀況較弱的產業類地方國企,風險爆發仍呈點狀,後續債券市場的恐慌情緒有望逐步緩解。預計國企債券發行將面臨定價重構,敏感地區或行業內的弱資質國企面臨融資難度加大,從而導致違約風險上升的可能性。
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服務實體經濟功能持續增強,但隨着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企業信用風險上升,債券市場違約進入多發期。特別是2018年民企信用債連環違約,成爲債券市場關注的突出問題。
金融委會議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履行責任。金融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要從大局出發,按照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堅決維護法制權威,落實監管責任和屬地責任,督促各類市場主體嚴格履行主體責任,建立良好的地方金融生態和信用環境。
“此次金融委用語還是比較重的,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履行責任。國企債券違約事實上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破壞地方金融生態和信用環境。比如,會導致地方政府或城投平臺發債難度增加,地方投資率下降等。這對整個中國經濟的保增長、促轉型也會帶來一定影響,甚至是衝擊。”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既要建立民企信用,也要建立國企信用,金融委此次會議體現出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一視同仁的態度。
杜絕國企“逃廢債”
10月下旬以來的債務違約事件頻發之所以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除了違約主體是高評級國企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市場質疑地方國企有能力還款,但卻通過“無償劃轉重組方式”進行“逃廢債”。
對此,此前有專家撰文表示,預計會有更高層面的監管出面協調地方政府,強化“市場講信用,欠債必還錢”的觀念,由財政、金融一起出力,解決國企信用違約的問題,杜絕國企“逃廢債”的現象,還信用市場以信心,防止信用風險演變成區域乃至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局面。
金融委會議強調,秉持“零容忍”態度,維護市場公平和秩序。要依法嚴肅查處欺詐發行、虛假信息披露、惡意轉移資產、挪用發行資金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爲,嚴厲處罰各種“逃廢債”行爲,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
實際上,對於“逃廢債”,監管層一直持“零容忍”態度。對於此輪債務違約,監管部門也已介入調查。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迴應企業債違約時表示,針對企業債中個別苗頭性風險隱患,發改委將密切關注相關債券的付息兌付工作,督促制定化解方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11月12日,交易商協會公告稱,對永城煤電等相關機構啓動自律調查;19日,自律調查擴至興業銀行、光大銀行、中原銀行等主承銷商,以及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希格瑪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等;20日,證監會公告稱,已依法對華晨汽車集團開展專項檢查,對華晨集團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決定對其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立案調查,對華晨集團有關債券涉及的中介機構進行同步覈查,嚴肅查處有關違法違規行爲。
金融委表示,發債企業及其股東、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等各類市場主體必須嚴守法律法規和市場規則,堅持職業操守,勤勉盡責,誠實守信,切實防範道德風險。同時,健全風險預防、發現、預警、處置機制,加強風險隱患摸底排查,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對於此輪AAA級國企債引發的金融市場風險,王一峰稱,其根源與債券發行主體自身經營長期存在問題、信用評級虛高且靜態化不能同步調整,導致市場遴選機制失靈等有關。
一方面,部分企業存在管理混亂、盲目涉足資本市場併購擴張、產權不清晰等問題,核心業務板塊長期經營不善。而部分地方性國企,在經濟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週期性、結構性問題較爲突出,長期高槓杆運行,經營性現金流明顯不足,逐步滑落至投機性融資或龐氏融資階段;另一方面,國內評級機構迫於業績壓力,存在過度迎合客戶評級要求的現象,對於企業的評級模型和財務分析方法,都存在一定系統性偏差,導致一些獲得AAA評級的企業,其信用評級與實際經營能力存在較大不匹配。
王一峰認爲,應主要遵循兩方面原則進行違約風險處置:一是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進行,避免形成過多市場干預,但也要防止發生次生風險;二是堅持“在線修復”方式,債務重組與企業重整相結合。對問題機構的處置,應儘量堅持“在線修復”的原則,少進行破產清算。但也不能簡單依靠財務重組,更應按照債務重組與企業重整相結合的方式,改變企業生產經營活力。
金融委還強調,要深化債券市場改革,建立健全市場制度,完善市場結構,豐富產品服務。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升運行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