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養成正確跑姿 同時從8個部位做起

本站體育8月15日報道:

堅持正確的跑姿,既能夠提升跑步效率,也能降低受傷風險。那麼,在跑步時跑者從頭到腳應該保持什麼樣的姿勢纔是正確呢?

目視前方

雖然跑步是雙腿在前進,但是頭部的作用不可小覷。跑者應該將頭部擡起,眼睛目視前方,既不能仰頭也不能低頭,這兩種情況通常是身體疲勞的表現。頭部也不能前傾,頸部和脊椎要保持一條直線。

雙肩後攏

跑步的時候需要將雙肩向後打開,這樣很容易讓身體發力。如果跑步時聳肩,既影響速度和耐力,肩膀很快就會感到緊張和疲勞。而且在跑步時,邁右腿時左肩是向前的,邁左腿時右肩向前,否則就成順拐了。

雙臂莫交叉

雙臂的擺動能夠控制跑者的速度,肘部彎曲成90°,雙臂向前擺動時幅度不宜過大,否則很容易讓雙臂在胸前交叉,這會影響到跑步速度。而且雙臂要貼着身體,離肋部太遠的話也是不正確的。

雙手放鬆

有些跑者喜歡握着拳跑步,感覺握的越緊就跑的越快。事實並非如此,當你使勁握拳時,身體的一些能量就會輸送給雙手,而這對跑步是沒有幫助的。跑者不管是握拳還是伸開手掌跑步,都要讓雙手處在放鬆的狀態。

脊柱挺直

跑步需要核心發力,而核心就位於脊柱的周圍。如果脊柱彎曲就會彎腰駝背,跑者就無法完全發揮核心的作用,跑步變得困難,也會額外消耗能量。

膝蓋位於足中上方

膝蓋應該與足中成一條直線,也就是說當左腳落地時,左膝蓋應該正好處在左腳中部的上方。膝蓋擡起不宜過高,沒必要彎曲成90°,這樣會浪費很多的能量。當感到身體疲憊時,膝蓋可以略微擡高一些,讓腳在空中的時間稍微長一些,以便保證正確的姿勢。

小腿儘量與地面垂直

跑步時腳着地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腳後跟先着地,另一種是腳前掌着地。如果腳後跟着地的話,小腿與地面的角度就比較大。腳前掌先着地,腿與地面的角度比較小。正常情況下,跑者應該在落地時儘量保持小腿與地面垂直,這樣就會讓腳踝、膝關節和臀部關節同時吸收來自地面的衝擊力,減輕對某一部位的衝擊。

腳前掌驅動前進

不管是腳後跟先着地還是腳尖先着地,在驅動腳擡起向前的時候,跑者應該用腳前掌,也就是跖骨,腳底下的圓形部位。這樣能夠很好的控制步幅,防止因步幅過大而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