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琪:後疫情時代,大數據看中國家庭教育的變與不變
整理自第十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
今年,是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的第十三個年頭。
在去年的高峰論壇上,我們發佈了一項針對北京市青少年的調研報告,從兒童的視角和青少年的視角去看待教育及家庭教育。今年,在論壇籌備之初,我們很自然的想到,對所有人來講都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疫情。
疫情,對每個人都帶來了影響,對於父母和孩子而言,可能有了更多的時間相處在一起,但這個相處的時光到底是美好還是挑戰?當孩子不能去學校上課,在家裡進行線上上課的時候,對這些家長來說是考驗還是幸福?
也許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不同的感受,所以我們在今年8月份又進行了2020年中國家庭教育現狀的調研報告,在此跟大家做一些簡單的分享。
18000份調研問卷,揭示疫情期間家庭教育現狀
本次報告調研採用線上調研的方式,共收集到18000多份家長的問卷,並且採訪了部分家庭進行了定性方向的調研。調研覆蓋全國,北上廣深、直轄市&省會城市、地級市、縣級及以下城市中小學家長人羣。
新東方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總經理 解琪女士
我們想讓更多父母通過報告,縱觀、思考經歷疫情之後,我們的生活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我們的親子關係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帶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思考、在這個思考之下應該去做出什麼樣的行爲調整。
關於家庭分工,調研數據顯示,疫情前大部分中國家庭由媽媽們主要負責孩子的學習,但是在疫情期間,媽媽主要承擔起孩子的生活委員和孩子的學習委員,而爸爸也承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多數爸爸會成爲體育委員。
當然,隨着學段的遞升,媽媽的重心會從“輔導學習” 向“後勤保障”遷移;而孩子對於爸爸陪伴自己進行戶外活動的需求也會逐漸減少,爸爸慢慢會過渡到一個陪伴的角色中去。
疫情期,近七成孩子參與線上課外輔導班,超六成家長仍是線下教育忠實粉絲。
那對於孩子的學習、生活我們也進行了調研,在疫情期間,近7成的孩子被安排了課外輔導班。可能沒法想象,很多的孩子,在既沒辦法去到學校裡上課,也沒辦法到線下去上自己的輔導班的情況下,仍然是“停課不停學”。他們在線上參與學校裡的課程同時,也繼續在上我們的線上輔導班,尤其是初高中孩子,他們中大部分每天在線上課的時間超過了3小時。
但是我們也會去觀察,這樣的結果在疫情結束後,當我們恢復到校園去上課、到線下去上課的時候,大家對線上教學是持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
本次調研發現,仍有超過6成的家長是線下教育的忠實粉絲。其中有40%的家長認爲,一旦能夠恢復到線下教學,“我會堅定不移的恢復回去”;而有20%左右的家長認爲,“如果有機會,我仍然會選擇線下,線上同時保留,但是我不會放棄線下教學這個模式”。這就告訴我們,其實家長更加期待的是我們的孩子能夠與老師有更多的、親密的師生互動,或者也能夠說明我們的很多孩子可能在獨立進行線上授課的時候,還沒辦法能夠完全的、全程專注到我們的教學中去。
在電子產品普及的今天,很多人認爲,雲端上的孩子沉浸在一個網絡時代,於是可能有人會恐慌,覺得孩子太多的沉迷於網絡,不管是他的視力、還是專注力都會下降。但是我們也很樂觀的看到了不同的聲音,近8成的家長對於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是接受的態度。近半數的家長認爲應該引導孩子適度使用電子產品,而不是過度使用電子產品。
在小學階段我們還觀察到一個現象,小學階段的孩子戶外鍛鍊時間其實是非常多的。雖然我們沒辦法說這個數據到底有沒有直接的相關性,但我們樂觀的看到成績靠前的孩子,他的戶外鍛鍊時間也相對較多,所以我們樂觀的估計,可能每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他在學習的過程中間效率也會相當的高。
親子陪伴增多、親子關係更趨緊密,但教育焦慮仍在。
在親子陪伴篇中間我們觀察到,在疫情期間約八成的家長認爲我們的親子關係、親子之間的互動連接本身變得更親密了。通過疫情期間的相處,更瞭解孩子的學習了,尤其是對中學生家長而言,之前完全沒機會去了解到底孩子學習到什麼程度了、他們的學習有什麼樣的困難、老師授課方式是什麼樣的,可是因爲疫情的關係,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深入瞭解了孩子的學習,也因爲疫情我們跟孩子的鏈接更加緊密了。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有非常多的問題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是,大部分的家長還是對教育本身感到焦慮,而這個焦慮大多數還是聚焦在“我不知道怎麼樣去了解孩子的學習”、“怎麼幫助孩子的學習”。
小學生的家長可能還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我不知道如何陪伴孩子學習”、“輔導作業的時候,怎麼控制住自己不發脾氣”…但是隨着孩子的逐漸成長,會發現,到了中學以後,家長更加關注、更加困惑、更加焦慮的點,變成了“我不知道怎麼該跟我的孩子去溝通”,親子溝通問題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逐漸成爲大多數家庭最困惑的一個問題。
相比於焦慮型的家長,也有一部分家長他們認爲其實疫情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緊密了。因爲原來可能我沒有那麼多時間跟孩子相處,但是在這段時間因爲跟孩子的親密相處,我認爲我們互相之間的親密度更加好,我們的溝通程度也更好了。
關於孩子的難題:拖延、生活不規律、懶散、意志力薄弱、青春期難溝通
可能我們把這個PPT一打出來大家就非常有共鳴,拖延仍然是中小學生在家長心目中存在的最重要問題。孩子中學以後,父母參與變得越來越少,對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規劃能力期待逐漸變高,往往更容易暴露拖延問題。
超五成的家長認爲,疫情期間孩子的生活不規律。因爲可能在此之前有部分的中學生的家長,是不太瞭解在學校裡孩子是怎樣的生活狀態,但因爲疫情的關係,父母更加清晰的知道了每個孩子是如何安排自己每天的24小時的,所以就會發現可能我們的孩子作息不夠規律,這也是我們父母的擔憂。
我們也對應的調研了部分青少年,他們並不覺得這是個問題,他們會覺得我自己的生活習慣跟父母有差異,相對來說這是比較正常的。我們也遺憾的看到,一小部分父母會覺得青春期的孩子有一些語言暴力或者身體暴力的傾向,這也是讓我們比較擔憂的點。
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認爲未來需要去關注的重點問題,就是家長認爲對於孩子來說,意志力薄弱可能是一個普遍問題,而到了中學以上,青春期的溝通就成爲真正的難題。
關於“優秀孩子”的定義,正在悄悄發生改變
家長們在疫情過程中肯定會有自己的思考,這段時間的經歷,讓每一個人都會重新審視自己對孩子的教育、重新審視親子關係。
我們樂觀的發現,通過這次調研每一個家長都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他們中大部分認爲,一個優秀孩子的標準已經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學業成績優秀,更重要的是他的身心健康。69.8%的家長認爲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優秀最重要的含義,還有65%的家長認爲樂觀積極是優秀非常重要的標誌,我們發現學業成績好已經讓家長認爲是最不重要的一個環節。
同時,我們也看到爸爸媽媽對於優秀孩子的定義在這次調研中高度一致,大家共同認爲身心健康、樂觀積極、有上進心、自控力強、學習習慣好這些因素纔是真正的評價一個孩子是優秀的標準。
我們還樂觀的發現,99%的家長認爲家校共育的理念應該是深入人心的,且是我們達成了共識的,絕大部分家長都認爲,我們和學校是共同承擔孩子的教育責任的。
並且,絕大多數家長已經意識到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積極正面的影響,爲了想要改變孩子,更多的家長願意自己去學習,首先去改變自己。家長們對於家庭教育的學習方式也呈出多元化特點,大家會有各種各樣的方式學習家庭教育的知識,會從網上去找公衆號、去找文章,去找很多的親朋好友、身邊其他小朋友的父母去聊天,甚至購買書籍,去網上學習,去購買線下課程、購買線上課程,當然還有時下最流行的短視頻學習,這些都是家長很好的獲取家庭教育知識的方式。
並且在各個學齡段的家長,都願意爲自己學習家庭教育、提高自己的育兒理念進行投入,大多數家長已經在爲自我成長付費,這個數據讓我們非常感慨。我們發現無論家長是來自於哪個城市、哪個學歷層次,他們大多數都願意購買書籍、購買家庭教育的線上線下課程,在微信羣裡面學習知識、公衆號裡面學習文章時,也願意爲這部分的學習進行付費。
我們非常樂觀看到,家庭教育的未來一片坦途。這就是我們爲大家做的2020年家庭教育的現狀調研報告,在此分享給各位,希望對大家有所參考,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