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文化,讓上海更美更有溫度

近年來,“花”彷彿一種雅緻卻又充滿生命力的元素,提亮了申城風景,也美化了市民生活

春日裡,櫻花、桃花、紫藤花盛開時,公園裡遊人如織。各種以花爲主題文化活動供不應求,各種公益性園藝在線課程甫一問世便被“秒殺”。鮮切花銷售搭上了互聯網和現代物流高速發展的快車,成爲不少年輕人裝飾空間的首選。選材製作皆走精緻路線的花藝店,不僅受到商業綜合體的歡迎,邀請其入駐,也因裝修精心,成爲所在街道的亮點。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室副主任曹禕遐看來,“花文化”在上海擁有良好的市民基礎,但若想發展更廣義上的“花文化”,還需從內涵到功能進行拓展和深化。

都市人會有想讓自己慢下來的片刻

解放週一:我國自古有花文化的歷史積澱,但如今,爲更多知名國際化大都市所推崇的“花文化”似乎是另一種新型文化形態。從市民喜愛賞花、參加各種以花爲主題的文化活動,到更廣義上的現代都市“花文化”,中間還有多長一段路要走?

曹禕遐:“花文化”要發展,發自市民內心的需求是首要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上海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市民基礎。

比如說,今年入春以後,上海有關花的活動可以說一個接一個。我觀察下來發現,現在一些市民對於賞花的喜歡與另一些市民對於喝咖啡的喜歡類似。

但細細比較一下的話,咖啡文化仍然屬於快節奏中的閒暇、屬於於休憩時光中不忘找靈感,而花文化更“慢”一些、修身養性的成分更多一點。如果說,咖啡會讓人聯想到創意的孵化,聯想到開工前給自己加把勁,到公園賞花或許還有點人聲的喧鬧,等到種花時刻,人就真的要靜下心來了。

種花時的人,大都已經從工作迴歸生活的一隅。好比“泡茶”講究茶葉、水溫和程序,種花、打理花也有自然條件和動作步驟上的講究。花種在什麼地方、花種本身喜陰還是喜陽、需要多大的水量,真要種好,箇中元素的每一道搭配皆需用心。

解放週一:種花時的“靜”與工作時的“快”,似乎還形成某種反差。

曹禕遐:是的。這就不難解釋,花文化爲何在國際化大都市受到推崇。可能背後的原理就是,都市人工作生活節奏都比較快。當個人迴歸到屬於自己的小家時,反而願意拿出極大的耐心來做點安靜的、更需要走心的事。或許是腦子裝得太滿,需要放空,又或許是需要刻意留一段時光,追溯自我的本能。種花、琢磨花藝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種選擇。用這種方式,讓自己慢下來。而且,與花相處又能讓人與自然保持聯結,讓人通過不太複雜的勞作,就能多一種幸福感的來源。

此外,養花種花還具有一定的交互性。我身邊有一些朋友就通過養花、種菜結交朋友。大家或是切磋園藝、花藝,或是分享種子、果實,很容易就能互動、熟悉起來。交流知識,也交流了情感,這是很多城市人喜歡的。

包括原先城裡人買鮮花,更多是作爲一種禮品,送給親人或是朋友。現在很多都市白領買鮮花更多是爲了“悅己”。看着這些經過精心搭配的鮮花,就覺得心情很好,一到週末,更加嚮往到自然的懷抱中去徜徉一番。這樣與花親近就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了。

有了這樣的心理基礎,就不難理解,爲何花文化在文化創意產業發達的城市,會有非常龐大的產業鏈條。花作爲一種媒介,可以融合非常多的生活場景,嫁接非常豐富的產業元素、文化資源。一位英國朋友曾用一張圖,幫助我瞭解花文化在英國人生活中的無所不在。英國花文化能夠觸達的產業端口、環節、資源之豐富,讓我十分驚歎。

作爲產業黏合劑的英國花文化

解放週一: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對英國整個GDP貢獻的佔比額超過金融服務業。其“花園經濟”也十分有名。這樣一個國家,當下如何演繹自己的“花文化”?

曹禕遐:關注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花似乎是個迴避不了的話題。

去年3、4月份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我正在英國訪學。關於英國花文化,有幾件事給我留下很深印象

一件事情是,在疫情可控之後,英國開放的第一批公共空間就是公園。因爲,公園在英國是一種剛需。尤其在倫敦這樣的大都市,每天去公園跑步、健身、休憩,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在開放公園之後,第二批開放的就是花園,其中有一部分花園還是私人的。

這時,我才知道,英國有一個非常龐大的花園系統。全英國從公共花園到私人花園,再到花園形態的地產項目,都屬於這個系統。英國有一個叫作“國家花園計劃”的項目,囊括的各類花園總量超過3700個。英國民衆辦一張類似年卡的東西,就可以在當年免費去很多花園。

英國之所以鼓勵私人花園也通過一定的方式向公衆開放,一方面是因爲這些花園的維護和運營成本很高,需要通過營收覆蓋成本;另一方面,英國人視花園爲重要的文化資源,通過花園,餐飲、衍生品的開發和運營都可以帶來收入。有的私人花園會自己運作面向公衆開放的業務,有的會聘請專業機構打理,使整個業務的發展更專業、更易於持續。

另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在英國種花非常方便。英國本土人士愛種花自是不用再講。很多移民在生活達到一定水準後,喜歡種花的也大有人在。有花園的在花園裡種花,有陽臺的在陽臺上種花。

在英國,到超市裡買花非常方便。超市出入口等明顯位置大都設有鮮花銷售區。很多人完成日常採購以後,就會隨手買些鮮花帶回。這是一種。另一種,英國與家庭鮮花種植相關的園藝產品非常豐富。英國有很多園藝用品店苗圃。在苗圃,人們很方便能買到花種。在園藝用品店,幾百上千種種花過程中用得到的物資、工具琳琅滿目。小到種花要用的鏟子,支花用的支架、竹竿、豎條,佈置花園用的各種材質的裝飾物,大到玻璃花房的陽光頂棚光是擁有專門叫法的頂棚就有十幾種,可見這個產業的滲透性極強。

英國人在做精做細與園藝相關的產業之外,還幾乎將花文化滲透到了市民生活的每一個環節。在功能性的開拓上,他們把花文化嫁接到了化妝品、藥品、食品、美術館、書店、劇場、文旅產品等方面。光是BBC一家電視臺,就有十幾檔跟花有關的節目。甚至連查爾斯王子都會製作節目教大衆種花、養花,細緻到怎樣種好某種品類的花。

時間維度的開拓上,英國人不僅一年四季有合宜的花可以種,還有各種契合時令主題的花園活動、花文化活動可以參加。很多活動都按照花期提前設計好,成熟的項目逐步被固定下來。

做深花文化的兩個要點:空間排布和參與機制

解放週一:聯想到我國古代就有很深厚的花文化積澱,未來,我們可以調用的文化資源其實是非常豐富的。以英國的經驗爲例,可以給上海的花文化營造,提供哪些比較契合我們市情的啓示?

曹禕遐:有兩點是我們馬上就可以多想辦法、拓展思路的,那就是空間排布的拓展和參與機制的設計。

先說空間排布。上海和英國的倫敦比較像,寸土寸金,“螺螄殼裡做道場”是權宜之計。比如,有些品種很適合種植在垂直立面上,那我們不妨更好地把閒置的空間資源、立面利用起來。有些花種通過和其他植物品種的組合,很適合用於打造小型花園、口袋花園。只要條件合宜、搭配合宜,哪怕是狹縫當中的空間做精做強,都有可能成爲非常精彩的綠植花卉空間。

再說參與機制的設計。在英國很多街頭小店的收銀臺,能拿到介紹各種本地文化活動的宣傳單,方便市民、遊客瞭解並參與其中。背後往往是一個類似“專業領域協會”的平臺,將所有能夠串聯起來的活動資源聚攏到一起,然後通過策劃和排片,讓大家一年四季都有盼頭、都有事可幹,很方便地就能迅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或項目。

這樣的機制如果能堅持、延續下去,能形成一種非常有趣的整合效應和聯動效應,也更有利於傳播。首先的受益者是市民。只要他們願意,到了某個具體的時間節點,直接去參與就可以了。這樣一種機制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高效地利用整個城市的空間,最大限度地去發揮整個城市的功能。當然,這樣的機制需要很精細的設計,需要很強的資源調度能力。有了這個平臺以後,還要多多鼓勵各種文化機構參與其中。鼓勵大家根據具體的時間節點設計活動,放到平臺上,與其他活動形成一個整體的活動方案,一起來深化主題、拓展想象力。所有參與者都是合作共贏的關係。

花文化相關的產業很多屬於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中的項目、活動從醞釀到興起需要非常大的前期投入。這也就難怪英國人爲什麼要以如此集約的方式推動大家合作、共贏。因爲只有更多的人合作,才能以更集約的成本來推動相關的創意文化活動,才更容易挺過初創期,一起更好地活下來。更何況,文創的東西就是要好玩,要讓大家玩起來,才能形成規模效應,才能拉動消費。衆人拾柴火焰高。有了各種文化資源的整合和聯動,整個文化氛圍的熱度也更易於聚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