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險改革“滿月” 車主感受如何
自9月19日開始實施的車險綜合改革已滿一月,實際效果如何?記者從部分險企瞭解到,改革實施以來,通過降價、增保、提質,我省車險消費者獲得的實惠更多了。
10月20日,太原市民鄭傑的私家車保險到期。他在續保時發現,保費比往年降了近三成。“去年保費約2500元左右,今年不到1800元。”
這次車險綜合改革後,交強險在道路交通事故費率調整係數中引入區域浮動因子。在我省,車主上三個及以上年度未發生有責任道路交通事故的,交強險下浮幅度由原來最低的-30%進一步擴大到-40%。同時,按照改革新規要求,行業將商車險產品設定附加費用率的上限由35%下調爲25%,預期賠付率由65%提高到75%。因此,商業險基準保費也出現了整體下降。
在太原市新晉祠路,一家財險公司營業部經理王女士告訴記者,“這次改革落地後,從價格、保障,都體現了向消費者傾斜的初衷。”她說,往年投保50萬元三責險,按三年不出險計算,保費一般在600元左右。改革之後,最近有客戶投保三責險僅需300多元。
實惠不僅體現在保費的下降,車損險的保障內容比往年也多了。改革前,商業車險由車損險、第三者責任險、車上人員責任險和盜搶險等4項主險和多項附加險組合而成;改革後,車損險增加了7條保險責任,也就是說,原來需要另外配置購買的全車盜搶險、玻璃險、涉水險、自燃險、無法找到第三方特約險等附加險調到了主險車損險的保險責任內。
王女士說,車損險整合了附加險,擴大了保障範圍,決定了車損險保障水平上升。也就是說,車主可以花更少的錢,獲得更多的服務。
記者採訪中瞭解到,在保費整體下降的同時,不少消費者發現,險企給出的車險報價大不一樣。因自主係數不一、各家險企報價策略不同,市場上出現了一車一價、一人一價甚至一日一價的現象。
“前一天業務人員報價2000元,過兩天再問,就漲了200多元。”太原市民吳鑫說。
到底哪些因素影響了車險的報價呢?據瞭解,改革後,價格變化的影響因素包括個人的徵信、車主駕齡、車主年齡、車主駕駛習慣、被保險的車輛品牌檔次、型號等多個方面。某險企營銷人員薛先生透露,系統內影響車險報價的因子多達60多項。比如,保險公司認爲年齡稍長的車主出險概率相對較低,優惠力度可能就會加大。綜合評價算下來,就會造成報價差異。
此外,有消費者注意到,保費降了之後,往年保險公司的現金返還也取消了。僅有部分公司保留了洗車、代駕等增值服務。
業內人士表示,車主需要適應改革後這一變化,在不同險企之間綜合比較價格水平、服務質量,再作出投保選擇。同時,隨着改革落地,出險次數成爲影響車險價格的最大因素。廣大車主要進一步改變駕駛習慣,保持良好駕駛記錄,以獲得更好的價格優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