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過後一個多月,“森林城”怎麼樣了?

新華社長春12月26日電(記者邵美琦)位於東北的吉林省長春市素有“森林城”的美譽。11月17日,一場歷史罕見的強雨雪大風冰凍天氣侵襲“森林城”,僅市管街路就折損樹木6萬餘株,損失達2.2億元。

極端天氣過後,水電、交通等方面很快恢復了正常運轉,而城市園林則還在默默進行着一場長時間的災後重建。一個多月過去了,現在的“森林城”怎麼樣了?

春城綠殤”幾時能修復?

走在長春市的主幹道人民大街上,隔幾公里就會遇到一輛吊車和十幾位工作人員相互配合,或是將“殘肢斷臂”的黑松整棵挖走,或是將健全完好的黑松進行補植。除了災後三天的搶險,連日來,園林部門車輛和人員仍然高負荷運轉着,剪枝消毒、更換、補植。

今年35歲的趙巖是長春市綠化管理中心一名園林工人,過去一個月來他早出晚歸,忙得團團轉。“冬天補植比春天難度大,土凍得比較硬,必須把土敲得碎一點!”趙巖說。他穿着厚厚的大衣,拿着鐵鍬填土,兩隻手已經凍得通紅。

“園林的災後重建是以時間換空間的工作,工作量很大。”長春市綠化管理中心主任康富軍說,“但是我們爭取明年春天儘可能完成景觀修復。”爲了挽救長春市豐厚的古樹名木資源,園林部門還專門成立了搶救性修復小組,像做外科手術一樣爲折枝的古樹“接骨”,定期觀察,定期修剪。

記者看到,和一個月前相比,雖然不少樹木“拄着柺杖”,一些樹枝“打着夾板”,但長春市主幹道的綠化景觀已經基本恢復。

斷樹殘枝都去哪兒了?

在位於南四環一個尚未建成的公園裡,每天有數十輛卡車進進出出,運送着來自市管街路的折損樹枝。“我們臨時找了這樣一個地方,以前也沒處理過這種情況。”長春市綠化管理中心綠化隊隊長王心宇說,“大概有數百噸吧,我們準備集中粉碎做肥料。”

長春市林業和園林局辦公室主任於洋介紹,對於園林廢棄物要進行科學處理,實現資源的生態再利用。“我們按直徑大小對枝幹枝條進行分類,做成木凳支撐架或者肥料等等。”還有的公園與自身特色結合,變廢爲寶。長春世界雕塑公園打算明年春天將殘枝粉碎成木屑,做成木屑雕塑。

由於這次極端天氣造成斷樹殘枝數量較多,有的公園處理起來力不從心。“我們有地方堆放,不過處理起來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比較頭痛。”一位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而一些單位小區廢物利用更“犯愁”。不少單位大院裡的倒伏樹木尚未處理,一些小區則在角落長時間堆放着殘枝。“如果數量少的話還能送到垃圾處理點,數量太大人家也不收。”一位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說,“樹木產權確實是我們的,但是希望能有統一的回收地點。”

面對災害還需哪些未雨綢繆?

回憶起當時的災害場景,康富軍仍然心有餘悸。當天在接到氣象預警後,長春市綠化管理中心立即組織人員、機械在重點街路24小時值守。“哪裡有倒木,我們就立刻派人前往。”康富軍說,“但是後來數量太多了,我們又臨時僱用多臺大型機械,但是也忙不過來。環衛、交通等部門與我們協同作戰。”

值得慶幸的是,此前長春市園林管理部門爲樹木購買了長春市城區公共綠地樹木公衆責任險,保障了部分車輛被砸的市民的利益。康富軍表示,這樣的“未雨綢繆”還應該再多一些。

“比如這次受災較嚴重的是高大喬木,將來我們對植物配置將更科學,適當提高慢生樹種的比例。”康富軍說,同時對古樹名木後備資源也要加強保護。

吉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院長孫曉剛認爲,這次極端天氣的影響需引起重視,儘快補救。同時,他提出城市可建立防災數據庫,對不同樹木進行記錄和統計,以便在應對極端天氣預警時,立足翔實的數據迅速應對。

一些專家認爲,應完善多部門協同的預警應急機制,包括氣象、園林、交通、養護部門及社會公衆城市園林部門除做好公共綠化的防災和災後處理外,應面向社會發布預警信息,提醒私有園林業主做好防寒防凍工作,包括做好高危樹種的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