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專欄》「匿名者64」的懸念——什麼是「臺獨」?

大陸國安機關近日指控臺灣資通電軍實施駭客攻擊並立案偵查一事,大陸國臺辦25日聲稱是依法懲獨的正義之舉。(示意圖 / shutterstock/達志)

臺灣網軍「匿名者64」遭大陸立案偵查,被視爲《懲獨22條》公佈後的第一案,隨即引發臺灣內部的疑慮,主要的問題是——到底什麼是「臺獨」?頗有論者稱,定義得太寬,恐會造成寒蟬效應,與對岸目前堅持的和統路線與融統政策相牴觸。

個人認爲,「臺獨」不會有法律規格的嚴密定義,它是一個動態的、遊移的概念,也必須是,因爲嚴格定義之,就會有人企圖鑽漏洞,打擦邊球搞臺獨。既如此,不如保持模糊。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賴清德現在還承認自己是臺獨嗎?君不見,賴張口閉口「中華民國」,但沒人認爲他不是臺獨。表裡不一的目的就是偷渡臺獨工作,此即鑽漏洞,打擦邊球。

如果只打「臺獨」,那「華獨」就可以過關嗎?非也。《懲獨22條》根據的是「反分裂國家法」,主張分裂的華獨也不是高枕無憂。事實上,在美國的戰略下,華獨與臺獨已快速合體,兩造的差別只是有沒有「中華民國」這塊遮羞布,本質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說,不明確定義臺獨,可視爲北京版的「戰略模糊」。

那麼,誰最在意臺獨定義?不是旗幟鮮明的臺獨,也不是統派,而是想兩面討好的中間派,以及立場實爲臺獨的假中間派。這羣人想維持獨立現狀,但知道此途並非長遠之計,因此打算在現狀趨向統一的當前,一方面與臺獨劃清界線,另一方面以「臺灣主流」之姿,影響未來的「統一樣貌」。例如反對「一國兩制」,而以歐盟型的「邦聯制」爲其政治目標。

我這話是不是說太白了?時至今日,真假中間派也別再遮掩,北京對臺灣各色人等的瞭解,恐怕超出你們的想像,現在只是在考慮,該在什麼時候處理哪一種人而已。

將「匿名者64」視爲臺獨指標,是流於膚淺的看法,琢磨着《懲獨22條》是先處理大咖還是小咖,顯然也不正確,個人認爲,先處理「企圖影響內地」的臺灣人,纔是本案的指標意義。

記不記得2019年香港的「反送中之亂」?北京當時最在意的不是香港內部怎麼亂,而是這場亂局會不會外溢到內地。而一旦確認了亂局能控制在香港境內,北京就不必派出武警赴港平亂。由此觀之,《懲獨22條》針對之首選,當然就是將手伸到內地的臺灣人,無論大咖或小咖,政治立場是臺獨或華獨。

手伸到內地,也有輕重之別,若只是1450類別的網軍出征,僅止於「留言攻擊」,這途徑影響大陸輿論的效果有限,以司法資源處理就有點不划算。但「匿名者64」的網路攻擊,是試圖獲取有關門戶網站、戶外電子屏幕、網路電視等控制權限,進而非法上傳、插播詆譭大陸政治制度和大政方針的內容,這種駭客入侵就是「類軍事行爲」,不打你打誰?

因此,無論「匿名者64」是不是「軍種」,都難逃《反分裂國家法》的治罪,而大陸顯然已掌握了充分的證據,確定罪證確鑿,「缺席審判」也得有理有據纔會出手。基本上,起訴就是定罪。

有中間派學者看低大陸法治,稱怕被羅致入罪,此言也真可笑,動不動就「政治釋憲」,濫權「押人取供」的臺灣,還有什麼底氣嫌棄大陸法治?北京這次會展示,不押人也能取得十全證據的判例。

那麼,是不是隻要手沒伸進大陸,只是在臺灣自嗨並企圖迫害統派人士的臺獨,如王定宇、沈伯洋之流,就不會被「缺席審判」呢?這我可說不準,因爲個人判斷,大陸的司法反獨政策也是摸着石頭過河,目前正在探索期。而這就是爲什麼要保持「戰略模糊」的主因。

如果有人認爲,國臺辦再三強調《懲獨22條》僅針對極少數頑固臺獨分子,此番表態可視爲指標,那我勸你們放棄這個念頭,因爲國臺辦代表的是鴿派意見,別忘了對岸還有鷹派意見,大陸內部的路線調整也是動態的,因爲兩岸關係是中美臺三方互動的結果,而目前三方動態極不穩定,所以若「只取一瓢飲」,你會覺得大陸對臺政策充滿矛盾。

多少算「極少數」?怎樣纔算「頑固」?什麼是「臺獨」?都沒有正確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決定權不在臺灣與美國手上。

臺灣的中間派學者,意見領袖,甚至我猜連新黨人士,所接觸的大陸體制內官員與學者都是鴿派,因此這羣人從大陸帶回給臺灣人民的信息都是「片面之詞」。以往,在中美關係相對穩定時,這些片面之詞還有其準確性,但現在局面已經完全不同,沒有人真說得準明天會發生什麼,包含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在內。

因此,想廓清檯獨定義,或和統路線以及融統政策的合理性與延續性,恐怕意義都不大,我們需要認清,現在是一個亂局,未知數日增。

再舉例,「214金門撞船事件」誰也無法預測,而此事件就是中美臺三方互動的具體案例,只有出了事,行爲者纔開始選擇處理方式。而在大陸方面,除了鷹派與鴿派的意見,民意對決策的影響也絕不可忽視,因爲事件是否會外溢到大陸內地,無疑是北京最重視的問題。

「214金門撞船事件」後,是誰要求賴清德政府轉趨低調的?想也知道不會是中共,而是隱身在後的美國。看此案例即知,一切都在動態發展,一切預測也都難以精準。

最近還有一個例子,即34項臺灣農產品輸陸恢復關稅,讓各界意外的是,釋迦好不容易重新開放輸陸,怎會列入關稅項目呢?這就是見樹不見林纔會產生的疑問,以爲國臺辦是唯一判斷標準,實際上,大陸處理臺灣問題,是分散在多個部門,國臺辦並不是上級單位。

在兩岸關係好的時候,讓利路線明確,各部門配合,但現在,讓利路線已經被大幅調整,各部門依據各自的業績目標轉變對臺政策,從司法、國安到經貿的新政策,國臺辦只能支持,配合並予以肯定。

所以你說大陸對臺政策矛盾,對,也不對,因爲影響既定路線的外部因素擴增,逼着北京四處拆彈,並設定新的戰術因應。

因此,中間派努力在對岸尋找「臺灣實質獨立之和平方案」的跡象與可能,恐怕也是做白工,當前的兩岸問題,沒有專家,沒有一錘定音,所有人都在摸着石頭過河。

聰明的觀察者應該知道什麼線索纔是重要的,個人反覆強調,要注意那些不可逆的趨勢,而不只是研究習近平個人的思想與決策模式。兩岸有許多不可逆的趨勢發展,根本不在習近平的計劃時間表裡,如抹除海峽中線,以及沒收臺灣周邊海域治權,這兩個案例,北京都是被動出手,而一旦出手,大陸要的就是不可逆的新常態,否則無法對大陸人民交代。

我們可以用類別來盤點大陸對臺政策,哪種類別出現最多不可逆的轉變,毫無疑問,事涉國安的部分是最多的,司法層面最近也開始增加,唯經貿的部分,尚未出現不可逆的轉變。

這麼看來,司法優先處理「匿名者64」完全合理,任何大陸鴿派人士,都無法對臺灣將手伸進大陸一事緩頰,這不但是國安問題,還牽涉到「顛覆政府」的最粗紅線。

有臺灣輿論認爲,「懲獨第一案」不找臺獨政客開刀,反倒向大衆影響力極低的駭客網軍下手,意在展現自己的資通電軍實力,不該以「懲獨」爲名義,這麼做只會產生寒蟬效應,將臺灣民心推得更遠。

這就是典型的中間派看法,事事從臺灣民心的角度看大陸。試問,北京比較重視大陸民心呢,還是臺灣民心?臺灣、香港關起門來在內部自嗨,北京或可視而不見,但你手伸進它的家門,企圖顛覆政府,那真是自己找死。

再者,反過來想,不以「懲獨」爲名義處理,要以什麼爲名義?將臺灣定位爲叛亂政權,一鍋端?還是將臺軍視爲恐怖組織,全球通緝軍事人員?

說到底,中間派認爲以臺灣主流民意爲靠背,自己有莫大的利用價值,中共不應將中間派推向臺獨,但問題也正在於此,所謂「主流民意」無法阻擋臺獨掌權,那你們中間派的利用價值還剩多少?況且,就算中間派都成了臺獨,難道臺灣就能獨立了嗎?

「臺灣要獨立不是臺灣人民自己可以決定」,這可是臺獨邱義仁向美國掛了保證的,同理,維持獨立現狀,也不是臺灣人民自己可決定的,不是嗎?

看懂「懲獨第一案」不難,難的是認清自己的思維障礙,所謂「推遠臺灣民心」云云,根本就是臺獨詐騙信息,而我看許多中間派都信了。(作者爲專欄作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