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專欄》民主並不存在,自由派吃土應有此報

川普內閣大致底定,華盛頓就要掀起腥風血雨的整肅,美國自由派可謂哭天搶地,急如星火地定義未來4年爲暴政時期。(路透)

川普內閣大致底定,華盛頓就要掀起腥風血雨的整肅,美國自由派可謂哭天搶地,急如星火地定義未來4年爲暴政時期,民主已死,而類似論點,不免援引古希臘哲學家思想,以爲其哀歌伴奏。

例如,柏拉圖曾說,民主將不可避免地會自潰,並誕生暴君。

這現象有兩個問題:自由派有資格壟斷民主話語權,定奪其生死嗎?此其一。美國有民主嗎?此其二。

有哲學專家看不下去了,撰文批評這些自由派論調,既不瞭解柏拉圖,也不知道,民主本來就不存在於美國。

該專家澄清,柏拉圖重視的不是制度,也不是由一人掌握政治或多人掌握,簡單講,他重視的是政治領袖(或團體)是否有智慧與德行。如果掌權者不具智慧與德行,什麼制度都是錯的,反之亦然。

柏拉圖區分了五種政治性格類型:貴族政治,君主政治、寡頭政治、民主政治和暴政。貴族政治是哲學性的,崇尚真理;君主政治是威權性的,崇尚傳統與榮譽;寡頭政治是金權性的,熱愛財富;民主政治是享樂性的,重視人羣的意志表達;暴政就是無法無天,追求私利與一己之快樂。

有鑑於美國政治早已爲少數人掌握,該哲學專家認爲,按柏拉圖的標準,美國並不是民主政治,而是寡頭政治,「民意與美國政策幾乎沒有關聯」,美國政治服務的是金權利益結構裡的少數人。誠哉斯言。

歪曲柏拉圖的本意,以服務自由派價值觀,是美國的文化病態之一。公平地說,這種病態在全球各文明裡也都常見,古代的歷史與思想,若希望放在現代使用,就必然會產生曲解與誤讀,因爲不同時空,環境大不同,硬要對接,相容,就不免削足適履。

換言之,沒有任何現代思想派別能壟斷古代思想,幾乎所有以古諷今,或以古鑑今的企圖,都不過是,用閩南語來形容,在找「相罵本」。而就像批評儒家思想的人都不懂儒家,拿希臘哲學說事的人,其實也不懂古希臘哲學。

美國沒有「民主已死」的問題,這東西從不存在,或從未落實,民主理想一直是權力的粉飾,同樣地,儒家思想也是同樣命運。

儒家思想在古代政治的真實樣態是,正面看,外儒內法,側面看,早儒晚道,用現代概念說,儒家思想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流於形式主義,因爲存在理想與現實的鴻溝。

這一點,祖述古希臘哲學的現代西方文明也是一樣的——民主就是形式主義,一種流於膚淺的神話,一種不符合權力邏輯的理想。

臺灣的自由派,我看絕大多數既不懂儒家思想,也不懂古希臘哲學,只是西方自由派的二手傳播者,而歷次的文言文教育爭議,都凸顯了二手自由派的思想貧弱。

自由派批評文言文教育的主論點,總的來說,就是「不合時宜」四個字,尤其是文言文所代表的思想。然而,在美國,高中生也得系統性學習古希臘哲學,這也是不合時宜嗎?

希臘哲學比諸子百家高級?誰這麼判斷,誰就是思想史大外行。

柏拉圖所談的貴族政治,所推崇的智慧與德行,以現代眼光來看,不但是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甚至是封建主義,菁英主義,這與儒家推崇的君君臣臣與道德優先,並無二致。

一點都不奇怪,因爲他們的時代環境就是封建階級社會,而沒有人能超越自己身處的時代。

因此,問題並不在於古代思想已不合時宜,而在於現代人的曲解與誤讀。人類社會必須顧及現實,但也不能沒有理想,我們教育下一代,若只灌輸現實主義,功利主義,那就是暴力削減了他們的選項,自以爲是的現代思想必然也會化爲另一種時代教條。

當前,在美國勢將被集中鬥爭的「覺醒文化」,也是因爲流於教條,連受該文化保護的少數族裔都出現反感。現在我們可以說,「覺醒文化」已不合時宜,然而,此一文化的初衷也是一種正面的理想,值得作爲教育素材。

因此,壞事的是高舉覺醒大旗黨同伐異的自由派,而不是保守派,現在自由派被鬥爭,可謂剛好而已,應有此報,因爲這羣人扼殺了原本相對多元的選項,並壟斷民主話語權。

賴清德說,朝野惡鬥的解方就是民主,要尊重憲政體制,聽起來真是高大上,也足證民主不過是形式主義與暴政之遮羞布。裁判都是由你控制,當然會要求大家遵守規則,哪天裁判被他人控制,你就會說民主即革命。

按現實主義與功利主義觀點,民主不是理念,而是符合權力邏輯的套利工具。因此,就像大儒朱熹的感嘆——儒學從未得到完整的政治實踐,想像中的民主也從未真實存在,一切都只是相罵本與奪權術。

川普2.0到底是不是暴政?端視論者是否乃被鬥爭的對象,或遭連坐的受害者,反過來看,這一場大整肅,必然會有受益者,而且不能否認受益者還包含許多尋常百姓。

無論如何,自由派會一哭二鬧三上吊四個春秋,但總體而言,美國民衆會受益於物極必反的寶貴教程,邁入一個新的思想平衡週期。

美國自由派吃土值得歡呼,而被二手自由派「歪樓」的臺灣社會,也是時候重新盤點,什麼是我們的傳統價值,數十年來,我們又失去了哪些值得傳承的祖產。

若躺平等待暴君的誕生來解決此一困局,那就會辛苦些。(作者爲專欄作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