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豬"扎堆出欄加劇跌勢 養殖戶"躺賺"變"血虧"

證券時報記者 趙黎昀

從本輪週期頂點超過40元/公斤的高價,到如今約16元/公斤的低位國內生豬價格持續縮水,年內走勢已腰斬,養殖端更是直逼全面虧損現貨市場弱勢下,生豬期貨也在近日走出跳水行情。

近日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通過對行業上市企業、中小散戶分析人士的多方採訪瞭解到,行業普遍壓欄致牛豬扎堆衝擊市場,是導致短期內期現貨市場極速走弱的主因。而當前,本輪週期下行過程仍將延續,下半年階段性回調行情可期。

從“躺賺”到“血虧

“圈裡一羣三四百斤的大肥豬,根本賣不上價,現在出手,一頭得虧上千元。”初夏6月,河南地區的高溫已可達40度,原陽縣養殖戶劉紅(化名)家悶熱的豬圈裡,體重過大的肥豬軟癱在地,提不起精神。

經歷了2020年“躺賺”的好日子,劉紅一直不想接受市場逐步走入頹勢的現實。存欄豬從正常的200多斤,一直壓欄到300斤、400斤,還是不願出手。“總想着過一段價格還能漲漲呢。”

“最好的時候,一頭二百多斤的標豬能賺兩三千,十里八鄉想養豬的人多,剛出滿月的豬仔就能賣到一千七八,那時候真是賺錢。”言談間,劉紅依然回味着一年前養豬的紅利。趁着近兩年養豬的盈利,她把存欄量從幾十頭擴充到了如今三四百頭的規模,但如今的市場情況,又讓她陷入窘境

她坦言,現在自家豬圈裡體重過300斤的牛豬就有一百多頭,進入夏季後,牛豬體重增長緩慢,但飼料、防疫藥品價格都居高不下,養豬成本比起前幾年已大幅上漲。在如今生豬出欄價格已不足7元/斤的形勢之下,豬是養一天,賠一天。

“每天面對這些大豬都頭疼,賣了血虧,不賣也養不下去了。”她感嘆。

散戶深虧之時,規模廠的盈利情況也不容樂觀。

溫氏股份相關負責人與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交流時就表示,目前市場價格已經達到一體化企業的成本線,甚至以下。此前非洲豬瘟疫情下,很多企業缺少產能,採用外購仔豬育肥的模式生產。當時仔豬的採購成本頭均就達到1700-1800元,而現在養成肉豬後售價頭均甚至也難達到仔豬成本。外購育肥情況下,如果又養成體重300-400斤的牛豬,養殖頭均虧損要超過一千元。

豬價格的極速縮水,從終端消費市場也可窺一斑。

“現在肋排價格比春節前降了快一半,品牌優質品每斤價格不到50元,農貿市場的單斤價格可能30元都不到了。”一品牌肉類商品銷售員表示,雖然豬肉價格下降明顯,但銷量並沒有如預想增加太多。“天氣炎熱,肉類消費本來就不好,價格降也賣不出量。”

據商務部監測,5月24日至30日,全國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比前一週再降0.8%,肉類價格總體下降,其中豬肉批發價格每公斤24.71元,下降3.3%。

而據搜豬網統計,6月7日,全國肉型豬出欄均價16.05元/公斤,單日跌0.19%,較去年同期的31.38元/公斤下跌了15.3元/公斤,同比跌幅已達48.85%。

“雖然上週部分產地豬價有小幅反彈跡象,但在全國市場整體弱勢的背景下,很快就又恢復跌勢,現貨市場的弱勢,使得期貨市場看空情緒累積,上週生豬期貨主力合約2109價格也開始出現大幅下滑。”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高級農產品研究員畢慧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近月合約2109之前一直是高升水的狀態,主要是由於市場對於生豬市場三季度的階段性供應缺口有一定預期,但是目前現貨價格下跌壓力增大,又面臨逐漸臨近交割月的背景,期現價差迴歸,2109合約出現加速下跌,跌幅超過現貨市場。

6月7日,國內期貨市場上生豬主力合約2109探底至19310元/噸,此前10個交易日內,該主力合約不斷刷新歷史低點,累計跌幅已達25%。

“牛豬”扎堆出欄

價格跌速超預期

2020年三季度,國內生豬市場步入下行週期,此後養殖端盈利能力下滑,行業逐步逼近全面虧損。而5月份以來,“牛豬”的集中出欄,更加速了生豬市場價格見底。

調研情況看,非洲豬瘟疫情出現前,行業平均出欄體重在200-250斤,但去年由於市場價格依然比較好,所以就出現壓欄情況,出欄體重被壓至300斤以上,甚至到400斤,成爲‘牛豬’。甚至還有養殖戶爲了盈利進行二次育肥,把已經200多斤的成豬,養殖到400斤,這就導致近月來‘牛豬’集中出欄的窘境。”畢慧稱,隨着南北方地區氣溫升高,“牛豬”已經進入“光吃不長”的情況,此時飼料成本依然高位,豬價還在快速跌,養殖戶不得不出欄。這部分“牛豬”集中出欄,就導致市場供應壓力非常明顯,生豬現貨價格加速下跌。這也導致市場剛有反彈跡象就又下行,難出現大幅反彈的情況。

採訪中,生豬養殖行業龍頭企業在分析目前豬價下行因素時,也多提及“牛豬”對市場的影響

“一頭豬養到300多斤,就比正常時節增加了20%的肉量,養到400斤以上,肉量供應就增加50%以上了。雖然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生豬存欄量沒有出現特別大增長,但產肉量卻明顯增長了。豬養大了,市場供應量自然就大了。同時豬養大了不得不賣,市場也會有踩踏的行爲,所以價格極速下滑。”溫氏股份上述負責人稱,現在肉豬市場環境比較混亂,超出市場預期。一方面,“牛豬”出欄較多,衝擊市場。另一方面,進口肉量也有增加,佔我國肉類市場供應比重增大。而非洲疫情雖仍有零星發生,但這幾年養豬企業盈利明顯,狂熱投資後使得市場總產能有所增加,兩者相抵消下,供應端仍是顯著增長。

牧原股份相關負責人也稱,生豬價格從年初到現在跌了一半,超出了之前的市場預期。

一方面是由於市場有壓欄因素,供應量比預期要好,另一方面需求情況可能也不是特別好。此外,市場對疫情影響也有預期過大的因素。

一位不具名生豬養殖行業上市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國內“牛豬”情況相對普遍,不僅出現在中小散戶羣體中,規模廠也存在壓欄情況。雖然生豬存欄總量沒增加,但市場肉類供應增加了不少,也就導致了價格的下滑。

價格下滑,直接導致生豬養殖從盈利步入深虧。

據寶城期貨數據,2021年1月,國內生豬市場外購育肥的頭均盈利水平還在1133.85元/噸,到4月初,盈虧達到平衡點,截至6月4日,外購育肥的頭均虧損達到749元/噸。而自繁自養的養殖模式下,如今也已步入盈虧平衡線以下,各地頭均虧損在200-300元不等。

“上週全國生豬市場平均外購育肥的虧損超過700元/頭,這還是養至正常體重下的頭均虧損額,‘牛豬’虧損就更要超過千元。”畢慧稱,規模養殖場和中小養殖戶成本有一定差距。一般大規模養殖場成本因爲包括疫苗、人工、廠房等投入等,所以相對中小養殖戶更高。今年5月調研時,安徽地區大規模養殖場就處於保本狀態,局部已經出現虧損情況,目前虧損情況或更加不容樂觀。

搜豬網分析師馮永輝也認爲,受終端消費低迷掣肘及節前大體重豬集中出欄增多等多方利空影響,最近幾天市場進一步探底。總體來看全國生豬養殖己處於全面虧損狀態,養殖端虧損程度進一步加劇,目前二次育肥頭均虧損高達1500元左右,而對於豬價最低窪區的東北自繁自養模式的養殖戶來說,生豬養殖虧損已達400-500元/頭。

高成本下豬糧比失效

供應寬鬆帶來價格下跌的同時,生豬養殖依然要面臨成本端持續高企帶來的壓力。

從2020年3月以來,國內玉米價格啓動上漲,在今年1月時漲到近2900元/噸,創出歷史新高。而據卓創數據,截至今年6月4日,山東濰坊壽光金玉米收購價格參考2900元/噸,較5月底環比上漲50元/噸,上漲幅度1.75%。

在此背景下,搜豬網消息顯示,6月初,由於飼料原料價格持續上漲,一大批飼料企業陸續宣佈飼料漲價。爲保障飼料的產品質量,江門海大、湛江漓源、茂名海龍飼料等十多家飼料企業宣佈豬雞鴨料等上漲50元-75元/噸。

寶城期貨數據顯示,2021年初,生豬養殖頭均飼料成本在1097.25元,到2月末最高達到1193.01元。截至6月4日,頭均飼料成本依然在1157.1元。豬價走跌並未對飼料高價形成撼動。

根據發改委測算的數據,本週全國豬料比價爲5.96,環比跌幅2.3%。按目前價格及成本推算,未來生豬養殖頭均虧損爲202.68元。

卓創數據也顯示,本週生豬飼料均價已達到3090.75元/噸。從飼料企業來看,伴隨玉米價格上漲,玉米相關替代品使用和進口量繼續攀升。海關數據統計,2021年1-4月份國內進口玉米858萬噸,進口高粱307萬噸,大麥354萬噸,木薯幹223萬噸,DDGS9萬噸,合計1751萬噸。

玉米價格強勢,加之豬場疫病防治、人員工資、水電、環保等成本不斷高漲,傳統用於衡量生豬行業平均成本的觀察指標——豬糧比,已難以被用來衡量市場演化階段。

“非洲豬瘟持續的情況下,生豬飼養難度已經增加。同時,大家買的豬苗、母豬價格也不一樣,所以豬糧比概念在現在這種亂局下,已經不太有參考價值。”溫氏股份上述負責人稱。

“豬糧比目前是失效的。”畢慧也稱,飼料價格一直居於高位強勢階段,但豬價是持續下跌的。豬價下跌不是因爲受豬糧比的影響,而是市場供需決定的,所以今年市場情況下測算的豬糧比,對比往年在豬週期中體現出的數值,對於市場的影響效應在減弱。

“以往豬糧比低於8就是預警,但今年5月份就一直在8以下。規模養殖廠都已經是虧損狀態。飼料盤面和現貨價格都是居高不下的狀況,但生豬價格還在下跌,虧損幅度已進一步增大,不能以豬糧比衡量價格變化趨勢。”她說。

據農業農村部此前監測,非洲豬瘟疫情前,生豬養殖成本約爲每公斤12.5元,當前每公斤養殖成本較疫情前增加4.5元左右,漲幅約36%。其中,玉米價格由疫情前的每公斤2元上漲到近期的3元,漲幅達50%;玉米價格上漲導致生豬養殖頭均成本增加280元左右。規模豬場開展非洲豬瘟防控頭均成本增加約103元,糞污處理成本增加50元,其他如仔豬費用、人工費用、死亡損失和固定資產折舊等成本項目都有不同程度增加。

產能擴增趨勢短期難逆

2019年至2020年間,受豬價持續上行帶來的盈利攀升支撐,國內生豬養殖產業鏈上市公司上演瘋狂佈局戲碼,上百億元的項目投資屢見不鮮。

而在生豬價格跌至成本線後,市場產能投建的步伐仍在持續。

近日,以飼料生產和生豬養殖爲主業的正大股份正式披露招股說明書,擬在滬市主板上市。

招股書顯示,本次正大股份計劃使用募集資金150億元,其中近7成以上將用於投資生豬產業鏈項目、種豬場建設項目和種豬養殖及配套育肥項目。

“對於規模企業而言,生豬產能佈局是個長期的過程,不會由於豬價下跌改變長期思路。相比中小養殖戶,規模廠抗風險能力是逐漸增強的,市場話語權也在逐步提升。”畢慧分析認爲,雖然據農業農村部此前數據,我國母豬存欄量已經基本恢復到非洲豬瘟疫情前的水平,但短期內市場產能持續擴張的趨勢是不會逆轉的。

“目前大廠雖然生豬存欄規模比上半年高峰時有所回落,但同比還是增長的。而且這種回落背後,是能繁母豬結構優化。一旦市場價格回暖,能夠迅速提高產能。”她分析稱,豬價下跌過程中,母豬存欄量和存欄結構不斷優化,直接表現爲二元、三元母豬的結構優化。今年上半年規模廠母豬的淘汰量處於上升階段,同比增長達到10%-20%,而母豬淘汰量增長主要是針對三元母豬的淘汰,二元母豬的佔比是逐漸增加的。在豬價高位時,一頭母豬能產3-5頭都能盈利,但現在價格低位時,基本產能在10頭以下的母豬都面臨淘汰,要留產能最優越的羣體,以便在豬價一旦出現反彈苗頭的時候能夠迅速擴產。

她認爲,雖然豬價低位,但目前規模廠並沒有很悲觀,還是期待反彈,逆勢佈局的心態。這種佈局優化決定了生豬產能長期恢復的基礎。規模廠擴張,很大一部分是用於對母豬存欄的結構優化和後備佈局,作爲戰略性佈局。大廠現在的佈局,是期待豬價反彈後能夠迅速投產。如果能夠及時抓住市場產能供應缺口節奏進行產能補充,那麼還是可以彌補今年上半年虧損幅度的。

上述不具名上市公司負責人對此也表示認同,其表示,在生豬價格高點佈局產能,那麼產能實現後正好趕上價格低點。因此規模企業不會因市場價格高低改變經營策略,而是長遠規劃抗擊週期,主要目標就是降低成本。目前雖然規模廠增加了不少產能,但是頭部企業中依然沒有能夠對全國價格形成話語權,所以行業集中度提升進程還會繼續,虧損也是階段性的。

不過溫氏股份上述負責人認爲,當前生豬養殖虧損情況下,行業整體艱難,已經有企業開始出現資金緊張情況,雖然有產能佈局,但也可能面臨停工。公司本來產能還不錯,目前市場形勢下就是要把產能發揮出來,產能質量提升。市場產能雖然總體會呈現放量狀況,但目前放量的速度會放緩。

牧原股份有關負責人也認爲,企業擴張的速度取決於資金情況。“前兩年大家都有錢,就會加快建設速度,現在市場價格低了,肯定會優先保障公司生產經營,建設就會根據資金情況適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