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急了!

吉利跑進新賽道,“賭徒”李書福造車,也進入關鍵時刻。

出品 | 商業大咖研究院

在新能源的風口下,各方大神粉墨登場,加快了造車的速度。

天性好賭的李書福,也急了!

他的成功,離不開一個賭字。

無論何時何地,都是賭。

只是這一次,他的對手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大。

他,還能“賭”贏嗎?

01

李書福的賭運,似乎沒有以前那麼好了。

在我國出臺的油耗法規影響下,2025年乘用車百公里油耗由2015年的6.9升降至4.0升,受“碳中和”影響及油耗強制性標準限制,以純電動汽車爲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將享有大量紅利。

這也意味着,造車行業,誰引領了新能源汽車,誰便佔據了此賽道的主話語權。

就在去年,新能源汽車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如果說,2019年新能源汽車的累計銷量前10名中,吉利僅憑舊車型帝豪EV位居第10名,是一種僥倖;那麼在2020年的同款榜單中,吉利沒有一輛車型進入銷量前10名……

這樣的造車實力,是騙不了人的。

和同爲民營車企的比亞迪相比,吉利相差甚遠,作爲民企造車“一哥”,它也未能發揮自身充當民營車企龍頭的優勢,在新能源市場失速嚴重。

2015年11月,吉利宣佈開始實施“藍色吉利行動”。這個“五年計劃”的目標是2020年之前新能源銷量佔比達到90%。李書福對於行業的風向把握向來不會錯,所以他敢賭。

但實際上,2018年第一季度,吉利銷量新能源車1.44萬輛(同時期比亞迪達7.1萬輛)佔比僅爲1.9%;當吉利離五年計劃只剩下一年之際,其新能源車佔比90%的這個目標卻顯得越來越渺茫。

畢竟賭本身就具有風險,而李書福也有誤判的可能。

02

吉利造車的過程中,對手也越來越多!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呈現爆發式增長,放眼整個行業,特斯拉、蔚來、小鵬和理想汽車,已成爲該行業第一梯隊的玩家。而在他們身後,不僅是上汽、一汽和東風等傳統車企在竭力轉型。

此外,地產公司和互聯網也想要彎道超車,從中分一杯羹。除了小米高調宣佈造車外,還有消息稱,恆大汽車將推出9款車型,即恆馳1-9

反觀另一競爭對手,比亞迪,以新能源汽車和製造被大衆所熟知,就在2020年,其在A股和港股的市值雙雙突破5000億人民幣和5000億港元,成爲了中國第一家A股市值突破5000億元的車企。

作爲一家乘用車年銷量近幾年經常在前十名開外徘徊的車企,比亞迪登頂中國車企市值第一,其中不能忽略的因素,便是比亞迪的研發能力。由於比亞迪的創始人王傳福,最早是靠做電池起家的,而這項核心技術,也得以支撐比亞迪穩妥走到現在。

王傳福的“穩”和李書福的“好賭”似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說起王傳福,1990年,王他從有色金屬研究院碩士畢業並留校,過着教課、帶學生、評職稱的標準體制內生活,在離開體制之前,王傳福在中國電池領域已經有一定名氣了。

之後,他被研究院派到在深圳成立的比格電池有限公司,藉此機會,看到了消費電池領域的巨大商機,於是在1995年,王傳福創辦了比亞迪,一個專心生產消費電池的公司。也就這樣,王傳福一直堅持着電池能源領域的自主研發,有着多年的技術沉澱,所以更容易以穩制勝。

很巧的是,李書福也曾接觸過材料化學領域,20世紀80年代的浙江台州,廢舊電器市場比較發達,於是,李書福就從廢舊電器零件中分離金屬銅、金屬銀、金屬金,以此賺錢。不過這種買賣的門檻比較低,很快,從廢品裡提煉貴重金屬的技術就被其他人學會了,越來越多人進入這個行業,廢舊零部件的收購成本也越來越高,李書福又進入了新一輪的艱難轉型。

這樣看來,曾經接觸過的化學領域只是李書福衆多創業經歷中的一小段而已,即便爲他之後造車做下鋪墊,卻也並非決定性因素。

李書福敢想敢做,哪裡是風口,哪裡有商機,他便可以立刻投入力量。不過這也意味着,他必然得面對不穩定性風波帶來的失敗,也不得不承擔,賭性過後要面臨的風險。

再說回吉利的藍色行動,吉利預計2020年前新能源車超過兩萬部,實際上2020年全國新能源車總銷量才兩萬部,顯而易見,藍色動力的目標基本告破。

吉利藍色行動進展緩慢的根本原因在於,它並沒有第一時間涉足投資巨大、週期長、技術不確定性高的動力電池生產,而是等電池產能增長、成本下降和技術路線塵埃落定。①

與此同時,比亞迪有核心技術在手,可以實現電池自產自銷,前途可謂順利得多。

李書福好賭,卻並非不能冷靜應對這樣的局面,他正打算等到電池總體產能過剩時,把燃油汽車逐個混合動力化,以此提高新能源車的佔比。

可事與願違,《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出2020年國內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動力電池也供給緊張。

因此,李書福的如意算盤彷彿又落空了。

03

李書福愛賭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如果說,李書福輾轉的創業經歷,還不夠說明他的大膽,那麼吉利收購沃爾沃這件事情,足以證明他的賭性。更況且,這場豪賭,他好像正在贏的路上。

李書福自2002年開始佈局收購沃爾沃,直到2007年9月,李書福給福特美國總部寫了一封掛號信,信的內容就是,“我想收購沃爾沃”。

當時福特的總監勒克萊爾看到信,直接給拒絕了李書福。畢竟,當時的福特雖然一直在虧錢,但是沃爾沃轎車一年能賣150億美元(相當於1000多億人民幣),而在2007年,吉利汽車的年利潤才僅爲3億人民幣。

很顯然,在當時外界所有人看來,吉利想收購沃爾沃,簡直是癡人說夢。當時還有人調侃道,中國足球世界盃出線都比吉利成功收購沃爾沃的概率大。

再後來,李書福奇蹟般的克服了那時所要面臨的三個核心問題:組建收購團隊、籌集收購資金、獲得賣方同意。

爲這起收購,李書福組建了強大的中介團隊:著名的富爾德律師事務所作爲收購法律顧問,國際“四大”的德勤負責收購項目的財務諮詢,洛希爾投資銀行作爲收購項目的財務顧問,博然思維集團作爲項目的公關顧問。這個由200多人組成的團隊,集合了中國汽車行業中最有實力的職業經理人,向福特發起了挑戰。

收購前的種種跡象表明,吉利收購沃爾沃,李書福是認真的。現在看來,無論是融資方案,還是對核心技術的技巧性的處理,以及與工會的協調,李書福都贏得了本來充滿敵意的對方的信賴和認可。特別是在沃爾沃品牌的“血統”上,李書福表現出了對對方相當的尊重,其組建了一個國際化的董事會,照顧了瑞典人的自尊,平息了擔憂。

2010年3月28日21點,吉利汽車與美國福特汽車正式達成協議。

就這樣,中國第一家民營車企,在它十三歲的時候,收購了百年北歐老店沃爾沃。

在同一時期中國車企的對外收購中,北汽買到的是saab已經淘汰了的車型圖紙,上汽的48%股權最終和40億人民幣打了水漂,而吉利獲得的是100%的股權,乾淨的知識產權,和一個享譽世界的名牌。②

從數據上來看,吉利當前的市值是1006億港元,相比十年前曾經上升了近50倍;沃爾沃當前的估值也曾經超過120億美元,市值上升10倍。毫無疑問,李書福收購沃爾沃是成功的,這也讓他在“賭”上更擁有了十足的底氣。

賭贏了,爽夠了,但他需要面對的,永遠是事情背後更遠一步的風險……收購沃爾沃對於李書福而言,也只是下一場艱難遊戲的開始。

商業併購中有一款著名的七七定律:在跨國併購中,70%的併購並沒有實現預期的商業價值,有幸實現了預期商業價值的30%中,又有70%失敗於併購後的文化整合,並且,文化上的差異還將進一步增加併購失敗的可能性。

顯然,在收購沃爾沃後,李書福也面臨這樣的問題,比如最初,由於李書福和瑞典人對volvo品牌的定位和理解非常不一樣,他在最初幾次的哥德堡之旅非常痛苦。面對遠隔重洋的文化與公司背景上的巨大差異時,吉利對volvo公司的運營也必須步步驚心。

善於大膽做選擇的李書福,的確讓人敬佩,而比這更重要的,還是沉下心來的穩健,與沃爾沃的磨合,至少體現了他的稍許轉變。儘管這次成功的收購,讓吉利在研發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共同孕育出了領克這樣的品牌及產品,使得其自主品牌的產品力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但對於沃爾沃而言,其市場份額下滑,被其他競品超越,在中國市場的地位似乎出現差錯。近五年時間內,沃爾沃一直止步於中國豪華品牌銷量榜第6、第7名的尷尬位置,雖然從淨銷量看,沃爾沃五年間從8萬多輛,增長到了17萬輛,增幅一倍有餘,但需知,這也是中國豪華車市爆發性增長的幾年,對比奔馳、凱迪拉克等這樣的老競爭對手而言,沃爾沃表現出來的現狀,只能讓人感慨一句:沃爾沃還算是一線豪華品牌嗎?

這背後,則不得不反思沃爾沃的中國市場定位問題:一方面是與海外不同步,輕視中國市場,比如增加了48伏輕混的XC60 B系列在海外早已上市,而在國內正式上市需要等待;另一方面則是與主流消費對抗,拒絕年輕化潮流,當主流中級豪華轎車軸距已經紛紛超過2950毫米時,沃爾沃S60仍然固守標軸。

因此,當沃爾沃在中國市場的定位及策略都面臨問題時,善於以賭取勝的李書福,在未來仍不能掉以輕心。

04

吉利與沃爾沃的合作,真正打開了吉利全球技術合作的視野。

2013年,吉利向萬向集團以1.492億美元收購了Fisker;2016年,吉利成爲陸地極速汽車項目尋血獵犬計劃的最大讚助商;2017年6月,吉利從馬來西亞DRB-HICOM集團旗下收購寶騰汽車49.9%的股份以及豪華跑車路特斯51%的股份。

但就目前而言,對吉利汽車的發展起着制約性的,大概就是它的自主研發能力。

其實,作爲一個年輕的企業,相對PSA、FORD、VW這些百年車企來講,吉利已經表現得足夠優秀了,但論技術和底蘊的積累,吉利汽車還差得遠。

李書福“賭”在沃爾沃,其目的不外乎就是吸收這些品牌以及企業的技術積累,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從擁有到融入還需要時間,而且如何與現階段吉利汽車自身的技術完美融合,也需要經過漫長的碰撞和嘗試。

以自動擋汽油中型SUV用戶實際油耗排行爲例,相對於配置這種給錢就能裝的指標,尤其是中型SUV的油耗,是一個極爲考驗主機廠綜合技術實力的指標。車企奇瑞的兩個型號車型油耗排進了最低前十,能將油耗做到這種程度,可以體現出奇瑞的核心技術實力。相對來說,吉利可能尚無此種水平的發動機,如果有,那也是沃爾沃的。

李書福好賭的背後,凸顯的是他過人的商業邏輯以及借用資本力量打天下的謀略,可對於車企而言,自主研發的技術能力,纔是核心護城河。

據吉利汽車上市財報顯示,2018年,吉利研發投入5.5億人民幣,佔總收入不到2%,因此從研發與核心技術的角度來看,吉利可能短時間內無法達到比亞迪這樣的水平,能夠自產電芯、電池等等。

吉利目前發展的不錯,只是李書福找到了一條通過收購來快速獲取技術的路,至於以後能不能行,首先要看它能否在研發上持續投入,其次還得看它研發的方向是否正確,最後還要看它有沒有運氣正好在一個合適的時機有了實用研發成果。

未來以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爲趨勢的汽車“新四化”,將重塑傳統汽車行業格局。李書福也在繼續以他敏銳的眼光,做下一步的佈局:通過旗下的曹操出行探索共享出行領域;與中國鐵路投資有限公司、騰訊成立國鐵吉訊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全球融合出行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同時還跟中國電信,在車家互聯網、雲計算等領域開展合作。

但吉利在智能化上,步伐仍舊太慢,尤其是自動駕駛技術。

近幾年,李書福將吉利的主要研發精力都投入在了G-Pilot 3.0自動駕駛平臺上,同時吉利稱2020年將實現L3等級自動駕駛車型的大規模量產,但從其去年11月最新上市的車型星瑞來看,還遠遠未達到L3級別要求,吉利的量產能力仍徘徊在L2級自動駕駛輔助功能上。

而長安、廣汽已於2020年開始量產準L3級自動駕駛汽車了,去年6月份,具備準L3級別功能的廣汽埃安V和長安UNI-T陸續上市。③

不過可觀的是,吉利與百度達成合作後,百度的Apollo自動駕駛、小度車載、百度地圖等,都有望提升吉利的自動駕駛技術和智能化水平。

吉利的買買買,一直讓大衆詬病,其是否會成爲下一個富士康;而未來多重造車勢力的崛起,也足足給吉利帶來了危機感。向左是“下一個富士康”,向右則是無法預期結果的修羅場。

在未來,李書福想要創造一個吉利引領的大時代,仍舊任重而道遠。

結語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有很多草莽出生、個人色彩頗重的企業家,但在汽車這樣一個高度集成化的產業裡,李書福和吉利“野雞變鳳凰”的經歷顯得格外傳奇。④

從浙江台州草根逆襲爲中國汽車行業富豪;吉利從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成爲年銷售汽車超過150萬輛的自主品牌汽車帝國,崛起之路上,有李書福願意放手一搏的賭性與拼勁,也有李書福的商業慧眼和偏執般的堅持。

比崛起更重要的,也有李書福的實幹精神,引入職業經理人,自主研發核心技術,降低供應鏈成本,豐富產品線,在國外建廠,草根出身的李書福始終以結果爲導向,調整着吉利這艘大船越走越遠。

未來,李書福的豪賭更延伸至更多的商業版圖,比如推動飛行汽車、航天衛星等項目;又比如把目光投向出行市場,推出曹操專車、入股戴姆勒……每一次,都是大手筆。⑤

在如此龐大的拼圖之下,李書福能否繼續創造像收購沃爾沃一樣的奇蹟;而當汽車市場陷入下滑趨勢,利潤衰減之際,李書福和吉利又將如何面對之後的艱難課題?

隨着他的對手越來越來,越來越強,“賭徒”李書福纔剛剛進入關鍵時刻。

注:

①《李書福的陽謀》,虎嗅,2018-8-27

②《“吉沃戀”終成眷屬,吉利18億美元收購沃爾沃100%股權》,人民網,2010汽車專題

③《吉利急了:李書福萬字動員書背後的激流》,騰訊網,20201-2-22④《吉利“狂人”李書福》,犀利財經,2021-4-23

⑤《李書福的關鍵時刻》,市界,20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