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處警模式改革擦亮公安“第一窗口”
年輕女子跳江、漂浮江面、生命垂危……近日,安徽省蕪湖市公安機關接到羣衆報警,隨即通過“情指行督”一體化平臺指令附近治安巡防、派出所警力趕赴現場,同步調度長航公安、長江海事及消防救援力量參與處置。市公安局情報指揮中心通過視頻快速鎖定事發現場精確位置,調度救援力量駕駛快艇到達現場,成功挽救輕生女子生命。
“科學整合情報、指揮、視頻、法制、督查等警務資源,創新推出的‘情指行督’一體化勤務模式在出警反應速度上表現尤爲突出。”蕪湖市公安局情報指揮中心副主任黃偉說,9月,全局重大警情出警平均用時3分37秒,環比提速1分42秒,同比提升47秒,成果顯著。
接處警是直觀展現公安面貌的第一窗口。曾經,用時長、基層單位負荷大、警力分配不科學等現象,成爲這項工作的“常見病”“多發症”。近一年來,安徽蕪湖、山東濟寧、雲南昆明、福建三明等地公安機關積極推進接處警模式改革,再造警務運行流程,推出網格化動態接處警、巡特警和派出所分級接處警等新模式,促進接處警工作更加規範、高效。近日,《法治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4月22日21時59分,山東省濟寧市公安局兗州分局第一網格三區接到指揮中心指令:一KTV門口發生糾紛,現場不少羣衆聚集圍觀。
兩分鐘後,特巡警大隊第一、二、四、五網格聯動出警,快速到達並控制現場。情緒激動的雙方當事人看到裝備整齊的特巡警隊員出現,各自認錯後離開,避免了事態擴大升級。
出警快一秒,平安多一分。
濟寧市公安局錨定“5分鐘到達現場處置”目標,將城區接處警工作由基層派出所爲主轉由巡特警反恐大隊爲主,網格化布警、一體化巡處、扁平化指揮,全面提升街面見警率、管事率。接處警主體力量的變革,既發揮特巡警優勢,又解放派出所警力,實現互補雙贏。去年11月以來,濟寧市城區51個網格共接警8萬餘起,其中求助類警情現場處結率96.3%,糾紛類警情現場處結率92.2%,城區警情同比下降17.4%。
“警情、警力、警車等要素能夠一圖顯示,調度起來一目瞭然。”四川省自貢市公安局指揮中心調度科副科長羅玉波介紹說,自貢市公安局自主研發“情指助手App”,實現智慧接處警平臺與民警裝備移動警務終端信息交互,將接處警單元進行智能排序,自動化“點對點”輪流接受處警任務,將處警民警從值班室解放出來,有效解決了警力不足問題。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學院院長宮志剛說,各地公安機關在接處警改革中持續優化處置流程,進一步盤活警力資源,推進警務流程再造,推動各警種和部門履行主責主業,有力提升了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公安機關要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強化針對性培訓,以學代練、以練促學,確保改革成效落到實處。
基層減壓釋放動能
10月23日深夜,福建省三明市列東巡區接處警民警接到羣衆報警稱,其8歲的女兒晚上7時離家未歸。經過初步瞭解和調取公共視頻後,警情被移交到列東派出所。列東派出所民警黃燦輝利用人熟地熟優勢,很快鎖定女童活動區域,當晚便找到走失女童。
“以前社區民警分身乏術,現在能真正沉到基層、沉到社區,確保警務工作更機動、更高效地運轉。”黃燦輝說。
針對以往各縣接派警分散、警情處置不規範、扁平化指揮建設不達標、佔用人財物資源多等問題,三明全面實施由市公安局報警服務檯統一承擔全市各縣市區110、122、119報警求助的接派警工作,集中精力促進重大警情二次研判調度向情報研判合成作戰中心轉型。同時,加快非警務警情分流,全市非警務警情分流率97.28%,同比提高61.1%。
“在接處警改革前,社區民警要參與值班、備勤、接處警等工作,佔用不少時間和精力。”列東派出所所長廖志奇說,改革減輕了基層派出所負擔,讓民警迴歸主業,更專注於基礎防控和社區警務工作。
濟寧市公安局在特巡警動態接處警改革基礎上,重組全市派出所警力,在城區派出所和警力較多的鎮派出所推動“一室兩隊”改革。特巡警動態接處警解放了派出所警力,派出所又從源頭上有效防控了警情的高發多發,形成良性循環。今年上半年,濟寧市2589個小區、1220個單位實現“零發案”,市區“兩搶一盜”案件發案數同比下降18.96%。
江蘇省常州市羅溪派出所通過加大網格化處置力度合理分流警情。接報警情後,由綜合指揮人員先期聯繫,初步識別警情類別,非案件類警情調配網格處警人員前置處警;專業性較強的疑難矛盾糾紛由“�吮�茶”調解室處置,調解成功的,調解室製作調解協議書,交由經辦民警存檔、錄入專網,不能達成調解協議的製作調解記錄,及時退還經辦民警,採取相應處罰措施。
今年以來,羅溪派出所同步分流處置12%的警情,接處警糾紛總數1958起,公調對接建立檔案數258起,調處成功率100%,警力緊張問題得到緩解。
規範管理強化監督
“接警―調警―出警―處警―受案―立案―案件辦理―報捕報訴―卷宗歸檔”,一張9個環節閉環式運行的流程圖掛在雲南省昆明市護國派出所的牆上。
“每天督促民警適時反饋處警過程和結果,做到日清日結,確保警情處置閉環。”護國派出所所長趙永生介紹說,不能日結的警情須報告指揮長,實行“掛圖”上牆督戰,直至警情處置完畢,防止未結警情不了了之以致民警因失職瀆職被追責問責。
黃偉告訴記者,基層接處警警組警力有限,重大複雜警情現場瞬息萬變,出警民警缺少情報支撐、對情況掌握不全面,處置時往往勢單力孤,精神壓力大、處置難度大、職業風險大。
針對這一情況,蕪湖市公安機關通過提高由情報、指揮、視頻崗位組成的“最小作戰單元”的實戰水平,推動警情處置可視化,全程跟進警力調度和研判分析。同時,依託“情指行督”平臺全流程跟進,對處置中存在的不規範情況,採取平臺自動預警和情報指揮中心通報相結合方式,及時開展執法監督,切實維護羣衆合法權益,源頭杜絕接處警引發的執法過錯。
宮志剛說,各地公安機關“機制+科技”“內部考覈+羣衆評價”的新模式,推動警務工作從結果監督向過程監督、從節點監督向日常監督轉變,打造了全流程閉環式監督模式。同時,健全完善“平臺+人工”警情智能回訪機制,充分發揮人民羣衆的監督作用,做到重大敏感警情視頻、音頻同步追蹤,文字、圖片、視頻信息同步反饋,讓每一起警情都在監督下依法依規處置。(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董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