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外交官回憶錄 窺見兩岸外交恩怨情仇

中國前國務委員戴秉國。(中新社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中新社)

大陸外交副部長傅瑩新書《看世界2》。(摘自網路

大陸外交部前副部長、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兼外事委副主委北京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瑩,最近出版新書《看世界2》,提及「曾親歷黃巖島事件,有些話必須要說」,同時爲了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整繼承和延續中華民國南海諸島礁的管轄,她在書裡6度提到「中華民國」,不過在時序的安排上,於中共建政後的「中華民國」,很技巧地一律改成了「中國臺灣當局」。

2012年4月10日起,南海發生引爆國際輿論的「黃巖島事件」。時任中國駐菲律賓大使的傅瑩,在新書中,首次公開了她親自參與黃巖島事件外交處理的全過程,深度揭露南海亂局表象下洶涌的暗流

當年駐菲大使 有話要說

傅瑩在書中寫道,2016年8月,她應邀以私人身分,與當時新上任總統杜特蒂委派特使、菲律賓前總統羅慕斯在香港會面。目的是尋找緩解中菲緊張關係的途徑,包括探討他擬議中的北京「破冰」之旅的可行性

傅瑩說,她與羅慕斯彼此熟識,見面氣氛很好,但很快發現,羅慕斯團隊對黃巖島事件的瞭解,與她掌握的情況差別很大。他們聽到的是,「2012年中方欺騙菲方和美方,中方船隻沒有按照約定與菲方船隻同時撤離黃巖島」。這些言論讓許多人對形勢和中國的做法產生了誤解。

傅瑩作爲該事件的親歷者,對這樣貌似中立、實則袒護菲方的敘事感到憂慮,認爲顯然是刻意迴避黃巖島的歷史經緯和事件的初始狀態,肯定會影響到彼此認識和判斷。因此決定寫下她對件的過程和相關問題的回憶。

她在書裡提到,近現代有關黃巖島最重要的記載,是在1935年1月,中華民國政府內政部、外交部、海軍部和教育部等官方機構,派成員組成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公佈了中國轄屬的南海諸島132個島礁沙灘名稱,其中黃巖島以「斯卡巴羅礁」(Scarborough Reef)之名,作爲中沙羣島的一部分列入中華民國版圖。1947年10月,中華民國政府覈定和公佈的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中,將斯卡巴羅礁改稱「民主礁」(Minzhu Jiao),列在中沙羣島範圍內。

日本戰敗 交還南海諸島

傅瑩說,中國對南海諸島的管轄得到國際承認。日本戰敗後,中國政府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對南海諸島實施接收和管轄;1947年編寫了《南海諸島地理志略》,繪製標有南海「斷續線」的《南海諸島位置圖》;1948年中華民國政府正式公佈了《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其中包括《南海諸島位置圖》。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中國政府完整繼承和延續了對南海諸島的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58年發佈的《關於領海的聲明》中重申了對南海諸島的領土主權

傅瑩寫道,作爲中華民國政府的盟友美國對於南海諸島在日本投降後被交還中國的事實是瞭解的。由美國主導的舊金山和會明確要求日本放棄對南沙羣島西沙羣島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

傅瑩指出,1952年,日本與「中國臺灣當局」簽訂《中日合約》,將西南沙羣島歸還「中國」(中華民國)。1956年8月,美國駐臺機構一等秘書韋士德向「中國臺灣當局」口頭申請,美軍人員擬前往黃巖島、雙子羣礁景宏島、鴻庥島、南威島等中沙和南沙羣島島礁進行地形測量。「中國臺灣當局」隨後同意了美方的申請。1960年12月,美國政府致函「中國臺灣當局」,「請求准許」美軍事人員赴南沙羣島雙子羣礁、景宏島、南威島進行實地測量。「中國臺灣當局」批准了上述申請。

黃巖島主權 不存在爭議

傅瑩說,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委員會授權對外公佈《我國南海諸島部分地名》時,將「黃巖島」(Huangyan Island)作爲標準名稱,同時以「民主礁」作爲副名。

在中國對黃巖島擁有主權及行使管轄權的過程中,廣東、廣西、海南的沿海漁民經常性地在此進行作業。中共建政後,相關機構也對黃巖島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考察和研究。

傅瑩強調,中方一貫立場是,中國對南沙羣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但是,爲了維護地區總體和平穩定,在不放棄主權的基礎上,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需要說明的是,這並不包括沒有爭議的黃巖島。事實上,菲律賓在1997年以前也從未對黃巖島提出過領土要求。黃巖島屬於中國這一點早有定論,不存在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