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縮冷脹?全球暖化嚴重 動植物體型大幅縮水!

全球氣候暖化影響植物體型普遍都在「縮水」,青蛙也愈來愈迷你。(圖/取自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氣候變化雜誌裡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受全球氣候暖化影響,動植物的體型普遍都在「縮水」。該報告作者之一、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學家大衛比克福德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全球平均氣溫每上升1℃,物體型可能縮小3%-17%,動物體型縮小的比例可達6%-22%。「」

泰國大水颱風莫拉克肆虐、南北極冰川逐漸融化北極熊瀕臨滅絕……這些駭人聽聞的事實,都是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近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植物和動物也開始改變其活動範圍與行爲,以適應氣候的變化。

例如在蘇格蘭某個島上綿羊,過去的24 年來,體型平均縮小了5%。高大威猛的北極熊,在與近百年的 300個北極熊頭骨標本對比後發現,如今北極熊在過去百年來體型縮小了2%—9%。

然而動物個頭縮小的原因何在?大陸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衛國解釋說:「動物體型縮小的原因有很多。動物個體大小與溫度變化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關係。根據生態學貝格曼定律解釋,在現生恆溫動物體型的地理變異中,同種動物生活在較冷氣候中的種羣,其體型比生活在較暖氣候中的種羣大。動物個體大小對溫度變化迴應的生理機制還跟牠的代謝水準生長速率性成熟年齡等諸多因素有關。」

據有關資料顯示,科學已經建立起「氣溫與個體體型理論」,該理論指出,在低氣溫環境中飼養的動物成年後個體較大;相反,在溫暖氣溫中飼養的動物成年之後個體較小。科學家目前還未發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但正在積極研究中。

杜衛國研究員又說:「目前,此一生物現象研究還處在初步階段,其內在機制的解釋還需要大量資料來佐證。」

按照「冷縮熱脹」原理,隨着溫度升高,物體體積應該增大才對,動物怎麼還反而縮小了呢?杜衛國解釋說:「冷縮熱脹是物理學原理,而全球變暖導致動物體型縮小,則屬於生物學原理,兩者概念不可混淆。動物體型隨氣候變化縮小是一種很複雜的生物學現象,用冷縮熱脹此一物理學原理來解釋是不正確的。」

此外,還有其他研究人員表示,動物與「物體」不同,氣溫升高使得動物只需較少的體脂肪便可生存下去。於是有些動物體型在氣候變暖的現實日益縮小。

動物體型大小還會直接影響牠們的繁殖能力,一般來說,個體小的動物所繁衍的後代比較少。此外,還有一個問題是:體型變化會影響動物在食物鏈中的位置。

科學家稱,生物進化未來可能更青睞個頭小的動物,因爲在各種資源波動增大的情況下,它們更容易滿足自己的能量需求。隨着植物體型的縮小,食物鏈上端的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必須攝取比以往更多數量的食物,來滿足自己的能量需求。對於像人類這樣的溫血動物,可能不會存在這樣的困擾。但是溫血動物只是地球動物中的一小部分,一旦不同物種縮小的速率不盡相同,那麼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可能會被打破,從而加速某些物種數量減少甚至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