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科幻種子:只有想象出未來是什麼樣子,才能建造未來

11月30日下午,以“熱愛·創造·夢想”爲主題科幻新生大會暨首屆三體主題科幻徵文大賽頒獎典禮中國科學技術館舉行。獲得評委特別獎的14歲男生扈逸飛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說:“中國科幻基礎較爲薄弱,我想主要是人們沒有意識到科幻的重要性,科學進步引領人類文明的進步,只有想象出未來是什麼樣子才能創造未來,只有想象出未來有什麼問題要解決纔可能解決問題。科幻能提供很多看未來的不同角度,科幻爲人類認識宇宙、思考自身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圖片:嘉賓和大賽獲獎者合影

首屆三體主題科幻徵文大賽自2019年7月中旬揭開序幕,歷時3個月收穫近320萬字投稿,經過初評、複評,共有51篇作品成功入圍,最終大賽組委會綜合打分及讀者投票遴選出一、二、三等獎入圍獎。大賽參與作者年齡跨越12歲至51歲,其中以出生於2001年,今年正滿18歲剛成年的作者人數最多。在大會主辦方三體宇宙看來,這些創作者正是中國夢想的代言人,通過持續的培養和支持,有望成爲中國科幻未來中堅力量

科幻的種子要從小種下,中國科幻編劇生長

科幻影評人嚴蓬筆名:電子騎士)是本次大賽的評委之一,他認爲,無論是做科幻電影還是寫科幻小說,科幻的種子肯定是在很小的時候,甚至是不到十歲的時候開始種下的。一個科幻創作者將來能走到多遠,能達到多高的程度,取決於最開始的出發點,取決於熱愛程度和信念的強烈程度。他介紹說,“好萊塢拍科幻的大導演無一例外,都是在很小,甚至三四歲的時候開始接觸科幻,科幻深入到他們的骨子裡,像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從小就是一個鐵桿科幻迷,身邊有無數科幻元素,看過無數東西,這種東西是天然的。我沒有找到一個從大概30歲纔開始喜歡科幻,拍科幻的大導演。”嚴蓬坦言,中國科幻文本的積累不遜於好萊塢,拿出上百篇值得改編的科幻小說是不成問題的,而中國科幻電影還處於一個剛起步的階段,目前能夠原創科幻劇本的編劇、導演還非常少,中國的導演和編劇必須有一個生長的過程。

在隨後進行的議題爲“從文字影像——關於科幻文學改編的熱門問題”的討論中,三體宇宙副總裁王佳任靈河文化創始人白一驄微像文化CEO張譯文也表達了一致的觀點,《流浪地球》的成功掀起了國內科幻影視的熱潮,開啓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在科幻產業垂直細分領域中,科幻影視作爲科幻領域帶動性較強的產業形式獲得了最廣泛的關注。目前中國科幻影視行業工業體系還不成熟,專業科幻編劇短缺是其中重要薄弱環節之一。目前國內科幻影視主要改編自科幻小說,科幻作家在科幻影視作品世界觀構建、科幻設定等方面可以給予指導建議,但並不能滿足影視劇本的專業要求。科幻編輯領域有待更多科幻新生力量的加入,與科幻影視產業鏈中其他環節的創作者一起促進中國科幻影視生態的良性發展。

科學是科幻小說的資源,科幻始終追隨着科學

一個好的科幻作家必須具備科學素養嗎?具備哪些素質最爲重要?科幻作家吳霜認爲,科幻作家有科學功底有很大幫助,一個終身學習者,才能寫出好東西。她說:“科幻小說題材的寫作是很難靠天賦取勝的類型,科幻作品需要的模塊很多,需要有文字的駕馭力,還必須瞭解科學,既要了解科學的過去、現在,以史爲鏡,還要了解未來大師們、科學家社會學家們對社會的預測,甚至需要理解哲學、美學、宗教,需要的東西太多了,很難想象一個不善於學習的作者會寫出好的科幻作品。”

國家科技與影視融合項目聯合發起人王姝在發言中向科幻創作者們建議說,“很多時候科學家在實驗室裡取得的成果,不管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還是對技術的應用、更新,很多時候早已超越了我們當下的認知和我們能夠想象到的理解,我們考慮是否未來已來的時候,可能實驗室裡未來已經變成了當下。如果有機會、途徑,鼓勵科幻創作者更多地瞭解科學家在做什麼以及他們已經取得的成績,我相信對於你們這些很有創意的人來說,首先保證當下是站在一個相對前沿的位置,再進行想象,你們的邊界一定可以到達的更遠。”

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就曾在2018中國科幻大會上說,“比如現代物理學,本身就是一部發展到極致的科幻小說”。在劉慈欣看來,科學中所蘊藏着的想象力,其能量遠超在人們看來天馬行空的科幻小說。“科學是在人們日常經驗之外,描述了一個既複雜又瘋狂的世界,它以方程式的形式,將內容天衣無縫地設定得十分合理”。這種天衣無縫的設定,是科幻無法做到的。劉慈欣認爲,科學是科幻小說的資源,科幻始終追隨着科學。

本屆科幻新生力大會由中國科學技術館指導,三體宇宙、閱文集團聯合主辦,旨在通過影視主創及文學作家的交流碰撞啓迪科幻的新生力創作者們,推動中國科幻新生力量的發展壯大。(劉勝男 汪逸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