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 中國即將迎接通縮崩壞年代
圖、文/今週刊
不論是從金融面、國際貿易的環境或產業結構來看,中國將很難避免出現通貨緊縮式的產業結構調整。而這對於周邊的國家來說則是一場大淘汰賽的開始,輸掉這場比賽的國家,很可能會從產業風暴演變爲金融風暴!
撰文/王伯達去年的這個時候,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七月的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爲六.五%,這是自二○○八年次貸風暴以來的新高水準,人民銀行屢次調升了存款準備金率,仍無法抑制通膨的上升,市場紛紛擔憂中國的通貨膨脹將會失控。
幾個月後,某出版社邀我爲一位中國經濟學家即將出版的新書寫推薦序,這本書的主旨是「中國將迎來停滯性通貨膨脹」,當時我婉拒了這樣的邀約,因爲我認爲到了二○一二年,中國要面臨的將是一個通縮的年代。一年後,根據中國所公佈的二○一二年六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已經回落到了二.二%的水準,生產者物價指數更是來到了負二.一%,我所擔心的通貨緊縮已經開始了。全球對世界工廠的需求下降
所謂的通貨緊縮,簡單地說就是商品的供給大過於需求,而造成此一結果的原因衆多,以目前中國市場的問題來看,我認爲主要的原因包括貿易壁壘、歐美減赤、成本上升,以及金融業貸放能力限縮所致。
歐美減赤與生產成本上升所造成的影響應不難理解,前者讓來自歐美的消費能力大降,而後者包括人民幣升值、勞工成本增加、土地成本上漲,都讓中國企業的價格競爭力不若以往。如此一來,全球對中國出口的商品需求就會開始下降,使得這個過去供應全球商品的世界工廠,開始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
貿易壁壘的問題尤其嚴重。○九年九月,中美雙方從「輪胎特保」案開始,興起了一連串的貿易戰爭,中國商務部立刻對於美國的汽車產品以及雞肉祭出反傾銷手段。到了一○年,貿易大戰開始演變爲匯率大戰。
歐債危機也爲這貿易保護的動作再加了一把勁,例如今年初,歐盟便對全球經營歐洲航線的航空公司課徵「碳排放稅」,這將會讓其他國家通往歐洲的航空運輸增加大量成本,表面上看來是爲了「節能減碳」,但事實上卻是一種不折不扣的「貿易障礙」,而這樣的貿易障礙其實普遍發生在我們周邊的各個產業。
以太陽能產業爲例,包括美國及歐洲都向中國的太陽能產業提起反傾銷訴訟,這讓出口導向的中國業者面臨經營困境,例如龍頭業者江西賽維帳面負債,截至去年底約六十億美元,負債比高達八七%,一度傳出要江西省政府與相關國企出手援助,而這只是衆多面臨艱困環境的產業之一而已。
其他如煤炭價格暴跌到次貸風暴的水準,秦皇島港煤炭庫存在六月中旬達到近十年來最高的九五○萬噸。鋼鐵業的利潤大幅滑落,上半年獲利較去年大減九五.八一%,在在都顯示出中國各產業正面臨嚴重供過於求的狀況。
中國政府亟欲透過寬鬆貨幣的方式來改善企業的經營環境,包括調降存款準備金率及貸款利率,然而中國的銀行業正面臨嚴重的企業與房地產壞帳,因而無法在資金供給上給予產業更多的援助。
以上述江西賽維的案例,近期便傳出浦發銀行的人民幣十五億元聯貸恐將成爲壞債,未來中國的銀行業資產品質恐將繼續惡化,貸放能力也將受到影響。這也是爲什麼中國在調降利息並放寬利息區間之後,存款利率反而開始上升,這正是反映了銀行亟欲吸收存款的心態;反映在股價上面,便是幾個主要大行的股價在近期創下了掛牌以來的新低水準。在這樣的條件之下,中國無論如何調降存款準備金利率,其成果都相當的有限。
不論是從金融面、成本面或是國際貿易的環境以及產業結構來看,我認爲中國將很難避免出現通貨緊縮式的產業結構調整,而這對於周邊的國家來說則是一大災難。…
【全文請見今週刊816期 】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週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謝謝!) ■【熱門推薦】 尹衍樑:父親的眼淚是我人生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