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大佬的爸爸們都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高瞻遠矚,爲孩子未來投資

一說到馬化騰,大家都會馬上想到QQ和微信。馬化騰會有今天的成就,其實離不開他父親教育。也許很多人都不太知道,馬化騰大學畢業後,他家裡就已經有了5部電話和8臺電腦!

那時,真正的互聯網還沒有全面普及,裝一部電話都要4000多塊的初裝費呢。爲什麼家裡突然之間就那麼土豪了?因爲這時候的馬化騰,他迷上了網絡。

家境寬裕的家庭在當時有很多,可願意爲孩子的興趣與愛好投入這麼多的少之又少。但在這一點上,馬爸爸就非常高瞻遠矚,深謀遠慮。

當他發現兒子在這方面的興趣之後,毅然花大價錢,買回來這些設備,供馬化騰上網學習用,對兒子更進一步地引導和培養。可以說,沒有父親當年的支持,就不會有今天的馬化騰。

馬來

阿里巴巴集團CEO馬雲之父

曲藝界元老

曲線救國,激發孩子鬥志

馬雲小時候是個頑童,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個熊孩子,對學習不上心,是老師同學心目中的逃課高手。他身材瘦小,卻愛好打架。在一般人看來,這樣的孩子是沒有前途的。

但父親馬來法卻沒有因爲外界的評價就對馬雲失望,反而一直在挖他身上閃光點,發掘他的興趣和潛能。因爲嚴重偏科,馬雲高考落榜,父親馬來法見他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就讓他蹬三輪給雜誌社送書。

送書可不是個輕鬆的活兒,很辛苦、很忙碌,這樣的生活節奏就像一把鐵鍬,剷鑿掉馬雲高考落榜的痛楚。有一天,父親突然對馬雲說:“你每天踩20多公里路來回都不累,爲何不能重走一遍高考路?”父親的話讓馬雲下定決心,重新參加高考。

最後,馬雲順利讀上本科,並選擇了自己擅長的英語專業,在大學裡一展所長。再看現在的馬雲,雖然長相不夠出衆,卻自信非凡,這都源於父親馬來法的教育。

李貴富

百度CEO李彥宏之父

一名普通鍋爐工

家教敦實,讓孩子去社會上歷練

跟其他父親相比,李彥宏的父親李貴富就顯得有些平凡,他是一名鍋爐工。雖然沒有高文憑,卻讀過私塾、寫得一手好毛筆字,而且從在李彥宏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注重對他的培養。

在父親的陪伴和督促下,李彥宏從小就學了不少古文、古詩和簡單的數學運算,這些都爲他的未來打下好的基礎。後來成績優異的他考上了北京大學

聰明的孩子難免都會有些小驕傲,因爲大學的課程對於李彥宏來說過於簡單,不久他就開始出現厭學情緒。知道兒子的變化後,父親李貴富琢磨了很久,決定讓李彥宏去火車站冰棍體會生活的艱辛。

於是在1988年的夏天,在火車站汗流浹背賣冰棍的小販中,多了一個北大高才生的身影。

摩遜

華爲創始人任正非之父

鄉村教育家

灌輸善惡觀,教育孩子要有自己的絕活

任正非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本該薰陶出溫潤性格的他,卻承受了許多磨難。最困難的時候,全家9口人只靠父母微薄收入維持生活,只能合用一條棉被,任正非童年的記憶裡遍佈拮据。

但即便這樣,身爲教育家的父親也非常清楚一點,家裡再怎麼困難,也不能把孩子的教育落下。他從一開始就確定了恰當的教育理念,並在任正非成長的過程中一直堅持。

他給兒子取名任正非,就是希望兒子長大後不要被是非善惡誤導,不要被狹小的自我圈圈套住。

“文革”時任摩遜被批鬥,面臨一系列的考驗。在最艱難的時候,他脫下一雙舊翻毛皮鞋給兒子穿上,一字一句地叮嚀:“不要隨大流!你要有自己的絕活!”他用行動來教育兒子,任何口號、理念、精神、說法、哲學,都必須分分鐘呈現在現實的絕活中,纔有意義。而這後來也成爲了華爲精神的核心。

任泉生

華遠地產CEO任志強之父

曾任稅務局局長商業部副部長

拒絕語言暴力,切實解決問題

在每個孩子的童年裡,都有被老師批評的經歷。地產大佬任志強也不例外。小學的時候,任志強的文字功底非常差,老師急得上門找任志強的父親談話。

老師來訪在當時可是很嚴重的事了!換做一般的家長,那是直接拿起棍子就打呀。送走了作文老師,任志強低頭站在屋中,動也不敢動,忐忑等待着“電閃雷鳴”的到來。

可是,等了許久,任志強沒有捱打也沒有挨批評,而是等到了厚厚的一摞書。這就是任泉生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而是從問題的根源出發,幫助孩子切實尋找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父親,越看越覺得溫和而有愛。

宗啓騄

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之父

一度貧困潦倒

培養孩子傲骨,再窮不能窮志氣

宗慶後小時候家庭非常貧困,共有兄妹5人,父母找不到工作,全家只靠做小學教師母親的工資度日。但即便這樣,他的父親母親卻一直以嚴格的方式教育他們。

父親告訴他,做人要有骨氣。只要鄰家孩子在吃東西,宗慶後總會十分懂事地拉上弟弟們走開去做別的事。

這樣一種“再窮不能窮志氣”的傲骨就這樣在宗慶後的身上潛移默化地形成,並從此影響了他的一生。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之父

一個普通木工

以事譬喻,讓孩子領悟深邃道理

俞敏洪的成就,與他父親的教育分不開。俞敏洪小的時候,他父親做的一件事,令他記憶猶新。

俞敏洪的父親是個木工,在幫別人建完房子後,總會把人家不要的碎磚瓦撿回來。有時候看見路邊有磚頭或石塊,他也會撿回家。

“我搞不清這一堆東西的用處。直到有一天,一間四四方方的小房子拔地而起。父親把本來養在露天的豬和羊趕進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掃乾淨,我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羨慕的院子和豬舍。”俞敏洪說。

父親這樣向俞敏洪闡釋:“如果你沒有造房子的夢想,擁有天下所有的磚頭也是廢物;但只有造房子的夢想,而沒有磚頭,夢想也沒法實現。”

此後做事時,俞敏洪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一是做這件事情的目標是什麼;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夠把這件事情做成。之後就要有足夠的耐心準備,就像蓋房子前撿磚頭一樣。

王輝

萬科創始人王石之父

老紅軍、曾任柳州鐵路局局長

言傳身教,帶孩子勞動親近大自然

與其他父親不同的是,父親王輝的教育給王石帶來的是愛勞動的性格和對大自然的喜愛。當其他人都在說着成功論、事業論的時候,王輝卻另闢蹊徑,帶兒子感受大自然。

王輝生在安徽大別山地區,後來在那裡參加了紅四方面軍,他不善交際,沉默寡言,熱愛勞動。解放初期,父親已是處級幹部,但他低調處事,不事張揚。

工作之外,父親最熱衷的事情就是料理家裡的小院子。一般家庭都喜歡把院子侍弄成一個小花園什麼的,但王石的父親對花花草草沒有興趣,從農村出來的他對五穀、蔬菜最有感情,所以他把家裡的小院徹底改造成了莊稼地、蔬菜地。

父親的這些經歷與舉動,在少年時代的王石心裡種下了一顆愛與善的種子。直到現在,王石都還記得父親在院子裡鋤地時,用手抓着泥土的那種幸福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