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網路創業不該免費
文/王明聖這一篇是談在臺灣如果你想網路創業(設立網站透過它服務客戶),爲什麼你的營運模式不該免費。
首先,大家用力砲我吧,我這個大外行,怎麼會說科技網路創業不該走免費模式。Google不是免費嗎? Facebook不是免費嗎? Twitter也是免費。這些公司難道不夠大嗎,它們一開始就是免費,而且也一直免費。免費早就是科技網路創業的一個確定的營運模式了,免費是個過程,而且是網路創業早期重要過程,用它去過渡到有營利的模式。
您息息怒,先歇歇會,看看「康熙來了」笑一笑,再回過頭來繼續看下去。
▼開始進入創業之路。 (圖/dierken via photopin cc)
網路服務的免費模式(freemium),訴求的是利用初期的免費,讓更多的潛在用戶可以接觸該項服務,等於把免費當做一種行銷模式,目的是要快速的提高用戶數量,跟增進服務黏着渡,拉大網站流量。等用戶數增加,網站流量龐大之後,可以把一部分的用戶轉換爲付費客戶。
對選擇使用免費模式的網路創業,開始的時候能不能有營收不是關心的重點,關鍵是在於這提供的服務客戶數夠不夠多,流量夠不夠大。如果客戶數夠多、流量夠大,那自然就可以想得出獲利的模式,所以開始的時候,先用免費衝高用戶數,能不能收錢以後再說。
而且開始的時候用免費衝高用戶數,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不管用戶數暴增之後,能不能構想得到獲利的模式,也許另外一家產業界的大公司,像是Google/Facebook等,他們看上這服務進而併購,那麼創業家所有的努力都有回報,有誰在乎帳面上有沒有獲利。
網路創業一開始就提供免費模式已經是主流,但這也許適合美國或中國等,擁有龐大網路人口用戶基礎的創業。只要在矽谷成功的網路公司,幾乎就是等於全世界成功,有全世界的網路人口使用。而只要在中國成功的網路創業,就有中國5億網民的使用基礎。但這種免費模式,是不是適合臺灣這網路人口基數並不高,也難有併購機會的網路創業呢?
本文的看法是,臺灣網路創業其實不該一開始就走免費模式。
首先,如果你募集的資金不夠多,那麼你不要談免費模式。
但假設你有富爸爸的資金供應,這些富爸爸也願意撐夠久,去等待你持續的虧損,這些富爸爸他們願意靠着本夢比,去期待未來龐大的獲利機會,那麼你可以走免費模式。
免費模式的前提在於,你可以累積足夠的用戶流量,這些流量之後就能夠轉換成營收,與實際的獲利。但你有沒有辦法有足夠多的流量呢? 而且你要時間夠快,讓每天看你虧損的背後金主,可以忍受財報的赤字,而不逼迫你去找能賺錢的方法。
如果你沒有富爸爸,也沒有金主,那你的網路頻寬/水電瓦斯/房租,甚至吃便當的錢哪裡來呢? 也許存款可以撐一段時間,究竟是要面臨現實的收入問題。 那麼你就沒有資格一開始就談免費模式。
許多網路創業家的想法都是,一開始用免費模式去吸引用戶,等流量慢慢起來雖然沒有賺錢,但是有了流量那麼網站就可以賣廣告,用廣告的營收來養免費的模式繼續吸引更多用戶,創造更多流量,然後能賣出更多廣告…..blah…blah…blah。
謝謝!! 謝謝!! 如果你的創業計劃準備這麼寫,那麼就先下臺一鞠躬吧。
網站廣告是不會讓你賺錢的,它也許可以讓你付水電跟幾天開會便當錢,但要靠它付薪水,還是去找份工作算了。但你說,等等….等等,你這篇文章太誤導人,去Google隨便一查網站廣告賺錢,到處都有人說如何可以靠網站廣告賺錢,爲什麼我們卻說這不可靠呢?
首先,你網站要有足夠多非常大的流量。因爲網站廣告的點擊率很低,所以要靠大量的流量來衝高點擊的數量,我在這篇”從《有物報告》看網路文字媒體的營運模式”,已經描述過了要有這麼高的流量,就要有容易取得的內容,跟這內容很吸引人,那就是正妹照片了(明白爲何無名小站以正妹照出名了吧!)。
其次,要有足夠多的流量最好的辦法,就是內容是用戶自己產生,跟網站經營公司無關。你也明白爲何痞客邦、無名小站等等,這些流量高的網站都是用戶自己產生內容的部落格網站。除此之外就是像mobile01,依莉等論壇型網站,內容都是用戶自己產生。
如果你的新創網站走的是免費模式,想要用廣告來當做收入來源,認清楚殘酷的事實吧,沒有夠高的流量,就算整個網站都是廣告也沒用。你可以參考Alexa去看臺灣排名前50名流量網站,它們都是什麼樣類型的網站。
再去看看從《有物報告》看網路文字媒體的營運模式這篇文章,你會明白爲何我提出的文字網路媒體營運模式,會以辦活動方式來創造持續發展所需營收。
網站流量要高就要分析會經常上網的人口,整體數量有哪些,這些人又是什麼樣的用戶型態。先從資策會的上網人口調查開始瞭解起,根據2012年6月的臺灣上網人口調查,經常性上網人口有1104萬,以臺灣人口2300萬來說,48%的人口都是經常性上網。Google 上有一個圖表統計,是來自世界銀行的資料,可以看出全球跟分別不同國家上網人口統計,可以去了解。
另外從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去了解, 縣市人口按單齡統計, 以比較多消費能力的20~44歲人口約爲900萬人。以這人口數我們用高標準假設90%的人都是經常上網,那麼就是800萬人。
從這800萬人裡面,免費網站你需要他們註冊成爲網站會員,因爲免費的關鍵就在於要有大量忠實用戶,有註冊會員才能成爲經常使用的忠實用戶。於是我們參考臺灣第一交友網站愛情公寓的會員數,根據資料來源它2012年5月準備上興櫃前,在臺灣350萬會員(中國大陸有2800萬)。各位想要做免費網站的兄弟姊妹們,有看到嗎? 愛情公寓在臺灣辛辛苦苦做出這麼大名氣,臉書側邊廣告一直都有買,它在臺灣也只有350萬會員,而真正有經常使用的活躍客戶爲48萬,付費會員5.7萬(佔12%)。而愛情公寓營收95%來自會員收費,5%來自廣告。
這事實有沒有夠殘酷,想要有會員數,在臺灣要衝上300萬已經很不容易了,這已經會是該領域網站的第一名,但第一名的日子也不好過啊,廣告收入只有5%,其它都要靠別的辦法收錢。(可以應證前段所說,沒法靠廣告過日子)
我們用會員數300萬當做類別領先網站的門檻,從內政部的臺灣20~44歲人口數,經常上網人口800萬中要有300萬成爲註冊會員,這門檻很高,因爲多數的上網人口都只是去瀏覽Facebook/Yahoo奇摩/新聞/部落格。
這個300萬會員門檻,只有第一名會達到,第二、第三名會被遠遠拋在後面。第一名達到之後,這網站成了臺灣武林盟主但發現這頭銜沒用,日子一樣過不下去。於是瞭解,非得到中原(中國大陸)去跟少林/武當/峨眉/華山/崑崙等去爭奪武林盟主,這會員數纔有辦法放大十倍,同時帶來足夠的營收。
所以臺灣的兩千三百萬人口,在這小島上我們覺得人口已經很多了,但是要養活一個網站,用300萬會員數來檢驗,臺灣人口數真的是不夠。但中國大陸13億人口,上網人口已經超過5億,一千萬的會員數也只不過是五十分之一。
瞭解了這些,你可以看下之前發表的這篇從超完美創業模式來思考,內容大意爲透過臺灣當作網站的營運模式早期磨練場,等到成熟度足夠,推入中國市場。而在這個策略之下,就得去思考什麼樣的網站能夠到中國還可以生存。
在網路上免費的東西太多了,使用者已經很習慣免費,相同類型直接選免費服務。但免費的服務究竟有它的限度(撇開Facebook/Google不看),因此對於有實際需求的用戶,他會願意付費去找好的服務,而這些願意付費的客戶纔是優質客戶。
例如可以找到免費的網站代管,我也成功申請過使用穩定的免費網站代管,不會跳出廣告,沒遇過主機當機服務中斷。但我還是把白領牛仔的網站代管,放到付費的地方,因爲有了付費,才能夠有服務提供協議,有問題才能找到客服,對方有了收費也才能持續投資機房/頻寬等等。而我爲何願意付費做網站託管,就在於我付費之後所獲得的服務(就是持續提供白領牛仔網站),對我是有價值的。我不希望喜歡我文章的讀者,不知道哪一天早上起來進入我們網站,發現該網站已經服務中斷,之後隔好幾天都消失。
所以願意付費的客戶,就在於他付費之後所獲得的服務,對他來說有價值,值得付出去擁有。而這些付費客戶,既然都付了錢,他們也會要求有更完善的功能,遇到問題也會主動去抱怨,而這些都是網站改進意見寶貴來源,也是網站修補漏洞重要資訊窗口。
如果是免費的網站,要是突然當掉,或者是功能東缺西缺,或者你很想要某個功能但一直沒有,你只會摸摸鼻子,免費的還能要求什麼。但對這免費網站的經營者,客戶不會跟它要求,它也失去了知道客戶到底要什麼的重要管道,而無法繼續修改功能提出更完善服務。
在臺灣的人口數量就不具備可以衝高網站流量的優勢,這不像矽谷的新創公司,可以創立之後幾個月,光在美國當地的用戶,衝到400萬、600萬、1000萬用戶流量。例如被網路創業家傳頌的Pinterest,在TechCrunch上面有篇文章,它2011年五月成立,6個月後超過每個月400萬用戶,8個月後就超過每個月一千萬使用者。而這些流量就是背後金主們的動機,有了流量就可以找更大的公司談併購。YouTube是如此,Pinterest也是如此。
但在臺灣的網路創業家,你不會有這些爆炸式流量的,300萬會員就已經是臺灣武林盟主了,但多半現在不同的領域都已經有武林盟主,打敗它們當然是可能,但要花更多的時間跟金錢。靠網路廣告也會餓死,整面網頁通通都貼滿廣告也不夠。
所以要把營運模式修改,能夠吸引有付費的客戶,比多十倍不付費的客戶更有意義。但是得忍受孤獨,例如你跟朋友同樣時間做網路創業,過三個月一起吃飯聊天問起,你的客戶只有10個,它早就有每天一萬人次的拜訪流量了,朋友笑你,「什麼,你只有十個客戶,都沒人去有屁用。我們每天都有一萬人瀏覽了。」
給人家笑沒關係,結帳的時候你站起去到櫃檯買單請他。月底的時候,你拿的是客戶付費的錢去付網路營運費用,你朋友是拿自己的存款去付網路營運費用。
能夠有營收,比能夠有多十倍的免費瀏覽量更有意義。創業的重點是,你如何能夠有營收,貨真價實客戶付錢的收入,而不是臉書上那一萬個按贊。
而且網站用免費去吸引客戶容易,但要把這免費的客戶,轉換成付費客戶那就難了,愛情公寓在臺灣350萬會員,付費會員是5.7萬,只有1.6%。但如果是收費爲主的服務,客戶習慣你這是付費服務,但你可以偶爾來個促銷限期免費,或者新客戶第一個月免費,這樣客戶還有賺到的感覺。
從本文標題你看了覺得這是篇垃圾廢文,居然說不該免費,看到這裡你覺得…….咦, 好像有點道理。但你心裡暗罵: 「說的比唱的好聽,能收錢我幹嘛不收錢。」
這完全是做創業時候的一念之差,因爲平常你使用的網路服務都是免費,你聽到的網路服務也都是免費,所以你的創業計劃,自然也就是朝免費模式。但如果你體認到與其去爭奪臺灣會員數第一的武林盟主地位,不如去爭員工年終獎金能發出10個月,就可以更改免費模式,朝向這是個付費模式運作。
在這篇從超完美創業模式來思考,我用了Carpo共乘服務作爲討論的例子,它是個免費模式,我在文章裡也說到了,Carpo要能獲利非常難。好吧,那就持續用它來討論,如果改成付費模式會如何。
Carpo 2.0就是個付費模式網站,它找了全臺灣各地的計程車司機,小型租車公司,遊覽旅遊業者,跟個人身分司機(以上都先不考慮法令問題),每個週末跟節假日,Carpo 2.0都開出可以從臺北到高雄/臺南/花蓮/臺東的共乘服務,而且都有明確時間,幾點要發車可以坐幾個人。
專業司機要加入Carpo 2.0,必須成爲會員且付月費,例如每月1000元。業餘司機加入則付單次費用,例如單次150元。而且Carpo會去盡力去做部分審覈的工作,例如這駕駛是否有前科,交通肇事記錄,車籍資料登錄等等。乘客透過網站去預訂車位,也透過網站付費,費用的一部分作爲保險之用。同時網站也知道那位乘客去坐了那臺車,司機的名字跟車輛的廠牌/年份。乘客你當然也可以私底下跟司機喬好,付少一點錢躲過網站加收的費用,但是就少掉真要是出事時候的保護。花錢買心安,我相信乘客寧願在網站付費去預定。
這一個全新改版的Carpo 2.0,爲了驗證這模式的可行性,創辦的團隊一開始可能要找10個有車的朋友,連續十個週末每週六開出共乘車到臺南/高雄/墾丁,週日下午再開回臺北,透過這十個週末親自去了解整個共乘服務中的細節,找出潛在的問題並解決。之後招募第一批的個人計程車司機,告訴他們這個模式已經跑了十個禮拜,確實可行,請放心加入。
要推出這Carpo 2.0居然要創辦團隊,自己當司機去跑十週的臺北/高雄,這多累啊,原本只要敲敲鍵盤提供免費服務不是很easy。但沒錯,要能夠收費就是這麼辛苦,免費模式中間有問題出現,客戶無所謂,反正是免費以後不要用就行了。但你一但是有收費的服務,客戶的要求就會一古腦的跑出來,不親自去了解吃過這些苦頭,何必要去創業。
作爲一個有車的人,我如果下週末想到墾丁找朋友,與其自己空車開下去,不如去登錄Carpo 2.0,湊滿4個人一起到墾丁,這車錢過路費就通通省下,而且還小賺一點。
這個Carpo 2.0的用戶人數可能沒有現在免費模式這麼多,但通通都是優質客戶,而且會有持續且穩定的營收,不必擔心下個月的房租從哪裡來。
免費或付費是在想營運模式的一念之差,免費吸引大量客戶(聽起來很爽),跟付費模式能夠有收入(聽起來更爽)。如果你已經在做網路創業,重新想想看,如何能夠做2.0的版本,改成付費模式。如果你正在想網路創業,重新思考你原本的免費模式,如果換成付費模式,有哪些環節需要修正。
免費跟付費模式,這只是一念之差,但在臺灣網路創業真的不該走免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