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強化中國文旅產業國際競爭力
人民網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劉佳)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發佈。其中,針對文旅行業,《建議》提出了多項相關內容,包括完善節假日製度、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等內容。業內專家表示,在我國十四五期間旅遊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既要突出重視旅遊業發展的內在規律,也要突出重視文化和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的必要性。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實現文化是旅遊靈魂,旅遊是文化載體的共識,強化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建議》提出,完善節假日製度,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擴大節假日消費。對此,北京聯合大學在線旅遊研究中心主任楊彥鋒指出,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是進一步釋放旅遊消費潛力的前置條件。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厲新建指出,我國旅遊市場最大的特徵就是巨量化,得益於社會經濟發展的龐大的旅遊需求和受限於假日製度安排的集中的需求釋放,往往是造成旅遊客流擁擠、體驗質量難以保障、旅遊供求平衡程度低以及旅遊經濟效益可持續低等問題的主要原因,也給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在十四五期間下決心優化假日製度,更堅決有效地推進、落實好帶薪休假制度,是我國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
南開大學教授馬曉龍也認爲,以移動終端、網絡消費等大數據作爲技術支持,制定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消費特徵的假日製度、切實落實帶薪休假制度不但在技術上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建設服務型社會所必須的。“也唯有如此,才能夠將擴大節假日消費轉化爲一種常態,將旅遊休閒消費的作用不斷放大。”
對於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議》提出,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加強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
“這次《建議》也提出要建設文化強國,就是要對各種文化要素進行保護,隨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和挖掘,這項保護工作將會持續加強。”楊彥鋒表示。
馬曉龍進一步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旅遊大國、旅遊強國建設的精神內核。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加強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特別是建設以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等爲代表的具有共識性遺產的國家文化公園,不但有利於全民族樹立正確的文化觀、遺產觀,更是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價值的重要舉措。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強化中國文旅產業國際競爭力
目前,文旅融合已成爲各地發展文化和旅遊產業的共識和重要方向。此次發佈的《建議》中也提到,要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
馬曉龍認爲,旅遊強國的顯著標志是具有世界級吸引力的旅遊產品。從優秀旅遊目的地、到國家4A、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中國旅遊業不斷通過改革創新的方式強化目的地供給質量和水平。隨着文化和旅遊部門在行政體制上徹底融合,技術層面更需要文化要素和旅遊資源的深度融合,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真正實現文化是旅遊靈魂,旅遊是文化載體的共識,進而強化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將文化和旅遊融合的初心和效用最大化。
厲新建指出,在我國十四五期間旅遊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既要突出重視旅遊業發展的內在規律,也要突出重視文化和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的必要性。“加快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通過旅遊的形式,充分發揮文化在提升旅遊的文化含量、提高旅遊的文化品位、增加旅遊在人生意義和新的精神生命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形成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培育國家級的旅遊休閒城市、旅遊休閒街區、旅遊休閒社區是十分必要的,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對於思想信念教育、扶貧攻堅以及鄉村振興有顯著的作用。而突出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遊的深度融合,是培育文化自信,發揮文化資源內在價值,創新旅遊產品和業態,推動雙方雙向融合、雙向促進所需要的,也是建設現代化文化強國和世界旅遊強國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