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現在,很多父母擔心孩子膽小、不自信。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原總編輯、知心姐姐盧勤老師給出了方法。
引導孩子相信“我能行”
父母要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長處。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的,父母要啓發孩子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看到自己身上蘊含的潛力,而不是總拿自己孩子的短處與別人家孩子的長處相比較。因爲,如此消極比較的結果,只能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缺點,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裡,也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裡,很難趕上去,也很難突破自我。
比如,有些孩子上課時明明知道老師問題的答案,但可能由於膽怯,不愛回答問題,或者說不敢當衆表達。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可以私下與老師溝通,請老師在課上能關注到這個孩子,鼓勵他把自己知道的問題回答出來,給他展示的機會;父母也可以鼓勵孩子競選班裡的小組長、課代表、班幹部,讓孩子在爲集體做事、與同學打交道中逐漸培養其自信。
家長應教育孩子正視自己的短處,並告訴孩子如何避免。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將“認識你自己”作爲自己的名言。認識自己難的是認識自己的不足。
我女兒做作業速度很快,但從不檢查,結果不是把加法看成減法了,就是漏題了,讓她重新做一下,都會,她的短處在於馬虎。遇到這種情況,我通常不批評她,而是鼓勵她:“閨女,你看100道題只錯了三道,漏了兩道,其實你並不是不會,就是着急了,要是下次做完後檢查一下,效果肯定會更好。漏掉的和做錯的題都很不開心,說你偏心,把它們做錯了。”“嗯,媽媽,下次你給我定個鬧鈴,我保證在三分鐘之內全部做完並且我會檢查,改掉這個馬虎的毛病,讓它們全都開心起來!”
讓孩子體驗“我能行”
首先,體驗成功,激發夢想。小孩子的未來、夢想從哪兒來?就從他人生第一次成功開始。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儘量創造機會,讓孩子在做成一件件小事中,獲得成功的感受。
其次,家長可以通過做遊戲、講故事等方式,讓孩子明白,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也總會有屬於它的一片收成。不要因爲一次失敗,就認爲自己不行,或者永遠失敗。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科學家屠呦呦在獲得諾貝爾獎前有過很多次失敗,但她一直堅持,到80多歲,才獲得成功。每一次失敗,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一次歷練的機會。
第三,體驗災難,調動生命的潛能。以前發生的大地震、水災、颶風,包括這次疫情,都是災難,它帶給我們的是失去很多生命,但也會調動很多生命的潛能,在大地震的時候,有些孩子在地下埋了很長時間才被挖出來,被救出後給解放軍叔叔敬禮,這種堅持應該是一種生命的潛能。
我們在遇到災難之前,要告訴孩子怎麼避免,當災難到來時一定要告訴他,我們可以解決的。所以多帶孩子走出去,讓孩子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有了這種經歷,在遇到問題時他就有辦法解決,經歷纔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鼓勵孩子告別“我不行”
首先,找出自己最“怕”的地方。每個人心中都有“我不行”在作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孩子會怕蟲子、怕回答錯問題遭老師批評、怕考試沒考好挨爸媽打、怕丟了東西遭到懲罰,有的孩子小時候父母陪伴不夠,特別沒有安全感,怕見生人……還有很多的“不行”,是因爲孩子曾經失敗過,留下了陰影,父母幫孩子把這個“病根兒”找出來。
其次,和“我不行先生”告別。北京電視臺節目主持人小雨姐姐曾經讀過一封告別“我不行先生”的信:“每當我跑步的時候你就說我不行,你這麼胖根本就跑不下來,於是我覺得渾身每一處肉都在痛,我沒有跑到終點;每次我要參加夏令營的時候你就說我不行,你這麼小會想媽媽的,會天天哭鼻子無法堅持下去……每當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你都會出來搗亂,你讓我失去了自信,失去了信心,失去了機會,我受夠你了。今天我下決心和你告別,我要找回自信,找回勇氣,我要和‘我能行先生’交朋友,我要快樂地生活,‘我不行先生’安息吧,從今天開始我將成爲‘我能行先生’的好朋友”。這封信對孩子有很大的激勵作用。
第三,和“我能行先生”交朋友。一個人要和“我能行先生”交朋友,首先要相信自己有無限的潛能。
安徒生小的時候家境非常貧困,爸爸是個木匠,媽媽是個洗衣工,家裡沒錢給他買玩具,但是爸爸手很巧,做了很多模型,媽媽就教他怎麼做衣服。
14歲時,媽媽讓他出去學點兒手藝養家餬口,安徒生想學戲劇,他到哥本哈根去拜訪戲劇大師,但他長得醜,個子很高鼻子很大,彎着腰,口齒又不清楚,所有人都認爲他不行,可他認爲自己行。
他給家鄉的女友寫過這樣一封信,“誰能想到將來在地圖上找奧登塞這個地方的時候,會在下面發現一行小字,寫着‘詩人安徒生就誕生在這裡’。”就這樣,他的文章越寫越好,其童話已經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150多個國家發行,安徒生也被譽爲“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