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旅遊 跨界“圈粉” 非遺“趕潮”記

滕王閣下彩龍騰舞

當非遺“牽手”旅遊,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春暖花開,全省各大景區推出了豐富多彩的旅遊活動,其中讓人眼前一亮的是,不少旅遊景點走起了“國風”路線,推出了一場場“國風秀”。在這其中,非遺文化也跟着“潮”起來,跨界圈粉”無數。

隨着文化與旅遊不斷深入融合,非遺與旅遊的“牽手”水到渠成,全省各大景區在引進非遺項目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收穫頗多。滕王閣下彩龍騰舞、婺源儺舞花間起舞、採茶戲唱響茶海……如今,非遺進景區漸成常態

2月24和25日,滕王閣下龍騰飛舞,連續兩天舉辦舞龍直播活動,在線觀看人數突破500萬。主角是南昌城南龍燈廠的潮品綵帶龍。隨着音樂響起,滕王閣門前廣場上,羣龍騰舞,場面壯觀,吸引衆多遊客躍躍欲試。受疫情影響,城南龍燈廠的傳統龍燈訂單遭遇斷崖式下降,省級非遺“城南龍燈”的傳承人史克濱求變求新,設計了“迷你”綵帶龍,有不同型號大小,適合單人舞動。“綵帶龍保留了城南龍燈的龍頭外觀專利,是老少皆宜、Q味十足的祥和版龍頭。”史克濱說,在當下全民健身意識不斷加強的大背景下,綵帶龍又新“圈粉”了城市中的不少健身愛好者。

無獨有偶。3月14日,二月二,“龍擡頭”。在鷹潭龍虎山舉辦的水上舞長龍活動中,記者再次見到了綵帶龍的身影。當日下午,瀘溪河上,鑼鼓喧天。一條數百米長的“巨龍”蜿蜒行進,現場一片沸騰。這條“巨龍”由近百條竹筏組成。每條竹筏上,綵帶龍飛舞,靈動鮮活。

作爲文化、旅遊大省江西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非遺資源,旅遊與非遺的融合如火如荼。非遺爲旅遊提供了豐厚的文化資源和滋養,讓旅遊更加有味道;旅遊則成爲非遺傳承與創新的重要平臺,爲非遺增添了活力

與非遺的“聯姻”,爲旅遊開闢了一條“個性”的道路。撫州文昌裡曾是臨川最繁華的商業街區,也是撫州的歷史檔案館老城博物館。改造後的文昌裡,建築不改其貌,同時引入非遺項目,文化底蘊更足,衆多遊客慕名而來。爲了突出場景沉浸式體驗,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邀請了衆多非遺傳承人現場表演非遺工藝,展現拋繡球、吹糖畫草編、捏麪人糖葫蘆剪紙等絕活,收穫了大批“粉絲”。

和旅遊的“牽手”,讓非遺找到了一條“活化”的路徑。3月13日,景德鎮古窯風火窯開窯亮寶,吸引衆多遊客慕名而來。“手工成型、柴窯燒煉,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窯以‘活的陶瓷博物館’的形式,堅持生產性保護,既傳承了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又向遊客再現了千年柴窯燒瓷文化景觀。”國家文博研究員、景德鎮古窯文化研究院院長周榮林說。

當前正是賞花旺季。油菜花是婺源最具影響力的旅遊品牌,儺舞是當地的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月17日,在婺源篁嶺景區,婺源儺舞花間起舞,吸引大量遊客駐足欣賞,並參與互動,熱度絲毫不遜色於賞花。

近年來,婺源把文化和景觀融合起來,推動非遺進景區,展示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婺源縣夢裡老家景區以“演藝”爲核心,植入非遺文化、民俗文化,爲夜遊經濟賦能。3月18日舉辦的春耕大典,以“演藝+民俗+非遺”的形式,“演”出了婺源春味。細心的人會注意到,非遺板凳龍表演已成爲景區常態活動,也是景區特色活動之一。活動最大特色在於,邀請遊客當“扛燈人”,讓遊客在體驗中瞭解非遺文化。

“如今,人們期待在旅行中獲得多元化、個性化的旅遊產品,也更看重旅遊體驗。”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非遺+旅遊”恰恰滿足了人們的這一需求。我省各地旅遊資源豐富,再加入各自的非遺元素,變得更具特色與魅力,也讓“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傳承保護更具活力。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推動“非遺+旅遊”工作,打造更具有深度的風景,讓更多人深層次、多維度地感知“江西風景獨好”。

推進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江西在行動。近日,我省公佈了17個非遺傳承小鎮、35個省級非遺基地;省文化和旅遊部門正在研究制訂“非遺進景區”行動計劃,要求重點旅遊景區要引入非遺項目。此外,我省還將探索“非遺小鎮+保護”“非遺小鎮+旅遊”“非遺小鎮+扶貧”“非遺小鎮+產業”等保護髮展模式。(記者 龔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