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三十而立:金融七大業態聚力,共促開發開放
伴隨着中國深化改革開放和浦東開發開放,金融作爲代表和縮影,見證着浦東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歷程和上海成爲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
爲獻禮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作爲立足上海輻射全國、社址位於浦東新區的一家主流財經媒體,《國際金融報》展現親歷者、見證者的價值與擔當,現刊發特別報道,全面體現金融各業態與浦東相伴相興、休慼與共的偉大進程,從銀行、保險、證券、基金、期貨、信託、消費金融等一個個行業縮影中,細數浦東取得的不俗成績與不朽豐碑,將上海的發展與改革開放節奏的合拍共鳴娓娓道來。
中資行
助力浦東加速開發建設
東方明珠、迪士尼、上海中心大廈、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這些項目在浦東開發開放的進程上留下了紮實的腳印,而這些背後都離不開銀行的助力。
1993年1月9日,上海寧波路50號,一家註冊資本10億元的地方銀行開張營業,名爲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據介紹,央行考慮到是因爲浦東開發、開放而審批開辦的銀行,所以定下“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這個名字。
“浦發銀行在浦東開發開放的大潮中應運而生,30年來,浦發銀行始終主動融入浦東改革開放大局,持續爲浦東開發開放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浦發銀行董事長鄭楊表示,未來,浦發銀行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助力浦東新區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
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正值建設銀行浦東分行成立不久,便迎來東方明珠廣播電視臺這一浦東標誌性工程的巨大挑戰。
1991年4月,建行發揮敢闖敢試的浦東精神,成爲人民幣貸款牽頭行,組成由銀行和金融機構共同參加的聯合銀團,爲東方明珠工程提供1.5億元人民幣和1000萬美元的貸款,保證工程建設的資金需要,有力地支持彼時這座亞洲首高巨塔在黃浦江邊聳立起來,成爲上海的標誌性建築物。
2002年,以中國加入WTO爲契機,浦發銀行率先引入美國花旗銀行作爲戰略投資者,首期持股4.62%,成爲率先向國際現代商業銀行邁進的股份制銀行。
浦東的建設高度永未停歇。
2009年,高達632米,耗資148億元的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的建設獲得最新進展。交通銀行、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等八家中國內地知名銀行爲其提供高達100億元的銀團貸款。
作爲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服務業領域最大的對外合作項目,2010年,上海迪士尼項目落戶浦東,一期工程總投資爲245億元,整個投資額超過想象,這一背後仍離不開銀行的支持。
2012年,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等6家銀行與項目建設單位簽署貸款協議和意向,上海迪士尼項目一期獲得銀團貸款129.15億元。
我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任,交給了上海,交給了浦東。2019年8月6日,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橫空出世。
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成爲首批入駐臨港新片區的金融機構,圍繞自貿新片區金融改革的三個“突破”提供一系列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第一時間爲新片區內高新技術企業上海電氣凱士比核電泵閥有限公司提供3200萬元專項融資支持。
交通銀行臨港新城支行華麗轉身,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分行閃亮登場。短短時間內,上海市分行與新片區管委會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出臺新片區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和產品手冊,落地轉口買賣業務等二十餘項新片區首單,以“交行速度”推動臨港新片區發展逐步駛入“快車道”。
外資行
從落地生根到枝繁葉茂
從落地生根到枝繁葉茂,外資銀行在華的發展緊緊伴隨着中國市場經濟起步、發展與騰飛。而對於這片土地的未來,他們也同樣看好。
恆生中國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政府對於金融開放態度明確,希望以最大限度的開放吸引外資長線進入中國。恆生將會利用這個難得窗口期,注重服務國內企業和新興產業。
大華銀行(中國)行長兼首席執行官符懋贊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2020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目標實現之年。站在這一新起點,我們相信在浦東的引領下,上海將成爲更具活力、更繁榮,更具創新的國際化大都市和世紀級金融中心,並可以在三個重要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一是深化資本市場,特別是人民幣債券,讓人民幣資產作爲更多國內外企業的融資工具,深化境內外資本市場交易連通;
二是作爲雙循環戰略鏈接,聯通內外市場,提升內外循環效率,以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貿易活動需求;
三是作爲金融改革的試驗田,加強開放合作和多方參與,以培育更多金融創新成果。
可以說一直以來,浦東都是深化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橋頭堡。而回顧自身多年來的發展,上述恆生中國相關部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一些重要的時間節點,其中之一便是2007年之後外資銀行的法人化,這使得恆生業務進入發展新紀元。
2007年5月,恆生銀行在內地的法人銀行――恆生中國正式成立,總部設於上海,爲恆生銀行全資附屬公司。至此,恆生中國不斷拓展珠三角、長三角及環渤海等地區業務,在內地的網點遍佈全國重點策略性城市。
上交所
“而立之年”展新姿
站在陸家嘴金融城過街天橋,當天股市行情及時更新,金融氣息撲面而來。伴隨着浦東30年的開放,上海證券交易所已成爲全球排名第四的交易所,成爲上海重要名片之一。
1990年,上海浦東正式開發開放,上海證券交易所誕生於黃浦江畔。2020年,在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之際,上海證券交易所也迎來“而立之年”。
浦東開發開放“金融先行”。伴隨着浦東開發開放30年來的穩步建設,上交所將對外開放和深化改革的理念貫穿始終,目前已發展成爲擁有股票、債券、基金、衍生品四大類證券交易品種、市場結構較爲完整的證券交易所,成爲中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
翻開那本老日曆,往事歷歷在目。1990年11月26日,上交所成立;1991年7月15日,上交所正式發佈上證綜合指數;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全面放開股價,實行自由競價交易;1994年10月24日,上交所實行信息即時披露制度;1995年4月19日,上交所推出A股自動查詢系統;1997年8月15日,國務院決定將上證所劃歸中國證監會直接管理;1998年1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正式生效……
30年的成長修煉不負人心。《國際金融報》記者瞭解到,如今,上交所無論是市場籌資總額還是股票成交金額,亦或是債券發行和託管金額,均在國際交易所聯合會的排名中名列前茅。
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統計,截至2020年6月30日,上交所股票市場總市值位列全球第四位,已成爲中國投融資的主要市場。債券市場始終保持領先發展地位,截至2020年6月30日,上交所債券現貨掛牌數1.7萬隻,形成了國債、地方債、金融債、企業債、公司債、可轉換公司債和資產支持證券品種較爲齊全的產品體系。衍生品和基金市場取得戰略性突破,2015年上證50ETF期權上市,上交所成爲境內第一家跨期現產品線的交易所,至目前,50ETF期權已成爲全球第二大ETF期權品種;上交所基金市場也已成爲境內投資者重要的金融資產配置場所,ETF市場規模已躍居亞洲第二,交易量穩居亞洲第一。
繼續走向世界,提高影響力。上交所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建設這一重大發展機遇,滬港通實現了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第一次與國際資本市場實現交易連通,不斷提高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水平,上交所已經走向了世界資本市場的中心舞臺。隨着滬港通、滬倫通的順利落地,上交所的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浦東開放成效來之不易,改革前行步伐從未停息,上交所一直承擔重要歷史使命。在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在宣佈後的短短259天后正式落地,創造了“科創板速度”。落地一年多以來成效顯著,對新經濟企業的包容性帶來了科創板的引領性和示範性。截至11月11日,科創板已上市公司達194家,總市值超過3萬億元。
信託業
服務實體經濟“再出發”
改革開放初期,在資金匱乏和融通不暢的背景下,信託公司充當了資金融通的主體以及市場經濟的實踐者。
上海信託因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而生,隨浦東開發開放而成長。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可以探索海外融資渠道,也可以爲科技基因賦能。
上海信託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上海信託自誕生之日起,就承載着吸引外資支持國內經濟建設的重任。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歷任領導的親切關懷和老一輩上海信託領導人的帶領下,其積極探索海外融資渠道,先後在舊金山、漢堡、日本成立辦事處。
1986年1月,上海信託首次成功在日本東京發行250億日元公募債;1988年6月,上海信託在倫敦發行150億歐洲日元公募債。而這是上海金融機構首次進入日本、歐洲金融市場,可以說有力支持了上海經濟建設。1989年,上海信託經批准成爲我國對外融資的十大金融窗口之一。
在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大開發方面,記者瞭解到,上海信託直接參與浦東開發,成立了上投公司浦東分公司。在資金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公司向陸家嘴、金橋、外高橋三家開發公司各投資3000萬元;爲新區七條道路建設及外高橋、張江開發區等重點項目籌資;參組銀團貸款,支持東方明珠等基礎設施的順利施工。
多年來,信託資金主要投向實體經濟部門,基本覆蓋實體經濟的各個領域。而順應時代的發展,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方面,也正在成爲信託資金投向的新領域。
據上海信託方面透露,其與上海光纖通信器材公司合作建立年產5000公里光纜的企業,有力地促進了光纖通訊這一高科技項目迅速產業化。
在擔任重大市政項目的設備、建材國際招標、國際採購,爲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合理節省建設成本,着力孵化附加值水平高的高科技、服務型產業等方面也可以看到上海信託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信託實現了上海大型鍋爐買方信貸技術出口的先例,促進大型鍋爐製造工藝與國際標準接軌。
展望未來,上海信託也向記者表達了“再出發”雄心壯志,進而爲國家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再出發”的新徵程中,上海信託將堅定初心使命推動事業發展,傳承浦東精神,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以“敢跟全球頂級水平對話的志氣,強烈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氣,艱苦奮鬥忘我工作的朝氣”,爲服務實體經濟、落實國家政策、弘揚信託文化持續努力。
公募基金
看好全球資管中心潛力
浦東正成爲中外合資公募基金等金融機構最聚集、交易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0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4家,內資公司86家。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有19家註冊地在上海市浦東新區的中外合資公募基金公司,其中,有16家中外合資公募基金公司將辦公地也設在上海浦東。
回顧中國基金業的發展歷程,上投摩根基金副總經理郭鵬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海浦東新區在每個重要時刻都留下了印記,這裡孕育了中國第一批基金公司,第一批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第一隻封閉式基金,第一隻開放式基金,第一隻指數基金,第一隻貨幣基金,第一隻QDII基金,第一隻內地和香港互認基金……”
上投摩根基金成立於2004年,作爲中外合資基金公司的一員,郭鵬認爲,浦東以及整個上海作爲中國金融開放的“橋頭堡”,良好的發展環境獲得全球機構的青睞。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特別是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建設迎來了更多新機遇。
30年來,浦東新區的開發開放對於中外合資基金公司的發展和壯大意義非凡。
“作爲中外合資公司,依託上海金融領域持續擴大開放的契機,藉助摩根集團的全球優勢,深度參與了改革開放的進程。上投摩根是最早一批開始參與QDII、RQFII、QDLP以及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等跨境業務的基金公司。”郭鵬向記者介紹,中國始終是摩根集團最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過去30年是如此,未來30年依然會堅定深耕中國市場。
另一家辦公地點位於上海國金中心寫字樓的國海富蘭克林基金,成立於2004年,是一家由國海證券和鄧普頓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持股的合資公募基金公司。
站在上海浦東新區改革開放30週年的新起點,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相關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30年前,黨中央作出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浦東新區開始了‘金融先行’的宏偉藍圖。在波瀾壯闊的開放進程中,國海富蘭克林基金於2004年在上海浦東陸家嘴正式成立,作爲國內較早一批成立的合資基金公司,我們參與和見證了浦東新區的日益繁榮,蓬勃興旺。浦東新區高效透明的營商環境、便利的配套設施、大量的優秀人才,以及開放包容、務實進取的文化,無不使紮根於此的公募基金公司從中受益,有更充足的信心助力居民財富保值增值,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該人士表示,在十六年的發展中,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始終秉承“誠信、穩健、前瞻、一流”的經營理念,確立“全球視野的投資專家”的發展目標,致力於瞭解並滿足客戶多樣化的資產管理需求,目前已形成股票投資、固收投資、海外投資共同發展的格局,產品線較爲齊全、種類豐富。
展望未來,郭鵬表示,上投摩根基金作爲深度本地化經營的合資公司,堅定看好浦東以及整個上海作爲全球資管中心的發展潛力。隨着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快速的發展,客戶的投資組合將會不斷豐富完善。希望可以藉助全球的資源和優勢,持續把海外的解決方案用正確的方式引進來,讓零售客戶、機構客戶可以增加選擇。
保險業
與浦東共成長
“安聯集團深耕浦東,伴隨浦東改革開放30年發展歷程,與浦東共同成長,見證了安聯投身浦東不斷蓬勃發展的成果。”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安聯(中國)保險控股”)副總經理、安聯人壽保險CEO陳良說,得益於浦東新區政府的大力支持,浦東優質創新的發展環境,和浦東對外開放的制度優勢,安聯(中國)保險控股作爲中國首家外商獨資保險控股公司,其成立是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標誌着浦東成爲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前沿窗口,體現了浦東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決心。
記者瞭解到,德國安聯保險集團(Allianz SE)在上海獨資設立的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於2019年11月順利獲准批籌,註冊於上海自貿區陸家嘴片區,並於2020年1月正式開業。
“我本人1991年第一次來到中國,當時是來進修中文,1998年至2006年的8年,以及2012年至今的8年,我都在上海工作,合計時間已超過16年,親眼見證了上海在改革開放政策下高速迅猛且高質量的發展。如今,三井住友已進入中國上海整整27年。”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險(中國)有限公司(下稱“三井住友”)董事長伊藤幸孝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伊藤幸孝興奮地說道,他很榮幸在去年拿到了上海市政府頒發的“白玉蘭榮譽獎”,這個獎是基於三井住友對上海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做出貢獻的一種肯定。他也深刻感受到,作爲一家總公司在上海的外資險企,對上海做出貢獻的同時,公司也得到了成長和發展,公司和上海是相互成就的。
“1995年,當我站在外灘望向江對岸,當時的東方明珠已經是浦東最高的建築。此後,我往返於中國和新加坡之間。十年後,再次回到浦東時,我驚訝地發現明珠塔後早已高樓林立,金融城初具規模,儼然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這片土地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是我在任何其他國家和地區見不到的。”聊起浦東這些年的變化,安達保險總經理博凱文(Kevin Bogardus)感觸頗深。
博凱文告訴記者,他在亞洲擁有26年工作經驗,其中有25年都是在中國,服務上海、奉獻浦東。2005年,他就職於怡安奔福(Aon Benfield)時,就全面負責公司在中國市場業務。他當時選擇了陸家嘴的中銀大廈作爲辦公室所在地,因爲他看到浦東在開發開放中的潛力,不僅僅將成爲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地區,也會吸引更多世界目光。
2011年,安達保險中國區總部於上海成立,博凱文再一次選址浦東,帶領公司積極參與浦東自貿區和兩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加大了在浦東,在上海的投資力度。
與浦東共赴國際化征程
在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發展歷程裡,期貨市場的國際化道路無疑爲其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由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共同發起,在上海正式掛牌成立。
成立中金所,發展金融期貨,對於深化金融市場改革,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發揮金融市場功能,適應經濟新常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據悉,成立以來,中金所穩步擴大金融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積極加入國際期貨行業組織,與境外主要交易所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做實信息共享與互換、人員培訓、業務學習、產品開發等合作內容,滿足境內外投資的跨境交易需求。
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貨正式在中金所掛牌交易,標誌着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又邁出了一大步。這對於發育和完善我國資本市場體系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2019年12月23日,境內首隻股指期權產品――滬深300股指期權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推出股指期權,是資本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嶄新成果,是金融衍生品市場創新發展的全新嘗試,也是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一項舉措。
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發展是其中的一個縮影。1999年,上海期貨交易所正式宣告成立,其總部現位於上海浦東。數據顯示,1999年到2019年,上期所成交量從0.03億手到14.12億手,增長了470倍;成交金額從0.24萬億元到96.95萬億元,增長了404倍;成交量、成交金額佔全國比重由1999年的8.51%、21.97%分別上升到2019年的35.64%、33.36%。根據美國期貨業協會(FIA)統計,上期所已連續四年(2016-2019)在全球場內商品類衍生品交易所中成交量排名全球第一。
在期貨市場的國際化道路上,國際化期貨品種的上市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據瞭解,成立之初,上期所的上市品種僅有銅、鋁、天然橡膠期貨3個品種。而到目前,交易所一共上市有24個品種,包括19個期貨品種和5個期權產品。值得注意的是,19個期貨品種中還包含有3個國際化品種。
其中,2018年3月26日上市的原油期貨,作爲我國首個國際化的期貨品種,開闢了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的道路。20號膠期貨、低硫燃料油期貨分別於2019年8月和2020年6月掛牌上市。而上述三個國際化品種均採用“國際平臺、淨價交易、保稅交割、人民幣計價”的模式,全面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
不僅如此,上期所作爲上海唯一的商品期貨交易所,在提升“上海價格”影響力方面還發揮了重要作用。上期所銅期貨價格國際影響力逐步提升,銅行業將上期所列爲全球三大銅定價中心之一;上海原油期貨價格更加高效地反映亞洲市場特點,成爲亞太地區供需的“風向標”;9月18日,上期所與挪威漿紙交易所簽約,發佈紙漿期貨交割結算價授權協議,是中國期貨市場價格在國際金融市場的首次直接應用。
對此,上期所相關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上海已成爲全球金融要素市場和基礎設施最齊全的城市之一,上期所始終堅持把自身發展放在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總體部署中謀劃,未來也會繼續推進創新,以服務實體經濟爲宗旨,堅持擴大對外開放,助力上海進一步提升在全球大宗商品和金融資源配置方面的能力。”
對於期貨市場的創新與開放,期貨公司對此感受頗深。新湖期貨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李強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金融開放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最大的感受在於金融開放形成的各種創新倒逼期貨公司轉型,轉型中需要期貨公司領導人擁有很大的勇氣和魄力,同時需要在人員配置、資源配置等方面做出巨大調整。基於金融開放環境下,期貨業以市場爲核心形成良性發展。”
金融科技
爲中心建設“添磚加瓦”
過去30年,是浦東改革開發開放的歷史,同時也是中國金融業開放創新的重要階段。金融行業在此期間經歷了重要的發展與變革。尤其是在面對全球金融科技浪潮下,浦東不斷攻堅克難、銳意創新,打造多場景的金融科技“新生態”,重構金融生態。
上海正在不斷推進建設國際金融中心,而浦東新區作爲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生動縮影,是彰顯上海金融科技實力最重要的土壤之一。這裡匯聚了衆多國內外頂尖的金融業巨頭,以及優質的科技公司。作爲陸家嘴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中國平安金融大廈便坐落於此。
1993年,平安保險將壽險業務引入上海,2019年平安消費金融公司在陸家嘴成立,2020年陸金所登陸紐交所上市。目前平安16家下屬公司總部位於上海,其中3家上市公司,10家金融類公司在滬設分支機構。上海地區員工及業務人員11萬人。
28年,上海見證了平安集團從單一保險業務到綜合金融集團再到科技型個人金融生活服務集團的戰略變遷,駐滬多家專業子公司高速成長,紛紛位列行業翹楚:平安養老險成長爲國內最大、亞洲最佳養老險機構;平安資管位列國內第二大保險資管公司;平安好醫生作爲互聯網醫療版圖首個落地成果已成功赴港上市;金融壹賬通作爲集團對外金融科技的重要輸出口登陸紐交所,併成長爲全國領先的金融科技服務雲平臺。
“未來,平安將繼續緊隨上海發展步伐,發力‘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戰略,爲建設國際金融科技中心添磚加瓦。”平安相關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除了見證老牌金融機構的蛻變,隨着近些年中國的金融科技產業飛速發展,在上海浦東也誕生了如支付寶這樣的金融科技獨角獸,推動了移動支付、理財、消費信貸、雲計算等前沿技術、服務的繁榮,在全球掀起了普惠金融風潮。上海大力發展金融科技產業,吸引支付寶這樣的金融科技企業落戶,並且大力度建設金融科技中心,能夠提升上海在全球的金融產業發展和城市競爭力。
“目前,阿里巴巴經濟體在上海設有四大總部+三中心,成爲上海全球金融科創中心建設的中堅力量。螞蟻金服將發揮區塊鏈、移動支付、信用體系、金融風險防控等方面的技術優勢,積極參與到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來。”螞蟻集團相關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國內的金融科技,是以服務持牌金融機構爲主,持牌金融機構會是未來金融科技的主體。上海和浦東的優勢在於有很多的金融基礎設施,有很多的持牌金融機構,以及金融場景。
“浦東還有張江科學城,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方面都有很好的人才儲備,這些新的創新成果、創新技術的出現,最先運用的都可能是金融行業,這對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設是非常好的支撐。”劉斌稱。
此外,劉斌還透露,上海已經成立了智能投研技術聯盟,“就是希望把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資管中心的建設結合起來。在這方面,上海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包括金融基礎設施,交易所科技怎麼去做;包括期貨公司、信託公司,這塊的金融科技相對比較弱一點,未來也是比較大的發展方向”。
【後記】
而今邁步從頭越
金融,是上海這座城市的重要基因。
經過多年努力,上海已經成爲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最前沿、金融改革創新的先行區,金融市場體系完備、中外金融機構集聚,是金融發展環境最友好的城市之一。
如今,浦東已集聚了13家重要金融要素市場和基礎設施,銀行、證券、保險等持牌類金融機構達到1101家,外資法人銀行、外資保險法人公司佔到全國的四成多,合資證券公司、合資公募基金佔全國約三成。
三十週年,邁步從頭越。下個三十年的浦東,必將會把開發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繼續書寫中國發展的新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