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竟然是澳門人心中的保護神

炮臺足下古亭高,一自清初鎮市曹……撫安閭里晨昏繼,庇佑孩童意氣豪”,澳門詩人陸廣毅的詩《澳門柿山哪吒廟》,說的是澳門人別具特色的哪吒信俗。哪吒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個少年英雄道教頭銜中壇元帥、三壇海會大神等,俗稱太子爺、三太子。哪吒古怪精靈的孩童形象深入人心,但向來不是道教和民間傳統信仰神仙系列的主角。可是在澳門,哪吒卻是最受喜愛與尊崇的神仙之一。在澳門人的心目中,哪吒是一個不畏強暴、降魔除妖護佑萬民的英雄。隨便在澳門小巷、公園中找一位澳門本地的大媽問哪吒的故事,都能跟你講上半天。

大廟

哪吒廟與大三巴牌坊和諧共處

環球時報記者在澳門最熱鬧的議事亭前地向一個揹着書包小姑娘打聽哪吒廟的地址,小姑娘指着路說,這裡有兩家哪吒廟,“大廟在山上,小廟在山下”。小姑娘說的大廟指的是澳門最早的哪吒廟——柿山哪吒古廟,位於柿山(又名炮臺山)的哪吒廟斜巷半道上。記者走到近前才發現,柿山哪吒古廟,其實只是一座四方亭,並不是完備的廟宇。在亭內設有神龕神臺、香爐等供人上香祭拜。廟裡也沒有管理人員,一位四十多歲的當地居民告訴記者,哪吒三太子是祛除疾病瘟疫的,尤其是保佑孩童十分靈驗,每天來古廟上香參拜的大多是母親、奶奶、姥姥等中老年女性,爲子孫祈福

在著名的大三巴牌坊側後方幾十步外,矗立着另一座典型中式寺廟建築,這裡就是小姑娘說的小廟。與傳統中式廟宇有別的是,哪吒廟中間沒有天井, 只是一座小小的屋子,極爲樸素。

小廟

與前面遊人如織的大三巴牌坊相比,哪吒廟裡總是安安靜靜的,並不像尋常廟宇一樣播放宗教音樂,也沒有誦經人;雖然不時有人進出,但受環境氛圍影響,多是安靜地點香參拜祈福,或者好奇地參觀瀏覽神像設施以及張貼於牆壁上的兼有傳統水墨畫漫畫風格的哪吒故事畫。

在《環球時報》記者眼中,安靜而內斂的中式建築哪吒廟,與典型的西式教堂大三巴和諧共處百餘年,一點不顯弱勢,兩種最有特點的中西方文化在這裡相遇,相互尊重與共存,集中體現了澳門的文化包容特色,無形中也同時賦予了哪吒廟與大三巴牌坊更深的文化內涵和更持久的生命力。

信俗有四五百年曆史

《環球時報》記者在小廟旁的哪吒展館找到大三巴哪吒廟值理會會長葉達,他給記者介紹了哪吒展館中各種神像、神龕、印模牌匾等物品的來歷。葉達說,澳門文化局籌建大三巴哪吒展館的目的是展現澳門文化的多樣性,促進澳門哪吒信俗發展。葉達代表大三巴哪吒廟值理會,將有關哪吒的有100多年曆史的珍貴文物全數贈予大三巴哪吒展館。

談起哪吒的故事,葉達就特別興奮,他說澳門的哪吒信仰習俗起碼有四五百年曆史。最早是柿山一帶的居民因爲有哪吒形象的童子出現而供奉哪吒神龕。在19世紀末澳門曾暴發疫情,當時大三巴附近的茨林圍村的居民聽說柿山一帶因爲有哪吒保佑沒有疫病,就協商將柿山哪吒廟的哪吒太子分靈,後來很多居民認爲是受哪吒太子神靈護佑消除疫情,於是在1888年建了這座哪吒廟。

出巡隊伍長達一公里

葉達說,哪吒信仰在澳門影響很大,每年哪吒寶誕前後的三天(農曆五月十六、十七、十八),前來參拜的信衆成千上萬,廟門前水泄不通,每次出巡的隊伍都超過一公里,圍觀的遊客更是不計其數。哪吒出巡與澳門天主教每年5月13日舉行的花地聖母聖像巡遊並列爲澳門最盛大的宗教巡遊活動。

記者最感興趣的是,100多年前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殖民者怎麼會同意茨林圍村村民在教堂附近修建中式廟宇?葉達解釋說,茨林圍村是澳門最早的村子之一,當時已經有很多土生葡萄牙人在這裡定居,很多人也習慣和接受了哪吒信仰,並不反對修建哪吒廟來避瘟疫。他說,就像很多中國人會參加聖母像巡遊一樣,多年來土生葡萄牙人蔘加哪吒出巡的也不在少數。他用“互不干預、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來形容澳門人的宗教信仰觀念。

葉達認爲,哪吒信仰並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一種傳統習俗,一種宗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哪吒文化講究忠孝仁義,用現代的說法,就是服務民衆”,葉達這樣總結哪吒信仰的核心文化精神。他也一直堅守這樣的信仰,多年來一直堅持自籌資金,奔走於臺灣、香港及東南亞各地,致力於推廣哪吒信仰和道教廟宇文化,他認爲道教廟宇文化是中國宗教文化的重要部分,對團結海外華人、凝聚中華民族向心力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