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健康的預警信號,就藏在這3個異常行爲中,父母要了解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父親滿臉愁容地前來求助。

他的兒子今年15歲,正值初三關鍵時期。

孩子過去是個陽光開朗的少年,曾是校籃球隊的主力,課餘時間總愛與夥伴們揮灑汗水在球場上。

然而升入初三後,學業壓力驟增,孩子的成績徘徊在中上游,難以突破。

這位父親坦言,自己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因此常常鞭策他更努力,儘管從未直言責備。

但孩子逐漸變得沉默寡言,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僅有的快樂時光,也只是與同學相約打籃球的週末。

孩子情緒的不穩定也越來越明顯,甚至會憤怒地扔下書本,大喊着不想再讀書了。

聽完父親的敘述,心理學家提醒,孩子可能正面臨着抑鬱的困擾,建議儘快就醫檢查。

父親簡直難以置信,他眼中的好孩子,怎會輕易陷入抑鬱的漩渦?

然而,經過醫院的詳細檢查,兒子確實已被重度抑鬱症所困擾。

不少家長可能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心理問題,並不是一天就突然爆發的,而是從量變到質變,有跡可循的。

我們家長需要未雨綢繆,在孩子出現某種心理問題的苗頭時,就能及時發現並呵護好他們的心理。

01 孩子逃避、情緒波動,是“內心”在默默呼救

有一位父親曾經發帖求助:兒子陷入心理困境,我該如何是好?

他描述,兒子自初中以來性格大變,不再喜歡外出,經常獨自鎖在房間裡。

父親嘗試爲他轉學,但情況並未改善。

直到就醫後,才得知兒子已陷入心理困境。

有時,兒子會無端發怒,將家中物品摔得粉碎,隨後數日閉門不出。

更有一次,他竟試圖“割腕輕生”。

這位父親感到心力交瘁,每日都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而在現實中這樣的孩子並不是個例,不少孩子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方面的問題,只是程度輕重不同的區別。

心理學家們認爲,孩子的心理問題大都會通過情緒異常的問題暴露出來。

但遺憾的是,許多家長都容易忽視孩子的日常情緒問題,往往將其視爲簡單的叛逆或逃避。

但這樣的誤解,可能會成爲孩子難以承受的重壓。

在孩子小時候,父母可能還會採取比較寬鬆一些的教育策略。

但隨着孩子學業壓力的增大,“必須考上名校,纔有出路”,就成爲了一些父母掛在嘴邊的叮嚀。

孩子成績稍有下滑,便會遭到父母的嚴厲訓斥。

若長期處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就算再活潑陽光的孩子,最後也會出現逃避現實、情緒波動和叛逆的異常行爲。

當孩子表現出這些異常行爲時,這可能是掙扎中的他們正向父母發出求救信號。

作爲父母,務必高度警惕並及時伸出援手。

02 兩大“推手”導致孩子陷入抑鬱的泥潭

原本活潑可愛的孩子,爲何會陷入抑鬱的泥潭?

相信這是很多家長都急切想要尋求的答案。

我想,這背後一定離不開以下這兩大“推手”。

1.身處高壓環境的孩子

如今的孩子,他們活得並不輕鬆。

學校、家庭、社會,三重壓力如同三座大山,壓得他們難以喘息。

我曾經看到過一位初中生分享的日程表:

早上六點準時起牀,晚上十一點才能熄燈休息。課間休息被擠壓,週末時光被各類補習班佔據。

許多孩子,在完成日常學業的同時,還要應對各種課外輔導和興趣培養。

北京大學教授李玲在一次訪談中提到,她曾遇到一位初中生在做一道複雜的物理題,而那道題的知識點,其實是高中才會涉及的。

不得不說,如今的教育競爭,真是愈演愈烈了,讓每個家長和孩子都身不由己。

青少年心理專家劉麗娟指出:

2.情緒緊繃的家長

如果說,激烈的學業競爭和沉重的學習負擔是壓在孩子身上的重擔,那麼家長的高期望值和焦慮情緒,無疑是加劇這份重擔的砝碼。

最爲明顯的變化就是,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的話語中越來越少地飽含溫情,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催促和擔憂。

想象一下,當一個孩子結束一天的學習回到家,迎接他的不是父母的關心和安慰,而是一連串關於“作業”、“成績”和“排名”的追問。

如果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的心理防線怎能不崩潰呢?

03 讓孩子遠離心理困擾的3個建議

身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教育大環境中,許多父母不得不竭盡全力地推動孩子前進,希望他們能在未來的社會中脫穎而出。

然而,過度的壓力和期望不僅讓孩子對學習產生牴觸情緒,還可能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深遠的影響。

爲了讓孩子遠離心理困擾,以下爲各位父母提供三個建議:

1.調整自身心態,以平和麪對競爭

一位知名教育博主在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時提到,小學時她曾因爲一次考試失誤而心情沮喪。然而,她的父親卻安慰她說:人生不是一場考試能決定的,重要的是你持續的努力和進步……

父親的這番話讓她重新找回了信心。

當外部環境充滿壓力時,父母需要保持冷靜和理智,用平和的心態去影響和引導孩子。避免將自身的焦慮傳遞給孩子,讓他們在輕鬆的氛圍中成長。

2.成爲孩子的情緒出口

兒童心理學家王琳表示:

不少家長其實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一位父親爲了緩解高三兒子的學習壓力,每天晚上都會陪他打籃球,讓兒子在運動中釋放情緒。

這種簡單的陪伴和支持,往往能讓孩子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找到放鬆和宣泄的途徑。

3.深入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在某部紀錄片中,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一個男孩因爲沉迷網絡遊戲而與父母產生衝突。

後來在心理醫生的引導下,父母才真正瞭解到,原來孩子在遊戲中尋找的是沒能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歸屬感和成就感。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和成長困惑。

父母需要耐心傾聽、細心觀察,努力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當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時,他們的心理問題往往能夠得到有效解決。

總之,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父母需要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通過調整自身心態、成爲孩子的情緒出口以及深入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我們可以爲孩子築起一道堅實的心理防線,讓他們在健康、快樂中成長。

結語

我們切莫等到孩子心靈受創、情緒受挫,才追悔當初給予的壓力過重。

真正明智的父母,都懂得拒絕盲目焦慮、拒絕過度競爭、拒絕內心消耗。

當你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面對孩子,讓家庭充滿溫馨與寬鬆,賦予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間。

多多聆聽他們的心聲,你自然會成爲孩子成長路上最堅實的後盾與力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