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旅遊發展列車 西江苗寨致富步入快車道

西江之於貴州,如麗江之於雲南,這個美麗且神秘的苗族村落人心神嚮往,山清水秀、炊煙裊裊、小橋流水,這便是西江苗寨。西江苗寨景區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山麓,距雷山縣城36公里,距黔東南州州府33公里,距省會貴陽市約280公里,現居住了1432戶,6000多名苗族同胞,苗族人口占總人數99.5%,被稱爲“千戶苗寨”,有着“中國苗都”的美譽,也是當今世上最大的苗族聚集村落。

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曾經的西江村(今西江千戶苗寨)由於在處在大山深處,受地理、環境、交通等因素制約,山高水冷、交通閉塞、人多地少、生產生活資源匱乏、經濟落後、貧困面大成爲了西江村的歷史現狀,是典型的“文化富饒”而經濟貧困的少數民族傳統村落。由於缺乏創收渠道,西江村每年有超過1500名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2007年村民人均收入僅爲1700元。很多家庭因經濟困難用不上電氣設備,需要走兩個小時的山路砍柴生火煮飯,“吃飯靠種地、收入靠打工”成爲當初西江村的真實寫照

以文化旅遊帶動居民脫貧致富

2008年至2018年,是西江苗寨旅遊發展的黃金十年。2008年,貴州省第三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在西江苗寨舉辦,藉助這個契機,西江苗寨的發展及脫貧致富乘勢迅速步入快車道”,西江苗寨以苗族特色文化資源爲載體,以旅遊開發作爲發展導向,在經濟、社會、文化、經營等方面產生規模化效形成了一系列經驗和可操作的運行體系。

通過發展旅遊業,西江苗寨遊客量從2008年的78萬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814.2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從1億元增加到69.2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倍和69倍。2007年,西江苗寨村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到2018年人均高達25100元。帶動就業1.26萬人,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1萬元,是2008年的11倍,被原國家旅遊局評爲“全國景區帶村旅遊扶貧示範項目”,同時上榜2020年“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100強”名單。

如今在西江苗寨註冊登記的各類經營主體已達千餘家,涵蓋吃、住、行、娛、購等一系列旅遊完整的產業鏈。在旅遊發展的強勁帶動下,如今的西江苗寨無論在脫貧致富或村寨面貌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及利益共享機制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文化保護也是西江苗寨景區維持可此續發展的關鍵。爲了讓當地社區文化持有者都能享受到旅遊開發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從而有效保護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在旅遊開發實施不久,西江苗寨就開始探索民族文化保護利益共享機制。建立西江苗族博物館,後又繼續打造了“古歌堂”“鼓藏堂”“刺繡坊”“銀飾坊”等多個苗族文化點。

貴州省西江千戶苗寨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承禮在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上指出,可持續發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只有“發展中保護,保護中發展”,才能把文化主題的傳統村落保護下來。

十年來,西江苗寨先後投入20多億元搞好村寨基礎設施建設,在景區開發數百個攤位以極低的價格提供給景區困難羣衆經營,拿出門票總收益的18.3%分給村寨的每家每戶,西江景區共發放民族文化保護經費1.48億元,戶均累計獲益近10萬元,受益貧困戶295戶1177人。

隨着遊客的逐年增長,村民不斷積累接待經驗,經營起來更加得心應手,荷包鼓起來了,生活也逐漸向好,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在返鄉創業。數據顯示,在西江苗寨景區現有的300多家農家樂中,有100多戶是西江本地人所經營。其中一些經營突出的個體經營戶的營業額均在百萬元以上,村民的創富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在景區旅遊發展帶動下,不僅解決了當地村民的就業問題,還帶動了附近20多個村寨養殖業種植業等產業的發展,對當地縣域經濟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020年是國家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今年11月23日,貴州全省最後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序列,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但脫貧摘帽不等於畫上了句號,西江苗寨將繼續不忘初心,樹立長遠規劃,不斷創新發展,激發當地羣衆內生動力,用好各方幫扶力量,鼓勵羣衆勤勞致富,將西江苗寨打造成一個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民族文化得到有效傳承與彰顯的民族現代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