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發展駛入快車道
滴滴出行發佈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希望到2030年能夠實現完全意義上的無人駕駛;美團3年內要在北京順義區部署1000輛自動駕駛配送車……近來,關於“自動駕駛”的消息不斷。在這條極爲火熱的“賽道”上,除了車企,互聯網和科技企業也紛紛壓下重注。
這是今年智慧交通發展駛入快車道的一個縮影。在加快交通強國建設的頂層規劃下,“十四五”這一領域將迎來更大的熱潮,催生新機遇和新模式。
多巨頭看好自動駕駛
幾年前,應該沒有多少人能想到,滴滴、百度、美團、華爲等不同行業的巨頭將在“車”這個領域成爲對手。
11月16日晚間,滴滴出行舉辦“滴滴開放日”,正式發佈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
“過去滴滴致力於優化軟件,未來十年將會同步優化軟件和硬件,快速迭代。我們預測,到2025年,共享汽車有望在滴滴平臺普及超過100萬輛,新的迭代版本能夠搭載滴滴自研的無人駕駛模塊;到2030年,希望去掉駕駛艙,能夠實現完全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如是暢想。
而就在11月12日,滴滴自動駕駛公司宣佈獲得上海市新增自動駕駛測試路段牌照,成爲第一個在上海獲得三個測試區牌照的公司。據介紹,目前滴滴自動駕駛已經獲得上海、北京、蘇州、合肥、美國加州等地的道路測試牌照。
同樣在11月12日,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美團副總裁、自動駕駛負責人夏華夏表示,美團3年內要在北京順義區部署1000輛自動駕駛配送車。
在北京、長沙和滄州等地,百度的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已經試乘運營。滴滴在上海的自動駕駛出租車試乘,目前報名試乘體驗人數已達數萬。
華爲也加入賽道,在日前Mate40的發佈會上推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HI”。
在互聯網和科技企業紛紛壓下重注的同時,車企也在加快步伐。例如,北汽集團表示要在2024年量產L4級自動駕駛;長安汽車則表示將在2022年前逐步實現L4級、L5級自動駕駛車型的量產。
根據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發佈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2025年L2級、L3級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將佔我國汽車總銷量的50%,2035年後將開始應用L5級自動駕駛。
這一系列目標和計劃的實現離不開巨大的投入。有業內人士表示,自動駕駛從技術研發到各種裝備零部件採購,再到落地測試,無一不需要“燒錢”。在當下未能實現商業化運營的階段,資本的輸血不可或缺。
今年5月,滴滴自動駕駛公司獲得軟銀願景基金領投的5億美元。11月6日,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宣佈獲得2.67億美元的C輪融資,目前已融資超過10億美元。
智慧交通發展駛入快車道
自動駕駛“賽道”的火熱,是智慧交通發展駛入“快車道”的一個縮影。
去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同時要求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研發,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產業鏈。
今年8月交通運輸部印發的《關於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勾勒出詳細的路線圖,首當其衝的是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以智慧公路、智能鐵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民航、智慧樞紐等爲載體,體現先進信息技術對行業的全方位賦能。
一系列項目隨之多點開花:近日首個5G全場景應用智慧港口項目在廈門港落地;深圳地鐵全自動運行試驗中心開工;智能高鐵新標杆京雄城際鐵路將於年底全線開通……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28日,約698.61萬輛道路營運車輛已經安裝使用北斗系統,佔運營車輛的96%;3.14萬輛郵政快遞車輛安裝了北斗系統,佔比88%;1369艘公務船舶安裝了北斗系統,佔比75%;約300架通用飛行器使用了北斗系統,佔比11%。
相關企業也在密集佈局。例如,繼今年9月發佈升級後的智慧交通戰略“We Transport”後,騰訊11月10日發佈地圖產業版WeMap,從交通一張圖出發,基於對人、車、路、地、物的時空感知、數據管理、智能分析和可視化能力,提供歷史溯源、實時感知和時空推演等智能服務,爲智慧交通行業建設、管理、營運和服務提供支撐。中國聯通、中國電科等也紛紛基於自身的技術推出智慧交通相關解決方案。
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春耕表示,將繼續在交通行業更多領域推廣應用北斗導航系統,實現北斗導航在交通行業全覆蓋。同時,積極支持北京、上海、河北等地圍繞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相關智慧交通的前沿領域開展試點。
交通強國建設將掀起更大熱潮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地方也出臺相關政策對智慧交通建設進行全面部署。例如,河北省交通廳印發文件,提出到2022年,智慧交通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基本建成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中心體系,實現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數字化、信息基礎集約化、行業治理現代化、運輸服務一體化。
北京交通大學中國交通運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歐國立認爲,交通強國建設應當把智慧交通作爲主要發力點。智慧交通市場龐大,城市軌道交通、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交通、航海、航空等都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未來,汽車製造業、汽車服務業、交通運營服務、互聯網、信息服務、智能交通等行業的跨界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
在歐國立看來,我國的高速公路發展、城市化進程等,使得ETC、電子停車指引、電子自助付費、智慧路側停車、智慧停車場、立體停車庫、共享停車、新能源充電樁等方面具有巨大需求。智慧交通建設將在基礎設施智能化、生產組織智能化、運輸服務智能化、決策監管智能化方面取得進展。
中國公路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文傑表示,未來交通的建設場景、運維場景和服務場景,都會在信息技術、數字經濟發展下發生巨大變化,創造新的機遇、新的模式。
中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自動駕駛是目前人工智能技術中最前沿和涉及面最廣闊的方向,2023年至2025年將會出現由科技巨頭和初創企業主導的L4-L5量產落地和變現。自動駕駛“場景爲王”的路徑已初顯端倪,由此衍生出自動駕駛出租車、自動駕駛貨運卡車、半封閉場景微循環和最後一公里物流配送等四大場景。(記者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