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城半年受理市民熱線9.6萬件
今年上半年,東城區受理市民熱線訴求9.6萬件,平均響應率96.40%,解決率90.97%,滿意率91.98%,綜合成績全市排名第三,拖欠工資、居家養老保障問題、羣租房、預付式消費退費問題等訴求量下降超過10%……東城區近日亮出上半年“接訴即辦”“每月一題”成績單,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爲契機,多項民生痛點難題得到緩解。
東城區區委常委、副區長陳獻森介紹,圍繞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東城區不斷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變革和創新,緊緊圍繞“每月一題”,依託“接訴即辦”機制,在主動治理、未訴先辦上下功夫,辦好羣衆身邊的事。東城區主動加碼,結合市級“每月一題”計劃,在27個問題基礎上,結合東城區工作實際,把違法建設、房屋修繕、物業服務不規範、供暖,4類主題10個問題增補進來,形成“27+X”清單。
有了這個“綱”,東城區打出“組合拳”。頂層設計上,成立區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接訴即辦”改革專項小組,每週組織相關部門對接訴即辦“每月一題”進行調研和召開推進會。爲了壓實責任,這些問題明確了10個主責單位和49個配合單位。主責單位按照方案、計劃和清單列出重點民生項目清單。爲掌握工作動態,東城區還創建“每月一題”週報,對28個問題進行統計分析,下發未解決和不滿意問題臺賬,對問題臺賬持續跟進,督促落實。
陳獻森重點介紹了東城區在“每月一題”工作中探索出的“一網情深”工作模式,“一”即建立一套動態適應的體制機制,區級高位協調督導,層層傳導壓力;“網”即依託網格一體化平臺,線上線下全面收集羣衆訴求、分級分類納入網格化管理平臺流轉處置、市區統一考覈評價;“情”即推廣應用親情工作法,解決人民羣衆的煩心事、揪心事和難事;“深”即深入開展主動治理,對共性問題集中力量予以突破,實現解決一個問題帶動一類問題解決。這套工作模式日漸成熟,成爲破解難題的利器。
上述措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陳獻森給出一組數據,2021年上半年,東城區受理市民熱線訴求9.6萬件,其中市級有效回訪3.3萬件,平均響應率96.40%,解決率90.97%,滿意率91.98%,綜合成績92.80,全市排名第三。部分熱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比如拖欠工資問題,6月份相比1月份解決率上升25%。房產中介、垃圾清運不及時、街頭遊商佔道、養老機構收費、下水管道堵塞、羣租房、停車秩序差等一批久拖未決的熱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同時,難點問題訴求量有所下降,截至6月底,房產中介、拖欠工資、養老機構收費和服務問題、居家養老保障問題、普惠幼兒園入園問題、教育培訓機構規範管理問題、預付式消費退費問題下降超過10%,成效明顯。
在這些成績的基礎上,陳獻森介紹,東城區下一步將堅持“回頭看”,鞏固成果,防止問題反彈回潮。此外,將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把解決問題過程中形成的典型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化下來,探索形成一批着眼長遠、完善解決民生問題的工作機制,推動爲羣衆辦實事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
案例
緩解停車難 新增共享停車位814個
家住東城區崇東大街6號樓的張靜,以前每天的下班時間要提前出門,給孩子佔車位,如果沒佔到,孩子就得碰運氣找車位,小區狹窄的院內,車輛雙向行駛,轉一圈頗費周折。
張靜所在的崇文門東大街6號樓和8號樓,始建於70年代,共有720戶,並未建設地面或地下停車場,現有車輛240餘輛,停車需求極大。這不是個例,東城區城管委副主任胡向軍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全區居住類停車位7.8萬個,居住停車泊位缺口5.6萬個。全區90%以上居住區是嚴重缺少停車資源的區域,特別是歷史文化街區、平房區和老舊小區,停車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小區周邊道路停車資源不足問題被納入“每月一題”,重點攻關。胡向軍介紹,東城區在多個方面對症下藥,其中在深入挖潛建設停車設施方面,對居住區內部資源進行挖潛,因地制宜新增車位,對有條件的既有停車設施進行“平改立”等;在積極開展有償錯時共享方面,今年上半年,東城區新增共享停車位814個,其中朝陽門銀河SOHO地下停車場新增90個、崇文門外街道哈德門廣場新增50個、東華門街道普度寺地下停車場新增50個,緩解居住區停車難問題;在紮實開展停車居住認證方面,進一步挖潛、開放城市道路路側停車資源,截至目前,共開放98條道路的6598個車位,供給居住停車,完成10640個居民車輛認證工作。
具體點位的停車難問題也有了破解之道,東花市街道城管辦副主任劉暢介紹,針對崇東大街的停車問題,東花市街道購置了樓側停車場進出道閘,並安裝攝像頭,設置保安崗亭,讓居民有地兒停車。街道還主動和區城管委協調,將此處樓側停車區域設置爲街道自治停車場,並引入專業停車公司進行管理,還將小區內的雙向行車道改爲單向道路。通過這一系列措施,小區的停車難問題得到緩解,張靜也終於擺脫了日常“佔車位”任務,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文/記者 李澤偉 攝影/記者 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