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345熱線“智能服務”提升受理效率 平均4.8分鐘完成一件工單錄入
原標題:北京12345熱線“智能服務”提升受理效率(引題)
平均4.8分鐘完成一件工單錄入(主題)
北京日報記者 任珊
截至下午3點,當日受理市民來電已超過4萬件;豐臺區看丹街道承辦量20件居第一;市場管理類訴求佔了“大頭”……北京市市民熱線服務中心大屏幕上跳動的實時數據,反映着羣衆的“急難愁盼”,也體現着接訴即辦的速度。
今年1月至9月,北京12345熱線已受理1771.5萬件羣衆來電。面對海量民生大數據,北京升級“智能服務”,提升話務員受理、派單、回訪效率,探索打造一條全智能的貼心熱線。
走進北京12345熱線受理大廳,一片繁忙,話務員坐在工位上接聽電話,處理工單。記者看到,每名話務員面前“一機雙屏”,一邊是電話接聽系統,另一邊是智識庫查詢界面。
“12345熱線平均每天受理7萬餘個來電訴求,爲了讓話務員接得快、派得準,我們上線了集智能知識跟隨、智能轉寫、智能填單功能於一體的智能坐席助手系統。”北京市市民熱線服務中心信息宣傳處副處長杜憲法介紹。
“我兩年前在一家培訓機構充過卡,但後來機構跑路了……”“機構叫什麼?什麼時候交的錢?您一共充了多少?”在一問一答的語音來往中,智能助手能快速提取姓名、電話、地址等信息,一通電話結束,一個工單也就填完了。
記者注意到,坐席助手能將市民與話務員通話內容實時轉寫成文字,並實時展現在輔助屏幕,話務員可以通過簡單編輯內容後生成工單,提高填單效率。另外,該系統還能通過對話內容,實時智能推薦知識庫條目,輔助引導話務員解答,省去了話務員手工搜索知識庫的操作步驟。
杜憲法介紹,目前,通過智能來電意圖識別、智能分類推薦、智能地址標準化等技術手段,可以輔助1710名話務員受理來電,他們的工單錄入速度由7.2分鐘/件提升到4.8分鐘/件,用時降低33%,顯著提升了來電受理效率。
智能服務的升級也體現在回訪上。今年,熱線中心試點推出了智能回訪機器人,可根據預設的任務對市民進行訴求響應率、解決率和滿意率回訪。
經過5年多的實踐探索,12345市民熱線已經成爲數據富礦——彙集了1.47億件羣衆訴求記錄、300餘萬條企業法人數據和7000多個社區(村)點位信息,這些都是賦能城市治理的寶貴財富。
杜憲法說,熱線中心正在通過定製類、應急類、分析類等數據的分析,參與北京城市治理。比如:定製類數據主要是爲各區各部門優化調整政策措施提供參考;應急類數據將帶有苗頭性、風險性的訴求,及時提供至相關部門,提高預警處置能力;分析類數據主要建立完善行業訴求畫像功能,常態化開展接訴即辦工作體檢,提前預判季節性、週期性、規律性問題。
“我們已經建立了以訴求量分析、類別分析、地域分析、城市問題臺賬爲主要內容的大數據分析決策平臺,搭建多個應用分析場景,高頻事項和高發區域一目瞭然。”杜憲法說,未來將通過數據系統化集成和智能化管理,不斷提升接訴即辦數字化、智慧化水平。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