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蓋茨也曾到國會作證 對小扎有何啓示?

(原標題:The Dot-Coms Were Better Than Facebook)

本站科技訊 4月16日消息,《大西洋月刊》刊文稱,近日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聽證會引發了巨大的關注,20年前,也有一位備受矚目的科技公司高管國會前作證,他就是比爾·蓋茨。當年的聽證會對現在的Facebook有什麼啓示呢?那時候互聯網與現在又有什麼不同呢?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20年零1個月前,時任微軟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比爾·蓋茨(Bill Gates)首次在國會露面。在向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作證期間,蓋茨反駁了他的公司是壟斷公司的指控。

老布什(George H.W. Bush)政府執政以來,針對該公司的反壟斷調查一直持續了近10年之久。微軟PC操作系統的廣泛普及引起了人們最初的擔憂,但微軟攜Internet Explorer進入網絡瀏覽器市場之舉,引發了進一步的擔憂。鑑於微軟Windows當時市場佔有率高達90%,政府和業界擔心該公司會利用這一強勢地位來收取費用,或者控制互聯網的入口。那時候,互聯網已然是個人商業用途很重要的一個新工具。

那些聽證會已經過去了很久,但時至今日仍然值得我們重溫。猶他州參議員奧林·哈奇(Orrin Hatch)在微軟作證時擔任參議員司法委員會主席;二十年後,哈奇就Facebook的商業模式上詢問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首席執行官給出了引人發笑的回答:“參議員,我們做廣告。”

自1998年以來,科技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年,受審的是一家計算機軟件巨頭的壟斷力,而不是一家個人數據管理不善導致民主被破壞的全球社交網絡。當時要解決的問題不只是在反壟斷的層面上管制微軟,還涉及確保計算的未來不受一家公司的控制,尤其是在互聯網將如何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問題上。

但是,自蓋茨出席聽證會以來,計算的角色發生了變化。計算機不再是人類生活的僕人,它反而開始成爲人們生活的目的。這是當今科技行業的核心問題,而數據隱私監管本身並沒有解決該問題的希望。

當時,不只是國會議員對微軟不滿。與微軟競爭的科技公司的領導者也對該公司的體量頗有微詞。認定微軟擁有壟斷地位的公司包括,首個熱門網絡瀏覽器的製造商網景,以及上世紀90年代初開發了Java平臺的計算機服務器公司Sun Microsystems。Sun的首席執行官斯科特·麥克尼利(Scott McNealy)提供了這個證詞:

“我們認爲,如果不受約束,微軟利用其所擁有的壟斷地位,可能會進入銀行、報紙、有線電視、廣播、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應用程序數據庫瀏覽器等領域。凡是你能說出的領域,都有可能。”

麥克尼利擔心科技行業的整合是沒錯,但不應將微軟視作罪魁禍首。快進到20年後,扎克伯格也被問到類似的問題:Facebook是一家媒體公司嗎?金融服務公司?應用程序公司?在蓋茨作證時,谷歌還只是斯坦福實驗室裡的一項實驗,如今提供寬帶服務,並擁有YouTube這一新型的廣播媒介平臺。而Sun公司則已不復存在。它在2009年被甲骨文收歸門下。Facebook現在佔據了Sun的舊園區。

但在1990年代,很難預見麥克尼利所擔心的微軟可能會確立的統治力,會被當時尚不存在的一些初創公司取得。1994年,美國司法部要求微軟不要利用其在操作系統的主導地位打壓市場競爭。一些反對者認爲這只是政府對微軟的輕微責罵,但政府也有干預微軟將捆綁包括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在內的互聯網服務軟件捆綁在Windows系統裡的計劃。在該反壟斷案件中,經過曠日持久的的裁決和上訴——包括試圖拆分公司的失敗嘗試——政府和微軟最終在2001年達成和解。

那些年裡還發生了其它的一些事情。從1994年到2001年,商業互聯網興起。網景Netscape Navigator瀏覽器於1994年12月面世。到1999年,數百家科技公司上市,其中一些公司在上市第一天就飆漲了7倍。到2000年3月,互聯網泡沫開始破裂,到那一年年底,科技股板塊足足蒸發掉了1.7萬億美元。接着是9/11事件,然後是安然(Enron)和世通(Worldcom)的醜聞曝光。到2002年9月,涵蓋大多數科技股的納斯達克指數較2000年的高點暴跌了近77%。

一些長期的倖存者勉強度日,其中包括亞馬遜、eBay和雅虎 (直到最近)。但這一時期的主調是新貴們揮金如土。像Pets.com和eToys.com這樣的公司募集了大量的資金在網上銷售商品。像Lycos、GeoCities和廣播公司這樣的內容門戶網站紛紛被高價收購。像Webvan和Kozmo.com這樣的便利網站提供幾分鐘內配送食品雜貨和零食上門的服務——Kozmo甚至免費配送冰淇淋。互聯網公司們肆意揮霍,豪砸數百萬美元舉辦聚會活動,佈置奢華的辦公室,投放價格不菲的超級碗廣告,所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淨運營虧損。

但是,儘管互聯網繁榮期催生了過分奢靡的現象,但它也造就了不少不起眼的成功故事。在這些年裡,企業、機構組織、政府和社區都相繼觸網了。電子商務現在已然不是什麼新鮮概念,但在那段時間裡,在電腦上購物的概念站穩了腳跟。關於商業、文化或公民活動的信息可以直接從家裡獲得。在網上訂購有線電視服務,支付水電煤氣費用,預訂機票和酒店房間,均成爲了可能。要想實現這一切,運行復雜且老舊的系統的大型機構必須要配上互聯網依託的新服務器和瀏覽器基礎設施

對於我們這些曾在這一時期致力於解決這類問題的人來說,該項努力與現在建立和維護一個應用程序或網站可以說全然不同。大部分的工作都涉及到如何讓互聯網適配人們和互聯網誕生之前的系統。

在出版工作流程融合之前,報紙和雜誌的內容管理軟件在拷貝和排版上必須要聯合老式的系統,這些是無法爲某種新潮的網站顛覆的。預訂、擔保和倉儲系統必須與運行在大型機上的服務進行交互,有的服務運行的軟件甚至有幾十年的歷史。即使是簡單的“brochureware”網站,也需要讓印刷、廣播通信和營銷的標準適配更有限的網絡的容量

當網絡服務深入到網頁以外的範疇時,它們變得更像技術諮詢運作,而不是互聯網的狂熱夢想。數據庫模式必須要與內部管理員協商;它們的設計可能適用於低容量的內部使用,但不適用於實時的高負載情況。金融系統必須針對安全可靠的接入進行改造。毫無頭緒的高管、中層管理者、區域運營商和客戶必須要得到安撫和良好的服務。像Razorfish這樣的網絡諮詢公司跟Pets.com一樣恣意揮霍,但是這些組織機構確實爲企業、政府和組織解決了問題。它們的工作是,讓計算機適配世界上原有的基礎設施,併爲之效勞。儘管這些公司時不時會舉辦奢靡無度的聚會,隨便派發股票期權,但它們也做好了它們的本分工作,其互聯網工作很大程度上是服務工作。

與互聯網繁榮時期重合的千年蟲問題(注:亦稱Y2K,將年份定爲兩位數的軟件中的日期編碼,當2000年開始時,許多計算機將日期誤讀回1900年),強化了那一價值。過去幾年的新年前夜,Twitter的用戶們對1999年出售的新電腦上的一張舊的百思買警告貼紙進行了嘲諷。“記住:在午夜前關掉你的電腦。”它寫道。這整件事今天看來很愚蠢。但在千年蟲問題出現前的幾年裡,成千上萬的軟件開發人員都在努力確保幾乎每個組織機構中的關鍵系統都不會出現問題。如果成功的話,他們的工作都不會再被看到或聽到——事實並非如此。千年蟲是科技諮詢行業發展的助推力嗎?也許,但不盡然。無論如何,人們對它的響應方式——嚴肅認真的規劃、投入和關注——與人們現在對於全球技術問題的思考方式並無二致,包括Facebook在其平臺上處理個人數據的方式問題。如果它現在發生,那麼千年蟲將被視爲甩掉過去愚蠢而無價值的東西的機會,而非針對原有的服務和安全體系進行改造的機會。

當然,所有的這些工作仍在進行。你的銀行、電力公司和航空公司仍然需要讓它們的內部系統適配網站和應用程序。舊的大型主機仍然需要升級更新以便適應新系統。但那種勞動並不處在技術進步、雄心壯志或財富的中心。取而代之的是,舊的模式通過新方法尋求顛覆和替代,與此同時技術基本上能夠爲自己服務。Facebook、谷歌、Instagram和Uber等都是大規模且複雜的產品,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建造和維持運營。但它們也是尋求獨立於或者重塑世界,而不是與之合作運營的組織。Facebook當前的醜聞是一場關於數據信任和誠信的危機。但更廣泛地說,這是一個地方主義的危機。該公司沒有費心去評估它在這個世界可能會被如何使用,跳出自己的預期,並相應地設計它的系統來加強防備。

當老一輩人哀嘆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的互聯網不復存在時,他們往往會談到互聯網的去中心化基礎設施本應給公民生活帶來的開放性、自由和個人主義。沒有“守門員”!沒有中間商!任何擁有網絡服務器的人都可以成爲他們所選擇的行業的領導者。就連蓋茨在1998年的參議院聽證會上也提到了這個想法,“互聯網的開放性是它的架構與生俱來的。”

那些理想總是有嚴重的缺陷,因爲任何人都可以直接接觸到任何人,危險、欺騙和剝削必然會隨之而來。在某種程度上,這個錯誤導致了Facebook當前的危機,因爲一個僅僅想到通過“連接人們”就能創造福祉的組織,永遠無法想象它的意圖可能會帶來傷害。

然而,或許更應該爲計算不再作爲僕人,反而成爲人類的主人而哀嘆。這是蓋茨1998年在國會作證和扎克伯格2018年在國會作證之間的這些年很重要的一點變化。當初,電腦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捲入了現實世界的行爲活動,它們在人們的那些線上活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的潛力足夠明顯。通過確保行業競爭爲創新掃清道路,在當時來看並不是什麼壞主意,儘管微軟在反壟斷和解中受到的影響微乎其微,後來誕生的創新者變得更加危險,且在反競爭方面絲毫不遜色於微軟。科技世界仍然依賴微軟,但它也將微軟視爲已經輝煌不再的老牌軟件和商業服務供應商

與此同時,互聯網繁榮期的諸多失敗概念——包括最滑稽的一些項目——在幾十年後卻死灰復燃。Instacart在Webvan倒下的地方崛起。Kozmo被替換爲Uber Eats和它的同類產品。當然,谷歌取代了Lycos、Inktomi和AltaVista,甚至雅虎。Spotify、Pandora以及其他一些公司,重新振興了讓馬克·庫班(Mark Cuban)一躍成爲億萬富翁的網絡廣播服務Broadcast.com公司背後的概念。MySpace和Friendster在Facebook和Twitter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回頭來看那些先驅者,有的人感嘆當初做得太早了。可以肯定的是,取得運營那些服務所需的規模和基礎設施那時候要更加困難,甚至不可能取得。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得出這樣的結論,即人類活動在計算機的作用下被另一種人類活動替代,會讓事情變得倒退。它假定,所有的事情最終都變得要與計算機交互,而人類的努力除了向它們讓步之外別無選擇。如果正如網景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風險投資家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所說的,“軟件在吞噬世界”,那種狼吞虎嚥會被認爲是一件好事,是財富和權力的標誌,因此也是進步的標誌。

就連國會似乎也對此事聽之任之。扎克伯格的聽證會表明,立法者可能至多會對像Facebook和谷歌這樣的公司實施消費者數據隱私監管。那是一個好主意,美國卻遲遲沒有落實。但它也假定,Facebook已經是美國乃至世界的公民的正解——一個太大而不能倒的組織,其最佳選項是進一步增長和鞏固自身的地位。誰能想象沒有Facebook,沒有谷歌,沒有亞馬遜,沒有Uber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計算技術不再希望通過橋接網絡整合組織機構的運營流程與人的目標。現在它的目標是制定條款決定哪些目標和流程可以執行,用計算機取代世界。

我們很久以前就不再把那個世界稱爲“現實世界”了,不再覺得它與和它交互的、提供強化技術的虛擬計算世界是分開的。也許那是個錯誤。(樂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