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魅力杭州”丨小企業與“打來的”洋技師
新華網杭州11月12日電(記者侯強)初冬的富春江在流經富陽時靜謐而低緩,泱泱江水波瀾不驚地向東流去,而在江邊一處無名小碼頭上,停泊着的一艘白色流線型豪華遊艇則分外惹眼,船頭微翹,艇身剛挺,一股躍躍欲試擊濤破浪的氣勢騰然江上。
此處碼頭位於杭州市富陽東洲工業區內,富春江畔,是杭州華鷹遊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鷹公司)的一處遊艇試航的出發點,遊艇從這裡可沿江而下,出錢塘入杭州灣,直面浩瀚的大海。
“走進魅力杭州”央媒採訪團調研的第一站來到華鷹公司,這是一家從生產划槳式運動賽艇發展到研發設計製造雙體動力遊艇的民營企業。一家當初只能製造手動划槳小船的小作坊,是怎麼發展到可以批量製造高度自動化、集成化遊艇的?
華鷹公司副總經理金音“一言道破天機”,聘請外國專家做技術指導,引進人才與培養人才相結合,立足自主。
華鷹公司的第一位外籍專家是一位來自德國的造艇大師,名叫克勞斯,曾任國際賽艇聯合會器材委員會主席。金音說,上世紀90年代的華鷹還是一家位於富春江邊的小作坊,怎麼可能請得動這樣一位在賽艇界聲名顯赫的大師,與其說是請來的,還不如說是“打來的”。
這要從華鷹公司創始人熊樟友的一次“莽撞”的參展經歷說起。1994年年底,熊樟友帶着用木頭造的賽艇到美國印第安納州參加展覽會,沒想到,在展會上被德國同行投訴抄襲設計。時任國際賽艇聯合會器材委員會主席的克勞斯來到華鷹公司的展臺進行評判。評判的結果是:華鷹公司侵犯了對方的知識產權,面臨撤展處罰和一大筆罰款。
捱了罰的熊樟友並不服氣,他找到克勞斯“喊冤”:賽艇的樣子都差不多,我們中國的木匠老師傅看一眼就能做出來。克勞斯反駁稱,無意侵犯知識產權也不行。熊樟友滿腹委屈地說,“我們國家也想發展賽艇運動,可是歐美企業生產的賽艇太貴,我們怎麼買得起?買不起艇,賽艇運動又怎麼在中國普及?”
熊樟友的這番話觸動了克勞斯。
克勞斯一直希望在發展中國家推廣賽艇運動,也有意將制艇技術傳授給發展中國家,以助力這項水上運動的普及。熊樟友瞭解後,當即向克勞斯發出邀請,希望他擔任華鷹公司的技術指導。
1995年初,克勞斯應邀來到了富陽,幾番考驗熊樟友之後,決定幫助華鷹公司製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賽艇。
從此,克勞斯每年都會到華鷹公司進行技術指導,每次都會待上幾個月。在卸任國際賽艇聯合會器材委員會主席後,克勞斯乾脆當起了華鷹公司的賽艇技術總監,協助華鷹公司不斷提升賽艇產品的品質。
在克勞斯的幫助下,華鷹公司現已發展成爲全球規模最大的賽艇製造企業,年產各種比賽用艇達數千條之多。更值得驕傲的是,華鷹公司製造的賽艇成爲雅典、北京、倫敦、里約四屆奧運會賽艇項目的官方唯一指定用艇。
延攬國際技術人才 “不閉門造艇”
華鷹公司在遊艇產業升級上,始終堅持走“開門辦企業,面向全球納賢才”的發展道路。金音介紹說,在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海外訂單歸零的陣痛後,華鷹深刻地認識到,爲國外品牌做貼牌代加工終將沒有出路,必須走產業升級、自主研發、創自主品牌之路。在這個過程中,掌握核心技術的人才短缺,嚴重製約着企業自主發展。
爲此,華鷹公司創建了遊艇研究院,開啓了全球引智計劃。除了聘用克勞斯外,還引進了來自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波蘭等國家制艇行業的高端人才13名,其中9人負責遊艇研發,4人負責賽艇研發。
杭州華鷹遊艇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角。新華網記者 侯強 攝
央媒採訪團在華鷹公司的生產車間裡,見到了正在忙碌的兩位外籍工程師:一位是負責遊艇模具製造,來自澳大利亞的約翰•查爾斯;另一位是負責遊艇電控系統,來自波蘭的斯拉維克。
約翰自2008年來到中國後就再也沒離開過,還娶了中國姑娘,今年女兒 10歲、兒子8歲。此前,他們一家四口一直都在珠海生活。爲了追求更大的個人發展,約翰在2018年來到杭州加入華鷹公司,工作期間吃住在廠裡,每月還能從公司獲得額外的長假回珠海探親。對此,約翰很滿意。
斯拉維克則是在2019年來到杭州工作。2019年底,他帶着妻子去英國過聖誕節。中國暴發新冠疫情後,他原本十分擔憂,不敢返回中國。對此,金音做了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用視頻方式介紹公司的種種防疫措施,最終打消了斯拉維克的顧慮,並於今年3月底返回中國。經過14天隔離,斯拉維克重新投入工作。他慶幸地說,“幸虧我及時回到了中國,要不然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恢復正常生活。”
斯拉維克能順利地返回中國,這背後也傾注了杭州市外國人才管理部門大量細緻具體的工作。疫情期間,杭州市及各區兩級科技局一直致力於幫助轄區內的企業做好外籍人才的服務工作,爲外國專家來華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周到細緻的服務。
在杭州,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管理部門,都形成了“人才聚則產業興”的共識。華鷹公司逐步發展壯大的過程恰好詮釋了這一共識,藉助外籍專家的技術力量,在自立自主發展的基礎上,小企業也越來越具有國際視野,也越來越變得自信,越來越敢闖。富春江水終將向着大海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