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大數據是長期投資 IEK魏伊伶:企業勿短視近利
大數據(Big Data)應用已成產業趨勢,不少企業都有意導入大數據,提升競爭力。長期研究大數據的工研院產經中心(IEK)分析師魏伊伶認爲,大數據無法在短時間內,爲業績成長帶來明顯效果,企業不該抱持「短視近利」心態,而應將之視爲一種長期投資。
魏伊伶強調,「要做大數據,企業文化很重要!」高層主管必須全力支持公司導入大數據,畢竟對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及公司業務都有深入瞭解的人才,相對較少,因此各部門間一定要緊密合作,「IT部門要找到合適的技術,業務部門則應提供相關資料,跨部門合作是第1要務。」
導入大數據,必然會獲利?魏伊伶表示,企業導入大數據,還是得承擔一定程度的風險,希望在短時間內看到效益的心態,不利大數據應用,應把大數據視爲一種長期投資,纔有機會達到預期成效。
國內的大數據應用,仍在起步階段。魏伊伶說明,就算是IT能力不錯的公司,也要花點時間,才能弄懂Hadoop(巨量資料分析技術);此外,同時瞭解技術與公司業務的跨領域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條件。
魏伊伶說,和美國相比,包括臺灣在內,許多國家在大數據相關軟體的開發上,腳步確實較慢,不過「很多技術工具都是open source(開放原始碼),就看公司願不願意投入資源去做。」她舉例,導入大數據已有相當成效的臺積電,也是花了3到5年時間,甚至送員工前往美國受訓,纔有今日的成果。
魏伊伶分析,導入大數據的技術門檻、成本都偏高,中小企業不見得有能力或意願,投入大數據應用,高科技產業則相對積極;值得注意的是,大數據畢竟不是「買回來就可以用」的商用軟體,企業除應具備良好IT能力外,也要很清楚導入大數據的目的爲何,才能靈活、有效地運用。
▼魏伊伶於2008年取得英國Durham University企業管理碩士,自2009年起,擔任工研院IEK分析師,研究領域包括資訊軟體、Big Data、雲端運算、基礎資料中心、WiMAX,以及服務業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