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出國研學熱 “教育旅遊”如何遊學兼得?

近年來,不少家長們選擇利用暑期讓孩子走出國門,開闊視野,增長知識,中國海外研學旅行市場越發火熱。對於火爆的出國研學熱,專家表示,家長需理性選擇,準備充分,而業內人士則呼籲規範市場發展。

出國研學旅行市場火熱 美國線路預定爆滿

近日,一則孩子向母親抱怨“全班只有我還沒有出過國”的新聞引發衆議。而孩子之所以抱怨,是因爲其所在的小學班級同學大都有海外研學經歷,自己沒能去覺得“丟人”,但研學的費用又讓母親犯了難。

孩子嘴裡“全班只有我還沒有出過國”的背後,是近年來中國中小學生中興起的海外研學、遊學熱。

有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現有K12階段(即幼兒園-12年級)學生在1.8億,遊學、夏令營參與比例預計在5%左右,近1000萬人次。這其中,越來越多中國家庭青睞去國外參加遊學、營地旅遊市場潛力巨大。中國赴海外研學的主力軍以青少年爲主,且研學風潮正日益低齡化。

長期在美國工作生活周博,目前就是研學項目“美國天才營”(talent pier) 的合夥人。據他介紹,今年6至8月份以來,他所在的團隊已接待近8個團,每個團的學生人數有100多人。

記者在諮詢國內某旅遊平臺的研學旅行項目時,也同樣得到“線路火爆”的迴應,目前歐美國家的研學旅行已全線爆滿,現在如需預定,最快也得等到9月份以後。

研學火熱:家長心存憂慮 業內人士籲市場要規範

伴隨着中小學生出國研學旅行火熱,不少家長願花出高價,爲子女的教育打開國際視野。

在北京工作的馮璐(化名)最近也有了這樣的打算,但看着自己才上5年級的孩子,她心理泛起嘀咕:“參團的學生萬一年齡段不分,課業水平不一,孩子跟着團裡的朋友學壞了,那就不好了。”

而對於目前市面上的研學機構,馮璐也擔心其中是否存在貓膩,怕自己被坑。馮璐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曾送孩子出國研學的的李峰(化名)就有這種被坑的遭遇。

懷着讓孩子眼界、長見識的初衷,去年,李峰給8歲的兒子報名了日本的研學項目,10天時間,花去18000元人民幣。

研學結束,李峰認爲這個錢花的有點冤:“住宿條件不好,學習交流的效果也沒有達到,時間全浪費在坐大巴車上了。”

據李峰描述,孩子在日本研學期間,住宿並不像事前項目介紹的那樣住酒店,而是7~8個孩子擠在一個房間,且房間都定在距離市區較遠的地方,故白天大量時間都花在了趕路上。

而最令李峰不滿的,是兒子出國研學的交流學習目的沒達到。李峰表示,雖然項目裡寫了去日本的小學交流,“但這家小學所有學生加起來還不到60人,知名度也不高,我不覺得這樣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周博作爲長期在美國進行研學項目的從業者,他也對記者坦露,目前國內一些國外研學平臺的確存在亂象,國內快速興起的出國研學市場亟待進行規範。

“一些平臺所說的研學,其實就是去大學裡參觀一圈,還有機構所謂的教學,就是在海外旅遊的基礎上,再在國外給學生隨意報個培訓班,敷衍了事。”

周博說,研學是探究性學習與教育性旅行的融合,要兼顧“遊”與“學”,研學項目要讓孩子的海外之旅有真收穫,讓家長的教育投入有真回報。

專家:選擇出國研學,家長需理性選擇、充分準備

針對研學旅行,教育部等11部門在2016年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而針對出境研學,教育部早在2014年就已下發《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指南(試行)》。

在這份指南中,境外研學旅行被界定爲,根據中小學學生的特點和教育教學需要,在學期中或者假期以集體旅行和集中住宿方式,組織中小學學生到境外學習語言和其他短期課程、開展文藝演出和交流比賽、訪問友好學校、參加夏(冬)令營等開拓學生視野、有益學生成長的活動。

按照《指南》,境外研學旅行的活動時間和地點,應充分考慮中小學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承受能力,一般小學生不宜超過3周,中學生不宜超過6周。每次活動安排不宜超過2個國家,每個國家的參訪城市不宜超過4個。

對於當前國內的出國研學熱,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孫雲曉中新網記者表示,海外研學的行爲是值得肯定的,這有助於讓孩子打開眼界,拓寬視野,接受促進中外人文交流的一種良性的教育方式。

但孫雲曉也提醒家長,面對海外遊學熱,家長應該理性選擇,和孩子一起進行論證,討論到底需要去哪裡,用什麼方式去學習。

“到了國外,孩子應該看什麼,體驗什麼,用什麼方式生活,準備工作越充分,孩子收穫越大。” 孫雲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