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故宮,着裝的包容開放和文化尊重如何平衡

近日,以哥特暗黑美學、前衛設計聞名的美國知名設計師瑞克•歐文斯與妻友參觀故宮,事後同行友人在社交媒體上稱他們因着裝問題被安保人員勸離,其對此表示不滿,引發爭議。故宮博物院工作人員昨日表示,對遊客服裝沒有特別要求,“只要不要太誇張就好”。

從網上的照片看,這幾位遊客的造型確實頗爲誇張,更像是一種特殊場合下的T臺着裝。所謂“暗黑美學”,自然會對常規審美產生衝擊,所以這種着裝被很多人視爲一種冒犯,是對文化的不尊重。

歐文斯一行在故宮留影 據南方都市報

公共場合有特殊的着裝要求,其實很常見,國外也有“dress code(着裝要求)”的說法。比如一些場合會要求着正裝,一些場合禁止穿短褲、短裙,一些場合還要求脫鞋。通過着裝來表達一種心照不宣的誠懇與尊重,是一種共通的人類心理。

故宮博物院參觀須知也有一些可以對應,比如,衣容不整者謝絕入院。

但故宮作爲一個向國內外開放的大衆景點,具體的着裝要求恐怕不那麼容易清晰界定。在輿論印象裡,故宮其實是一個相當開放的場合。參觀故宮的遊客,他們可能會身着T恤、西服、吊帶、短裙、牛仔褲;也可能身着或租或買的復古服裝,可以是漢服也可以是旗袍等等。

故宮是一個歷史古蹟,但也是個現代景點。上述的遊客裝扮,未必符合古代建築的歷史情境,但是作爲現代景點卻又是合適的,也無所謂不尊重文化。原因也很簡單,景點並不是一個純粹的歷史還原,相反,它們都只是現代空間裡的一部分。

那麼對於這樣面向大衆的景點,所謂着裝要求到底規定到什麼程度,其實頗值得研究。一個越面向大衆的場合,理論上越需要開放;但人們如果有着諸如文化寄託的因素在,那麼自然又有某種固定的行爲期待。由此,就容易引發一些衝突。

事實上遇到類似問題的不只是故宮,比如此前也發生了不少cosplay裝扮被地鐵要求卸妝的案例,也曾引發衆多爭議。地鐵同樣是一種理應無差別服務公衆的設施,那麼能否因爲着裝而拒絕一些乘客?拒絕的理由又能否成立?這些話題往往存在模糊的空間,也總能掀起討論。

在討論中有一些訴求就越來越清晰。比如有人覺得如果是恐怖裝扮可能會嚇到孩子,過於浮誇可能會引發人員聚集等。無論這些理由是否成立,但至少算個進步:最起碼開始明確標準,人們的討論有了目標,今後也有了可操作空間。

目前國內也有一些景點對着裝的規定開始明確。洛陽白馬寺明確要求着裝樸素且得體,莊重不暴露,甚至細到了“上衣的領口不要太低,衣袖不宜過短”“若身着裙裝時,長度須到膝蓋以下”;泉州開元寺也規定,“不袒胸、不透視、不奇裝異服,進入殿堂不戴帽”等等。

當然上述景點並不只是景點,還有着宗教場所的特殊色彩。但故宮這起風波是個提醒,即一些面向國內外遊客的景點,必然會面臨來自天南海北的“文化衝擊”。那麼也有必要進一步明確合理的邊界,形成共識性的着裝規範並廣而告之,在包容開放和文化尊重之間求得平衡。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