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中心黑洞撕裂氣體雲 VLT捕捉到即時景象

編號G2體雲接近銀河中心黑洞被撕裂。(圖/引用自臺北天文館網路天文館網站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德國天文學家利用歐南天文臺超大望遠鏡(VLT)SINFONI光譜儀,捕捉到首幅氣體雲接近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過程中,被黑洞強大重力的即時景象,由於整團氣體雲已經被扯碎,沿着軌道散佈長達1600億公里,使得氣體雲團的「頭」已經經過最靠近黑洞的點了,並以每小時1000萬公里的速度遠離黑洞中,「尾」卻還在接近最近黑洞點中。

這團氣體雲編號G2,是德國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天文學家Stefan Gillessen等人在2011年同樣經由VLT發現的,整團氣體雲的總質量僅有地球質量的數倍大。其軌道最接近銀河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距離約爲250億公里,大約相當於太陽海王星距離的5倍左右,這樣的距離僅堪可避開落入黑洞的危險範圍。由於整團氣體雲沿着軌道散佈得極長,因此得耗時至少1年才能讓整團氣體雲都通過最近黑洞點。

這次的觀測和2011年發現G2雲團時的難度有所差別,主因在於氣體雲被扯碎分散,使其亮度下降許多。這次SINFONI的觀測總曝光時間長達20小時以上,這才捕捉到這個景象。這是到目前爲止,類似觀測中曝光時間最久、最深的一次。這些天文學家透過SINFONI的觀測結果,得以測量G2雲團與黑洞擦身而過的過程中,不同部分的速度。

▼氣 體雲被銀河中心黑洞撕裂,雲團頭部的速度比尾部度快每小時500公里。(圖/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

由於雲團「頭部」比「尾部」早抵達近黑洞點,換言之,比尾部更接近黑洞,使速度比尾部快;經過仔細測量之後,Gillessen等人發現雲團「頭部」的速度比「尾部」的速度快了每小時500公里左右。而頭部的軌道速度高達每小時1000萬公里的速度,接近光速的1%,正是頭部已經通過最近黑洞點的證據之一。

這團氣體雲的起源成謎,先前對其起源有各式各樣不同的理論,在Gillessen等人新觀測證據支援下,縮減了來源的可能性。從雲團被拉扯變形、綿延長達1600億公里的狀況來看,雲團內可能不含有任何恆星。由此,Gillessen等人認爲G2氣體雲即可能來自那些環繞銀河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恆星。

一般被標註爲「人馬座A*」的銀河中心超大質量黑洞,質量高達400萬倍太陽質量;對這個離我們最近的超大質量黑洞瞭解愈多,就愈能瞭解銀河系與其他星系的形成、發展,甚至是宇宙演化歷史,所以相當重要。

而發生在鄰近人馬座A*的這個G2氣體雲通過最近黑洞點的獨特事件,不僅Gillessen等人關注,其實全球各地許多天文學家都在密切注意事態發展,聯合觀測的成果,不僅讓天文學家更瞭解這團氣體雲的性質,而且也能讓天文學家進一步探索靠近先前無法探索的超大質量黑洞鄰近區域,瞭解超強重力的效應究竟會如何展現。(文/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