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勞化人:“五育”背景下勞動教育“1+3+1” 實踐模式

全文長 19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3分鐘

曾幾何時,歌曲“勞動的快樂說不盡,勞動的創造最光榮”在每個人耳畔縈繞。但隨着學生課業負擔加重,勞動教育逐漸被人們忽視、看輕。自國家《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以來,實施勞動教育的重點是在科學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各地各校開始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真實經歷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爲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解放學生、發展學生,全椒縣第二實驗小學積極探索“1+3+1”的勞動教育模式將勞動教育落到實處。

課程學習增強勞動意識

作爲國家規定課程——《勞動教育課》是學校勞動教育主渠道、主陣地。而勞動課的課堂教學卻有着其獨特的規律,又不同於其它學科的教學。

勞動課上,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內容,結合現實生活,給學生講勞動的目的意義,讓他們認識到勞動能夠創造財富、創造價值,能爲人民謀幸福。如學習用品、教學用具、課桌凳、衣物、手機、電腦等,都是勞動的成果。如果沒有這些勞動成果,整個社會就沒有財富,人類就不能生存,社會就不能前進和發展。從而引導學生從小要熱愛勞動,學會勞動,掌握勞動本領。同時讓他們懂得尊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懂得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的道理,長大樂於做一名光榮的勞動者。

校內基地營造勞動氛圍

勞動教育是教書育人和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學生自身素質、第一課堂教育的有效延伸,是增強學生愛農情感,陶冶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

爲了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和勞動情感,學校利用有限的場地,開闢了“開心農場”——校內勞動基地。各班都有自己的“自留地”,於是,每班老師在班上進行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劃分任務,輪流實踐,掛牌管理,並積極進行勞動前的技術指導,形成“人人蔘與勞動,人人快樂勞動”的良好氛圍。

家務勞動培養生活本領

再好的學校教育都無法替代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的本質特點是生活教育,培養孩子的生活本領。生活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勞動教育,而檢驗家庭教育成敗得失的關鍵指標,就要看是否重視勞動教育,是否培養了孩子的生活本領。任何離開生活的教育都是僞教育,都是不負責任的教育。

在當前這樣競爭激烈的現實生活中,家長變得只關心學習成績,不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的現象比比皆是。不僅影響着孩子的生活,也給社會增加負擔。有些孩子,甚至在將要邁進大學時,還沒有掌握一些基本生活技能。爲此,學校每學期期初就下發學生家務勞動清單,發放致家長一封信,積極倡導家長轉變觀念,幫助和督促孩子在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並記錄在勞動清單上交學校存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沒有他們參與的教育同樣也是不完整的教育。

志願勞動擔當社會責任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都有責任和義務走進社會、服務社會。爲了讓孩子們更好走進社會,體驗勞動的快樂,踐行勞動的價值,學校積極與社區、火車站等單位聯繫,開展走近社區義務勞動,清除雜草、清理垃圾,幫助孤寡老人打掃衛生,幫助旅客指引方向等志願服務活動,不僅讓孩子們付出了勞動,也讓他們通過勞動體會到助人爲樂的快樂,更體驗了勞動的價值。每當孩子們出現在小區等公共場所,都會迎來陣陣讚歎聲,更激發了孩子們的社會責任感。孩子們熱情高漲,雖然很累,但他們享受其中。

激勵評價樹立勞動觀念

評價是勞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建議,要求勞動教育要探索以學生勞動素養爲核心指向的評價體系。在追求結果最大化思想的影響下,很多人存在着對勞動教育認識的片面、窄化,甚至是把勞動教育片面的理解爲勞作活動,忽略了勞動意識、勞動精神的引領和塑造,只注重對勞動的物質獎勵,弱化了精神層面的情感體驗、價值觀的引領昇華。爲了客觀、公正、科學地對勞動教育進行評價,就要突出評價內容的多維、評價方法的多樣、評價主體的多元。因此對勞動教育的評價可以形成一些過程性的材料,評價要更多地強調學生把勞動自我內化的過程。學校每學期評選“勞動小能手,學期末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彙報,將勞動表現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像這樣把質化和量化的評價相結合才能客觀科學地反映出一個學生勞動真實參與、真實體驗、真實收穫,也纔能有效地吸引和激發孩子們走近勞動、參與勞動、享受勞動。

從根本上講,勞動教育就是要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勞動氛圍,創造厚重的勞動文化,激發青少年學生熱愛勞動的內生動力,教育引導他們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立志成長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安徽省全椒縣第二實驗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 周兵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作者丨 周 兵

編輯丨智庫君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爲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