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科技職業學院:探索實踐植物文化育人新模式
“當年老師帶領我們識別植物,講述植物文化。沒想到很多我們平時熟視無睹的植物竟然有這麼豐富的文化內涵。梅花的堅貞與傲骨,蘭花的高潔與典雅,竹子的謙遜與氣節,菊花的隱逸與淡泊……這些植物身上所蘊含的中國精神和君子品格,對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都產生了很大影響。”至今,邯鄲科技職業學院2022級園林技術1班的孫雯麗依舊難忘大學第一學期的植物研學課。
曾幾何時,“重技能輕人文”,開展人文教育的切入點不準確,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方法、載體研究開發不夠,難以形成有效的人文教育體系或模式等問題,成爲職業院校育人過程中普遍需要面對的難點與熱點。
近年來,邯鄲科技職業學院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針對這些難點熱點,進行了有益探索與實踐。
以植物文化爲核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爲主線,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植物的不同季節表現,把大一、大二四個學期設爲四個階段,面向學生開設內容不同但相互銜接的“植物文化賞析課”“植物文化美育課”“植物文化勞動課”“植物文化德育課”等植物文化“四課”,並結合課程開展植物掛牌、植物認養、植物研學、植物詩詞大賽、植物攝影大賽、插花、集葉作畫、植物印染、柳編等一系列實踐活動……該校精心打造了“一核四課四階”文化育人模式。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前不久,邯鄲科技職業學院組織了一次植物詩詞大賽,在飛花令環節,各路選手你來我往,現場氣氛格外緊張熱烈。
實施過程中, 該校把植物文化教育生活化,以文化人,以植修德,以美育心,以勞啓智。其中,課程設置突出實踐特性,活動開展強調寓教於樂。該校着力用生長在大地上的文化激活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精神,讓傳統文化在活態傳承中煥發新的生機,以植物文化之“樹”促進學生人文素養、職業技能、工匠精神和創新思維能力全面提升。
“剛聽到有這門課程的時候,覺得不可思議,這跟我們的專業八竿子打不着,開這個課程有什麼用啊?但是經過學習,我們發現植物文化帶給我們的絕不僅僅是知識學習這麼簡單。植物無論在多麼惡劣的條件下都不會放棄生命,甚至 ‘化作春泥更護花’。我從中懂得了敬畏,學會了感恩,明白了責任。”當記者採訪非涉農專業學生對植物文化課程的感受時,2023級物聯網應用技術2班的李穎同學這樣說。
如今,在邯鄲科技職業學院的校園裡,不時會見到學生用手機在植物邊掃來掃去。走近一看,原來每種植物上都懸掛着“身份證”,上面不僅寫有植物的學名、俗名、植物學分類等常識,還有一個二維碼。只要人們用手機微信掃描,就可以閱讀到相關植物文化的深入講解。
多年來,邯鄲科技職業學院以把學生培養成爲既有專業技能又有人文情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爲目標,以植物爲載體講文化、以植物文化爲內容開展人文教育,有效激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化解了人文教育中單純說教帶來的厭學問題,顯著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在實踐過程中,該校搭建了多個促進師生共同成長的“雙育”平臺,目前已編著出版著作8部,錄製出版專題片2部,編印校本教材4部,撰寫植物文化論文32篇,完成市級以上科研課題21項。
“今後,我們將從植物文化育人理論化、育人方法體系化、育人框架結構化等方面繼續發力,爲職業院校文化育人方面探索新路徑,奮力在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方面續寫新篇章。”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周洪鬆)
作者:周洪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