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單位成東城首批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北京中小學將有勞動教育“清單”
爲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紮實推進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建設,11月13日,由北京市教委主辦,東城區委教育工委、東城區教委承辦的“依託家校社協同路徑,打造勞動教育新篇章”北京市中小學勞動教育推進會暨東城區勞動教育工作現場會在東城區史家衚衕小學召開。
會上,13家社會資源單位成爲東城區首批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專家對全市發佈的《北京市中小學校勞動教育清單編制與實施說明》(以下簡稱《說明》)進行了全面解讀和詳細指導。未來,全市中小學將以《說明》爲工作指導,制定出符合標準,具有區域學校特色,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成長的勞動教育“清單”。
“科技”“文化”“實用”
師生勞動理念有創新
活動現場,來自史家衚衕小學、東四十四條小學、北京市前門外國語學校等東城區中小幼師生通過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三大類課程及勞動成果展示,分享勞動心得體會。
“這是我們利用3D打印技術製作的中國龍。”史家衚衕小學六年級學生胡德熠向記者介紹,學生們在製作中融入科技元素,爲中國龍的龍身設置彩燈,裝入內部聲控系統。“利用科技手段,我們可以讓這條中國龍變得栩栩如生,當龍舞起來的時候,有聲又有色!”
東四十四條小學師生則通過勞動社團實踐,學習掌握鼻菸壺製作技藝,製作出北京中軸線、老舍文學經典人物等不同主題的系列鼻菸壺。“這不僅是傳統技藝的學習和傳承,我們更通過動手實踐,深入瞭解北京的歷史文化,講好北京故事。”學生袁京琳說。
東直門中學師生展示了“北京符號版畫設計”成果。學校勞動教師張家昆介紹,學生們挖掘身邊京味文化元素,設計雕刻拓印版,再將拓印圖案上色,製成創意禮品包裝紙、包裝袋、月餅盒等。“學校融合‘素養實踐性課堂’學科理念,深入探索實踐,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此外,刷杯子、整理收納櫃、修自行車……活動還通過課程展示,積極落實“生活即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從身邊小事入手,鍛鍊提升實踐技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區校分享經驗成果
勞動教育實踐有成效
會上,東城區委教育工委委員、四級調研員張燕作《協同視域下打造勞動育人新篇章的實踐探索》報告,全方位展示中小幼學段貫通、家校社場域銜接、德智體美勞融合的東城勞動教育模式,系統規劃與體系建設相適應、與時代發展相契合的長效發展路徑。
史家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總校長,史家衚衕小學黨委書記、校長洪偉,光明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園長任曉燕,中國海關博物館副主任裴璐,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學家長代表王曉飛分別立足中小幼不同學段,從學校、社會、家庭不同角度交流勞動育人經驗,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學生王夢涵分享在勞動實踐中實現職業理想的成長故事。
“史家衚衕小學構建了具有新時代特色的史家小學‘334X’勞動教育體系,即‘掌握生存能力,端正生活態度,促使生命完善’的‘三生育人’勞動教育理念;‘三維立體’勞動課程框架;創新‘四個一’勞動實踐清單;形成‘多方協同’勞動保障機制,形成了協同大中小學、融通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勞動教育創新發展共同體。”洪偉校長介紹,學校也一直堅持“學校主導、家庭配合、社會支持”的三位一體模式,爲學生營造全方位、多層次的勞動教育環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體驗中成長。
東城區首批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頒牌
勞動實踐場域有延伸
爲深度挖掘社會資源,深化勞動教育基地建設,不斷拓寬勞動教育實踐場域,此次東城區攜手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海關博物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中華書局等13家社會資源單位,共同開展勞動教育,並將這13家單位作爲區域首批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基於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博物館希望爲學生提供更多學習的內容和空間。”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社教部主任燕京表示,未來,將基於勞動實踐內容,制定出更加科學完善的方案,加強與學校的緊密合作,增強學生的學習實踐體驗。
現場,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小學技術教研室主任,北京市教育學會勞動技術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孟獻軍就北京市教委、北京教科院印發的《北京市中小學校勞動教育清單編制與實施說明》,進行了全面解讀和詳細指導。
《說明》中強調,勞動教育清單是勞動課程的有效補充和拓展延續,主要內容應包括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北京市中小學校勞動教育清單的編制與實施要注重體現導向的正確性、編制的科學性、內容的系統性、任務的適切性、協同性和延續性,落實的實效性。
“《說明》對學校編制既符合標準又具有校級特色的勞動教育清單具有指導意義,同時,學生可以圍繞學校制定的勞動教育清單,利用自己所學的勞動技能和勞動本領,產生自發的勞動意願和服務意識,規劃勞動行爲,體現爲他人服務的價值和意義。”孟獻軍說。
“學校圍繞《說明》,也創新實施了‘四個一’勞動實踐清單。”史家衚衕小學副校長韓巧玲表示,“四個一”包括組織學生參與一次與普通勞動者的深度交流,制定一份家校共育的日常生活勞動承諾書,引導學生完成一件滿足生活需求的自造品以及加入一個參與勞動志願服務團隊。“學校貫通了課內外、校內外勞動教育全過程,促使學生從課堂走入真實生活,運用技術解決生活中的真實問題,感受勞動的價值。”
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委副主任王攀出席活動並講話,他指出,一直以來市教委高度重視中小學勞動教育,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勞動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目標,將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完善工作機制,加強課程建設,強化條件保障,打造新時代具有首都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他強調,要認真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更好地推進構建具有首都特色的高質量勞動教育體系。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勞動教育重要意義;二是要注重頂層設計,提高勞動教育科學性、系統性和有效性;三是要凝聚家校社合力,積極拓展勞動教育途徑和資源;四是要聚焦市區校三級聯動,加大勞動教育支持保障力度。
區域探索
協同視域下打造勞動育人新篇章
東城區教育兩委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五育融合爲路徑,從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角度深度挖掘勞動教育的內涵,從體系建設、隊伍建設、課程建設、基地建設等多維度全面推進勞動教育深入貫徹落實。
一是系統規劃,構建全方位勞動育人新體系。
制定實施《東城區中小學、幼兒園勞動教育實施方案》,深入推進四條主要路徑,即勞動教育必修課逐步開齊、勞動教育與學科教學有機滲透、勞動實踐活動開展趨向常態化和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強化勞動文化,以“家校社協同”爲抓手,“四路並進,三力齊發”,推動勞動教育實施體系走向深入。
二是橫縱融通,健全家校社勞動教育新生態。
縱向貫通,鍛造勞動教育培養長鏈條。在學前教育階段,踐行“生活教育”理念,以“日常生活勞動”爲主,積極探索具有東城特色的幼兒園勞動教育模式。在義務教育階段,踐行“實踐育人”理念,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爲主,“服務性勞動”爲輔,重點把握勞動教育過程和勞動教育本義。在高中教育階段,踐行“融合育人”理念,以“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爲主。引導學生從感性走向理性,鼓勵學生走進各種社會場域,將個人勞動與社會發展緊密聯繫。
橫向拓展,搭建勞動教育活動大平臺。日常生活勞動搭建了“N+3”平臺。“N”指學校、家庭、社會的資源時時有、處處有。“3”指東城區3所中小學職業體驗中心。生產勞動搭建了“X+9”平臺。挖掘多家社會資源,建立課外校外教育聯盟“愛心教育共同體”。“X”指各學校每學期組織學生走進的多家社會實踐基地,讓學生廣泛體驗宜工則工、宜農則農的勞動課程。“9”指9所社會資源單位。東城區依託“共同體”構建了五大版塊課程體系、數十門課程。服務性勞動搭建了“P+8”平臺。“P”指倡導每一名學生都是校園志願服務講解員,“8”指8家共建單位。東城區組織學生在社會場館、資源單位進行志願講解等服務活動,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培養公共服務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課程融通,打造“多樣態”課程實施模式。融入學科,打造全員參與勞動教育的樣態;融入生活,營造全方位滲透勞動教育的氛圍;融入評價,構建全過程評價勞動教育的模式。
三是長效推進,擘畫新時代勞動教育新藍圖。
完善構建勞動教育的體系建設,着力開展勞動教育的實踐探索,創新開發勞動教育的科技賽道。利用AI技術助力參觀學習,讓學生真實感受勞動場景;利用AI技術模擬勞動實踐,幫助學生對工作過程形成直觀認識。
轉載請註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xdjyb18@126.com,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文字:蘇珊 楊旭
主辦方供圖
編輯:姜思瑤
編審:張秋穎
終審:冉陽 常悅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