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假牙清除不易 女臺商僅剩18顆牙!
▲注意口腔保健,避免牙周病找上你。(圖/達志/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採訪報導一名長年居住在國外的張女士,多年前因牙周病拔除一些牙齒並製作活動假牙,但因長年配戴且清潔不易維持,除了牙周病繼續破壞,且多處牙根蛀牙,呈現牙齒晃動受力困難等情況,僅剩18顆牙(成人正常爲28-32顆),造成進食困難。後經牙醫評估後配合患者期望,計劃拔除上下齶所有牙齒,於下齶前牙處放置兩顆植體,合併球狀附連體,搭配全口活動假牙,目前適應狀況良好。
超植牙醫診所醫師吳立琳指出,張女士先前因牙周病及配戴活動假牙清潔不慎,造成上排牙齒剩6顆、下排牙齒剩12顆,牙齒整體受力困難。爲配合病患工作關係無法在臺灣久留,治療分三階段進行,首先將下齶不健康牙齒全部拔除,進行植牙處理,並留下兩顆牙齒,使她於過度時期下齶可有牙齒可輔助假牙配置;接着將上齶牙齒拔除,待傷口癒合,過程約3個月左右;待植體與骨頭完成結合,再裝置零件做活動假牙,療程約4個月即可完成。▲▼張女士搭配植牙與活動式假牙重建口腔健康。(圖/超植牙醫診所提供,下同)
吳立琳解釋,傳統思維,缺幾顆牙即植多少顆,但需要足夠的骨頭及費用完成口腔重建。且傳統下齶全口活動假牙的缺點爲因齒槽骨萎縮及舌頭干擾,造成假牙的固位性及穩定性不佳,對於咬合力之承受,大約只有固定假牙1/3。
她說,張女士所配戴的進化版活動假牙,以患者牙牀提供咬合支撐力,使用少量植體,選擇骨頭優良處植牙,合併球狀附連體或磁鐵,提高活動假牙的穩定性。由於球狀附連體爲一凸一凹的設計,像鈕釦一樣,緊緊將活動假牙「扣」在下齶牙牀上,不但穩固假牙且免於舌頭干擾並提升病患的咀嚼能力。▼3種常見的假牙配置比較。
工作繁忙,身體嘛愛顧!下載「ETtoday新聞雲APP」即時掌握最新醫藥保健資訊→iOS:https://goo.gl/rmIDdxAndroid:https://goo.gl/XPe8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