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孩子養成記:佛系父母的教育智慧,你get到了嗎
曾經有則新聞讓我深受觸動。
江蘇南京的一位李姓高中生,在高考中以優異的成績脫穎而出,被多所985/211大學爭相錄取。
在採訪中,其父親坦言,孩子自小就展現出極高的學習自覺性和廣泛的興趣愛好。
談及教育心得,該父親的回答令人耳目一新:“我們從未刻意培養,只是盡力做好自己。”
此言一出,立即在家長羣體中引發熱議:
爲何這些學霸的家長們總是輕描淡寫地說自己沒怎麼管教,而孩子卻能如此出類拔萃?
如果我們回頭去看那些高分學霸的家庭教育背景,就會發現:
他們所謂的“沒有培養”,並非真的是放任自流。而是將教育的重心放在了自己的成長上,以身作則,用自身的光芒去照亮孩子的前行之路。
教育的真諦,並非僅僅是言語上的傳授,而是身體力行的示範。
當父母做到了,無需多言,孩子自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教育之路,不僅僅是教導孩子,更是父母自我修煉與成長的過程。
01 教育之誤:家長停滯不前,卻寄望孩子突飛猛進
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普遍存在一個誤區:
既盼望孩子出類拔萃,又對自己的成長漠不關心。
他們爲孩子設定了高標準的人生軌跡,卻對自己的進步毫無要求。
以我身邊的一位朋友爲例,自從她成爲母親後,生活的重心便完全傾斜向了孩子。
她放棄了原有的愛好,疏遠了社交圈:
每天的生活圍繞着孩子的飲食起居轉,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了孩子的學習上。
清晨陪讀;晚上監督學業、輔導課後作業;週末陪伴練習鋼琴、舞蹈……
因爲將所有精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她對女兒的期望也水漲船高。
一旦女兒的成績未能達到她的預期,比如低於95分,她便會勃然大怒,強制女兒加做額外的練習題。
若發現女兒有片刻的懈怠,她便會剝奪女兒的休閒時光,以示懲戒。
在她的高壓政策下,女兒的成績確實名列前茅,但自律的習慣卻始終未能養成。
即便已經升入五年級,每次做作業仍需她在一旁嚴加看守才能專心致志。
身體的疲憊尚能忍受,可令她痛心的是,女兒對她的付出不僅視而不見,反而充滿了怨懟。
某次,她僅僅因爲對女兒稍加責備,便遭到了女兒激烈的反駁:
“你自己都那麼平庸,有什麼資格來教訓我?”
朋友強忍怒火,追問女兒何出此言。女兒再也不願隱忍,一股腦兒地吐露了心聲:
“難道不是嗎?爸爸每天工作忙碌,我努力學習,只有你整天無所事事,只知道逼着我做功課。
你總是誇讚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卻從不看看別人家的媽媽有多能幹。
張悅的媽媽是知名律師,陳晨的媽媽是醫生,王梓的媽媽會做各種手工。
再看看你,什麼都不會,你好意思說這一切都是爲了我嗎?”
這番話猶如一記重錘,砸在朋友的心頭,讓她幡然醒悟:
她的疲憊源於自我的迷失;女兒的不服管教,則是因爲她未能樹立起讓孩子信服的榜樣。
正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
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屢屢碰壁,其根源在於他們只在孩子身上使勁兒,卻忽略了自身的成長與提升。
如果沒有父母的榜樣力量,任何教育方法和技巧都顯得蒼白無力。
02 父母榜樣的力量,遠勝於空洞的說教
自從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誤後,我那位朋友便決定重新踏入職場。
由於長時間遠離工作環境,她和職場有了不小的脫節。
但爲了迅速融入職場,展現自己的價值,那位朋友每天都異常努力。
她早出晚歸,甚至經常把工作帶回家中,鑽研資料、分析數據、撰寫方案。
她原本擔心,孩子會因此失去她的監管而沉迷於娛樂,荒廢學業。
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孩子並沒有放縱自己,反而開始主動學習了。
原來,孩子看到她不再整日無所事事,而是忙碌到深夜仍在勤奮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深受感染,也自發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用孩子的話來說就是:看到爸爸和媽媽都這麼努力了,我怎麼能落後呢?
由此可見,教育的真諦並非在於空洞的說教,而是在於父母自身的榜樣力量。
當父母以身作則,展現出對學習的熱愛和對自我成長的追求時,無需對孩子進行過多的言語教育,孩子自然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因爲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他們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父母行爲和態度的影響,形成自己的認知和思維方式。
他們會從“你的努力”中,學到“我也要努力”。
一項由教育部門主導的,針對兒童學業發展的長期追蹤研究也發現:
父母自身的特質和行爲對孩子的影響,遠比他們爲孩子做了什麼更加重要。而這,恰恰是決定孩子學業成績的關鍵因素。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言:“身教重於言教。”
當父母能夠以身作則,活出自我時,孩子自然會受到感染並效仿。
這樣的教育方式遠比空洞的說教和無盡的催促更加有效。
孩子會在追隨父母的光芒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並茁壯成長。
03 家庭教育的真諦:父母持續進步,孩子自然出衆
在《禮記·大學》中,有這樣一句經典名言:“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
意指個人修養是家庭和諧的基礎,而家庭和諧則是國家治理的前提。
家庭教育亦是如此,父母的自我提升,往往是孩子成長的起點。
作爲父母,與其將高標準嚴要求強加於孩子,不如先從自身做起,成爲孩子的榜樣。
當父母在各方面都表現出色時,孩子自然也會受到正面且積極的影響。
1.培養良好的習慣
有位學霸從小成績優異,最終考入了頂級學府。在談及自己的成功秘訣時,他特別提到了父母的影響。
他說,父母一直都是他學習的榜樣,他們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讀書學習,雷打不動。這種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學習的堅持,深深影響了他,使他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虧。”父母若能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習慣的養成,以身作則,孩子自然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學習習慣。
2.管理好自身慾望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
如果父母總是沉迷於娛樂、追求物質享受,那麼孩子也很難形成自律和上進的心態。
因此,作爲父母,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慾望,成爲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就像有些家長爲了給孩子樹立榜樣,主動放棄了一些不良嗜好,如吸菸、酗酒、搓麻將等。
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只有學會控制慾望,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往往能夠更加自律和上進。
這是因爲他們從父母身上學到了如何管理自己、如何追求更高的目標。
3.追求自我成長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這已是教育上的共識。
如果父母本身不思進取、得過且過,那麼孩子也很難有大的作爲。
因爲他們在父母身上看不到努力和奮鬥的影子,自然也就無法激發出內在的潛能和動力。
所以,作爲父母,要不斷追求自我成長和進步。
無論是學習新知識、提升專業技能,還是培養興趣愛好、拓展人際關係等,都是對自己的一種投資和提升。
當父母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出積極向上的態度時,孩子也會受到感染和影響,變得更加優秀和出色。
總之,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當父母能夠以身作則、成爲孩子的榜樣時,教育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剩下的就是靜待花開、享受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快樂時光了。
結語
最後,我想和大家共勉一句“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教育智慧:
同樣的刀刃,經過不同程度的磨礪後,鋒利程度會大相徑庭。
和孩子朝夕相處中的父母,他們的言行舉止、日常習慣、深層思考及生活態度,便如同這把“磨刀石”,在無聲無息間影響着孩子的成長與塑造。
教子須先自教。
當你的人生熠熠生輝,成爲孩子的楷模時;孩子的明天,也必將光耀門楣,成爲你的驕傲。
因此,父母作爲孩子成長的引路人,都請不懈地自我提升,奮力追求更加卓越的自己。
你的每一分努力與突破,都將匯聚成孩子奮進的源泉,激勵他們勇往直前,成爲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