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到這4點的父母,是孩子一輩子的福氣,你做到了幾點?

你覺得什麼樣的教育,纔算是好的教育?

這個問題從小出生起,我就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找答案。

什麼是“好的教育”?光我們家長覺得好,就算好嗎?我想未必。

只有家長和孩子雙方都覺得好,那纔算是真正好的教育。

所以好的教育不是雕塑,孩子也不是泥巴,不是我們想把他捏成什麼樣,他就應該變成什麼樣。

好的教育應該是種樹,家長是園丁,孩子是幼苗。

我們盡力給孩子營造一個適合他生長的環境,但最後能長成什麼樣,不是我們單方面決定的,孩子也有很大的決定權。

只有這樣,我們纔會保有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纔不至於過分焦慮,忙着把幼苗沒長好的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

如果你同意教育等同於種樹,而不是雕塑,那麼我再歸納4點“好的教育”的原則。

這是我8年來讀了上百本書,上了幾十門兒童心理學課程後的淺顯總結。

如果你能做到這4條,你的孩子一定會成長得很優秀!

學兒童發展心理學的時候,我知道了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他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學會信任。

信任他的媽媽,信任照顧他的人,信任周圍的環境,信任這個世界。

一旦他對外界建立起了信任感,他的內在就擁有了安全感。

他就能把自己的生命能量聚焦在探索、學習這些高級技能上,而不是反覆地懷疑和試探,覺得自己不配擁有愛。

相對的,我們家長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學會去愛孩子。

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專心地陪伴他,耐心地照顧他,每天對他微笑,給他鼓勵,他有困難時,我們及時施以援手。

這個過程既自然無比,好像不用學習,爲人父母都知道該怎麼做。

但同時,它又非常難得,因爲愛一個小生命的前提,是我們擁有愛別人的能力。

老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我們人是社會動物,時時刻刻都要和別人打交道,這就決定了孩子在童年時期必須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爲,具有一定的規則意識。

這就需要家長在家庭這個微社會裡提前給孩子演練。

有遠見的家長,一定會給孩子制定清晰的規則,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爲是被允許的,哪些行爲是不被允許的。

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不用刻意約束自己,就能有充分的規則意識和自律性,會被大家接受和喜歡。

反之,那些任由孩子自由生長,把嬌慣當成愛的家庭,只會養出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巨嬰。

讓孩子一進社會就處處碰壁,何嘗不是一種對孩子的殘忍呢?

前面提到好的教育是種樹,而不是雕塑。因爲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孩子,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的人。

既然是人,就不可能任由別人擺佈,即使是父母打着“爲孩子好”的旗號也不行。

什麼是尊重?就是允許別人和我們不同。這是幼兒園大班孩子就能理解的道理。

雖然對愛子心切的我們來說,這一點很難做到,但我們還是要接受這個事實。

孩子不可能和我們想的一樣,做的一樣。

當這個差異不危及生命,不觸碰原則時,我們一定要學會接受孩子的不同。這在孩子看來,就是父母在乎自己的表現。

當父母表現出對孩子的接納,孩子也會願意割捨一些自己的不同,去迎合父母,實現愛的雙向奔赴。

最後我想說,好的教育一定能讓孩子看到希望。換句話說,我們要多給孩子積極的反饋,少給孩子消極的反饋。

同樣是打翻一杯水,壞的教育是指責,是埋冤,是告訴孩子他有多沒用,連一杯水都拿不好。

好的教育是指導,是啓發,是告訴孩子怎樣把水漬擦乾淨,怎樣測量倒出來了多少水,怎樣用想象力把水漬變成一幅畫。

通常,我們對孩子的本能反應都是消極的,是指出他的缺點和錯誤,不斷地否定他,讓他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所以我們更該提醒自己,不要按本能行動,慢慢養成習慣,多看到孩子好的一面,給他鼓勵和指導,讓他覺得只要肯努力,他也可以變得很了不起。

我們是不完美的父母,曾經也是不完美的小孩,所以不必苛求孩子成長得完美。

珍惜和他在一起的緣分,盡力給孩子“好的教育”,剩下的,就留給孩子自己去發揮吧。

你覺得什麼纔是“好的教育”?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