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中國火星探測時間表提前說明了什麼?

參考消息網9月27日報道 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9月23日發表題爲《前往紅色行星的競賽:中國把火星探測任務時間表提前,表明對本國太空探索實力抱有信心》的文章,作者是黃姿勻。全文摘編如下:

前往火星的太空競賽正在升溫。中國宣佈其火星取樣返回任務將提前兩年進行,這表明中國對自己先於其他國家執行高度複雜的星際探索任務的能力越來越有信心。

中國表示,天問三號任務計劃在“2028年前後”實施發射,比之前預計的2030年提前了兩年。專家表示,如果天問三號任務能夠成功,將成爲歷史性首次,並鞏固中國在深空探索方面的傑出能力。

與此同時,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也在籌劃類似的火星樣本取回任務,但該任務由於重大技術挑戰和不斷增長的預算問題而受阻。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樣本取回任務陷入不確定狀態,因爲一項獨立審查委員會評估報告發現,該任務的預計成本或將增長至110億美元,而且可能要到2040年才能完成。

再加上實現火星探測任務的最佳發射時間段——也就是火星和地球軌道最接近的時段——每26個月纔有一次,人們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火星樣本取回任務的可行性感到擔憂。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航空航天安全項目副主任克萊頓·斯沃普說:“隨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樣本取回任務推遲,北京似乎已經認定,這是一場自己能贏的競賽。”

他補充說:“如果中國能在其他國家之前完成火星取樣返回任務,意義非常重大。這將成爲載入史冊的成就。”

斯沃普表示,中國可能並不認爲還有任何與月球相關的重大“首次”。他說,即使中國將人類送上月球,也將排在已經完成這項壯舉的美國之後。

然而,火星探測是一場全新的競賽,中國仍有機會奪得第一名。斯沃普說:“中國希望表明,自己正成爲世界上最重要的太空大國,成爲世界上第一個完成某項太空任務——比如火星取樣返回任務——的國家,肯定會成爲中國在太空領域迅速崛起的一個象徵。”

中國實現太空雄心的步伐加快,這在美國引發擔憂,有人認爲北京方面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所稱的新“太空競賽”中存在地緣政治意圖,擔心中國想在外太空提出領土主張,並利用其在太空探索方面的能力謀求政治和軍事利益。

中國媒體今年1月發表的一篇文章表示,中國無意參與美方臆想出的“太空競賽”。文章表示,繼美國帶着其盟國打着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旗號,在地球上大搞遏制中國的地緣政治之後,它們又要把這一套送上外太空。

香港大學太空實驗室總監、天體物理學家昆汀·帕克教授說,中國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意圖正在增強,同時中國擴大國際合作的意願也在增強。

帕克提到中國願意與美國分享從月球背面採集的月壤樣本,他說:“這表明,在通過分享科學研究材料來推動我們對月球的認識方面,中國表現出了適當程度的開放態度。”

至於爲什麼中國決定將火星探測任務的時間表提前,帕克說:“我不確定這類情況的原因,但很明顯,中國太空探索的步伐正在加快。”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美國將如何迴應中國修改後的火星探測任務時間表,但帕克指出,因爲2022年底全面建成的中國天宮空間站,美國延長了老化的國際空間站在軌道上運行的時間,超過了最初計劃的運行時間。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高級研究學院的太空與國際關係助理教授斯韋特拉·本-伊扎克指出,在如今前往火星的“競賽”中——這是個經常有人使用但沒有明確定義的概念——並不存在唯一明確的最終目標,基準也在不斷變化。

本-伊扎克說,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火星探測,除了美國和中國,俄羅斯、日本、阿聯酋和歐洲航天局等國家和機構都曾單獨或聯合執行過火星探測任務。(編譯/胡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