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魯鄭》美國政府又關門 說明了什麼?
1月20日,是美國總統川普就職一週年,這本是一個值得他和共和黨慶祝的一天,但卻收到一個令其分外難堪的巨大禮物:由於無法就預算達成共識,美國政府關門大吉。
這當然不能證明川普無能,缺乏經驗。因爲這已是9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第四次關門,上一次關門不過是四年前。如果從1977年以來看,則已關閉10次以上。政府關門對任何國家都是極其嚴重事件,除國家安全外,政府所有功能停止,經濟上美國每週就要損失65億美元,政治上更是在全球影響惡劣,重挫其軟實力。
可是面對如此嚴重的後果,美國卻依然出現政府關門的常態化,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
第一、美國政治已經缺乏妥協。妥協一向被視爲民主政治的重要特點和優點,是民主政治能夠良好運轉的基礎。但今天的美國政治已經高度對立,互不讓步,不惜到了魚死網破「三輸」(兩黨和國家)的地步。
第二、美國政治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已經缺乏基本共識。這一次政府關門的具體原因並不是對於財政額度和如何分配發生分歧,而是在移民政策上雙方高度對立。其實美國本就是一個移民國家,在這個問題上都對立到連政府都要關門的程度,實在有些匪夷所思。
第三、個人利益高於政黨利益,政黨利益高於國家利益。任何一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利益主體,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往往是最高的。但在今天的美國,個人利益和政黨利益高於一切。
移民問題上的對峙表面是各自的理念衝突,但背後都是個人利益和政黨利益作祟。各黨都必須對自己的那部分選民顯示自己多麼堅持原則。但移民問題並不具緊迫性,一次協商不成還有第二次,完全沒有重要到必須令政府關門的程度。
第四、川普所在的共和黨掌控國會上下兩院以及行政部門,但卻仍然不能通過財政預算。這要麼說明黨的功能喪失,要麼說明投票機制有問題。
美國政黨日益弱化,所謂政黨政治實質上有些名不符實。政黨對黨員和國會議員並沒有什麼約束力。所以國會表決時,共和黨即使佔優勢也往往由於跑票嚴重而功敗垂成。經常爲了一項表決,不僅要想辦法吸引反對黨支持,還要對本黨議員做工作。其政治運作成本之高之難可見一斑。
不過這一次,則和國會的投票機制有關係。對於預算等重大議題,並不僅僅是簡單多數,而必須有超過60%的支持票。參議院一共100個席位,川普的共和黨只有51席。這大概應該是美國特色。其他國家一般除了修憲這樣的議題,都只要求簡單多數。
美國著名政治學者福山曾總結認爲現在的否決型政體導致美國政治衰敗。今天的政府關門不過是這一否決體制的又一「傑作」。正如一位臺灣學者所說的,當沒有了基本共識和妥協時,民主就成了鬥爭的工作。對哉,此言。(作者爲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