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鬆弛感”背後的民生密碼

"好吃再來糕點店""美麗女孩服裝店""拖着過來開着過去電動車維修店"……

近日,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跟隨"鑄牢共同體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深入新疆採訪調研。漫步喀什市街頭,記者被這些有趣的店名吸引。

"隨着國家通用語言在新疆的普及,不少商店經營者也換上了雙語門頭,因爲翻譯問題,纔出現了這些看似奇怪的店名,但也成了地方特色。"喀什本地嚮導向記者解釋道。

直白又浪漫,熱烈又真摯,一如這些有趣的店鋪門頭,新疆天然帶有一種"鬆弛感"。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各民族和諧共融,居民安居樂業,天山南北,共唱新歌。

你好,來自遠方的朋友

藍房子、白瓦牆,遊客乘坐着"哈迪克"馬車,穿梭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喀贊其民俗旅遊區的街巷內。柔暖的陽光照在馬車上,映在每個人的臉上,心情也隨着馬蹄的噠噠聲歡快起來。

"你們好!"馬車上的遊客熱情地向記者打招呼。身處喀贊其街巷中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臉上都洋溢着輕鬆的笑容。

喀贊其民俗街景區是北疆唯一以維吾爾族民族風情爲主體的大型原生態人文景區。各街巷聚居着維吾爾族、回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等各民族,分佈着歐式、中西風格結合的建築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百年曆史傳統民居等。精緻的門廊、別緻的庭院、爬滿藤蔓的葡萄架,這裡有着外地旅客關於新疆的所有想象。

阿布都乃維·喀斯木江是居住在喀贊其的一位居民,也是旅遊家訪點的主人之一。據瞭解,爲鼓勵居民加入民俗特色旅遊當中,自2008年,喀贊其民俗旅遊區開發旅遊家訪點、馬車交通等項目,阿布都乃維·喀斯木江便是加入的居民之一。在他的庭院內,遊客可以參觀傳統民居,與女主人學習製作傳統維吾爾族點心,品嚐精緻的新疆特色下午茶。

"加入家訪點帶給我們最直接的改變是,家庭收入提升了,家庭關係也更加和諧了。"阿布都乃維·喀斯木江說道,"即使在旅遊淡季,家庭月均收入也可達5000元左右。"

開放的庭院不僅帶來居民收入的增長,更重要的是,打開了當地居民的心門。"之前我主要使用維吾爾族語,通過接待遊客,我的通用語言文字水平提高了,與他們交流打開了我的視野,心情也變得愉快。"阿布都乃維·喀斯木江說。

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涌入庭院,帶來了各地的故事,也帶來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碰撞。

十年百家宴濃濃團結情

國慶節前夕,新疆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大院內分外熱鬧,一場"鄰里節百家宴"熱鬧上演。

一張長桌,26種菜品,14個節目……數十名各族羣衆圍坐在一起,一邊載歌載舞,一邊品嚐各家的美食。

"‘鄰里節百家宴’源於十年前一次社區幹部的工作聚餐。"哈爾墩社區黨總支書記巴哈爾古力回憶,當時大家帶着自家的飯,邊吃邊商量工作,氛圍特別好。

受到這次聚餐的啓發,自此,哈爾墩社區每逢重大節日都開展"鄰里節百家宴"活動,進一步營造各民族互嵌式的社區環境,鞏固團結互助的鄰里關係。

塔城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居住着漢族、哈薩克族、回族、維吾爾族等14個民族,因此,無論是哈薩克族的胡爾達克、維吾爾族的大盤雞,還是回族的涼皮、漢族的紅燒肉,都能在百家宴的長桌上吃到。

"我特別喜歡參加‘鄰里節百家宴’活動,我們社區的居民雖然來自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習俗,但大家相處得就像一家人。"回族居民馬蘭說。

百家宴不僅是美食的聚會,也是各族幹部羣衆溝通的橋樑。各民族之間通過美食交流、文化碰撞,共同商討、解決社區居民的困難事、揪心事。

"有一次,一個鄰居的孩子考上了大學,但因爲經濟條件有限,爲學費發愁。大家知道後都自發捐款,能幫一點是一點。"回族居民楊春燕說。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歡快熱烈的歌聲迴盪在社區大院,大家在歡聲笑語中迎接節日的到來。

戈壁中開出玫瑰花

"可愛的一朵玫瑰花,賽帝瑪麗亞,那天我在山上打獵騎着馬,正當你在山下歌唱,婉轉如雲霞。"這是哈薩克族民歌《可愛的一朵玫瑰花》。在喀什地區英吉沙縣戈壁設施農業產業園的大棚內,一朵朵嬌豔欲滴的紅玫瑰正在綻放。

據瞭解,該產業園是山東省援疆指揮部產業援疆重點發展項目之一,一期佔地面積1037畝,建設戈壁智能日光溫室大棚233座,種植花卉、蔬菜等作物,年產值約5000萬元。

"我們將鮮花種植技術從山東複製到新疆,成功利用沙土栽培方式在戈壁溫室中種植玫瑰花,令我們驚喜的是,花卉在新疆的長勢和產量比山東還要好。"產業園援建公司新疆百譽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紅說。

在園區玫瑰大棚內,記者見到了正在整理花枝的維吾爾族婦女託合提古麗·阿布都熱合曼。自2021年來到產業園務工,她主要負責花園管護工作,月均工資2000元。"之前我的收入來源主要爲小麥、玉米種植,現在花卉養護的工作更輕鬆,工作地點離家近,還有了更多時間照顧孩子。"託合提古麗說,從"靠天吃飯"到實現穩定工資、家門口就業,對於現在的工作狀態她很滿意。據瞭解,該產業園可以帶動像託合提古麗一樣的1500多名農民就業。

"我們的玫瑰花一年可收穫四五茬,年產量達500萬枝。"李志紅說,"外省的鮮花運到疆內消費者手中,至少需要5天,但這裡的鮮花24小時內就可以送到居民家中,甚至出口到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

如今,象徵着各民族互助共富的玫瑰花不僅綻放在戈壁灘上,更綻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百姓生活日益紅火,愈發顯得悠閒自在,"鬆弛"而幸福。(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韓嫣然見習記者張凌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