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江浙滬最具鬆弛感的城市
煙花三月下揚州,揚州已經被擠爆了,同樣是大運河沿岸,比揚州交通更發達的丹陽,是“踏青賞春”的小衆寶藏地。丹陽,2024年全國百強縣級市綜合排名第20位,在古時,它被稱作——曲阿。曾被喻爲“江南文物之邦”, 也是牛郎織女傳說的起源地。以前市中心有一座“丹鳳朝陽”的雕塑,長輩們路過都會說,這就是市名的由來,丹陽,丹鳳朝陽。
01
出發
丹陽曾經是古代京杭大運河的重要河段,而現在,則是蘇南的縣級市中除崑山外唯一一個同時擁有滬寧高鐵、京滬高鐵和京滬鐵路這三條鐵路線路貫穿並設有站點的縣級市。北京最快4小時抵達,上海最快1小時抵達,隨時可以說走就走。作爲江浙滬不服輸的七十二太保之一,除了市區便利的公交線路,城鄉之間也全部開通了公交線路。當然,無論是網約車還是出租車,不高的起步價也可以讓你暢行不心疼。
02
丹陽特產:眼鏡
有人戲言全國百分之九十九的眼鏡產自丹陽,只要你認識一個丹陽朋友,必定會有同學或者發小在做眼鏡生意。當然除了眼鏡,丹陽還有一些全國頂尖的企業,比如天工集團、魚躍醫療、海昌眼鏡等。抵達丹陽高鐵站後,兩邊就是佔地面積極大的“中國丹陽國際眼鏡城”。逛一小時就足以讓你挑花了眼,這裡主打的就是低價實惠品種齊全,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尤其是一些定製款式,毫不誇張地說,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任何眼鏡需求。
03
踏青賞花
九里,是丹陽延陵一個擁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古村落,也是吳文化的發源地。春秋時期的公子札(季子)掛劍三避王位而得賢名在延陵受封,稱“延陵季子”。據考,孔子稱季子爲老師,尊稱其爲“天民”。九里的季子廟便是紀念季子所建,季子廟內十字碑,上書“嗚呼有吳延陵季子君子之墓”,據說乃孔子親書,故十字碑又被稱做孔碑。現在矗立在延陵九里季子廟內裂痕滿身的十字碑,未必就是當時的那一塊,但透過它的滿身斑駁,依然能感受得到歷史的長韻。而涌井沸泉,早在東晉就以聲名遠播並被記錄於《異苑》。現在的涌井沸泉還剩下六口,井水三清三濁。當地春季有用沸泉水洗眼的習俗,據說有清熱明目之效。季子廟外沿,就是九里風景區,經過規劃,現在風景區已經擁有古村街市、植物園、遊樂區等功能明顯的區域。不同節氣與節假日,九里風景區都會定期舉辦廟會、煙火、漢服等民俗活動。
相比九里,柳茹古村和莊湖則是純粹的生活化,這兩個村落距離很近,騎自行車就可以到達。柳茹形成於南宋時期,村內絕大部分爲貢姓,整個村落圍繞貢式祠堂而建。祠堂內供奉的是春秋時期的端木子貢,祠堂上懸掛着宋孝宗親書“旌表忠義”的牌匾,爲了表彰貢祖文撫養岳飛遺骨隱居於丹陽的忠義。踏上村裡的青石板路,你會發現到處是各種彎彎曲曲的街巷、拱形的圈門、錯落分佈的古井。老人們告訴我,這些曲巷圈門古井,是爲了防禦金兵而造。祠堂裡還有一棵四百多年的古銀杏樹,新四軍開闢茅山敵後抗日根據地之時,曾用柳茹村作爲重要根據地,陳毅作爲總指揮,也曾經在這棵古銀杏樹下留下了珍貴的合影。柳茹村外就是大片大片的油菜,春和景明的日子,油菜花盛開,沿着田埂慢慢前行,別有野趣。
莊湖溼地公園範圍超過2000平方米,公園內遍佈大大小小的“島”,島上植物鬱鬱蔥蔥,各類水禽環繞。從我小學開始,每年的春遊都少不了去莊湖溼地的島上野炊。而溼地盡頭的蛟塘,傳說住着蛟龍。除了溼地,這裡也擁有土地廟、觀音樓、古井等歷史遺蹟。莊湖人大都擅垂釣,捕魚,很多村民的房子都是依水而建,水邊還會種上一兩株桃花,網子圈起一小塊水地,養着自家吃的水鴨、白鵝。找個村民借上一條船,帶上點吃的喝的,劃到水中央曬曬太陽釣釣魚,夕陽西下,小島上的蘆葦飄揚,水邊桃花盛開,也稱得上“一壺酒,一杆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大灣水庫絕對是本地人的“寶藏”。水庫有一整片水杉林,春日新綠嬌嫩,暖陽輕風,碧水藍天,最是愜意;夏日水杉鬱鬱蔥蔥,鳥鳴嚶嚶,涼風習習,是酷暑裡的另一番清涼洞天;秋季,水杉轉紅,秋色連波,讓人置身絢爛的油畫之境。除了大灣水庫,丹陽也有號稱“最藍”的七峰山水庫,在石灰岩岩石中開鑿而來,一汪碧藍,恍若寶石。
04
石刻文化
“千年鳳飛地, 兩朝帝王鄉”,這裡是南朝齊樑兩代帝王的故里和歸葬地。源於皇陵的“天祿”“麒麟”石刻雕像,現在就矗立在雲陽大橋的前面,給一代又一代的丹陽人帶來吉祥。
因爲齊樑豐富的石刻墓葬羣,丹陽有着亞洲最大的石刻文化遊園——天地石刻園(現改名爲鳳凰湖公園)。當時爲了建設石刻園,曾經滿市蒐羅各種石刻文物,我奶奶壓雪菜罈子的大石墩子,就被看中。因爲遊客不多,這裡非常適合週末靜心徒步。走着走着,還能和各種百年千年前的“歷史”來個不期而遇。除了石刻之外,升級後的公園還有供馬術和飛盤練習等新興熱門運動的場地。
05
食在丹陽
丹陽不大,但是不缺歷史悠久的飲食店。中心市民廣場的斜對面,就有一家百年老店——金雞飯店。我父親就曾多次提及,跟我母親第一次約會就是在金雞,吃掉了當時一個多月的工資。金雞飯店以一樓熟菜檔和點心面檔的蟹黃湯包、金雞餚肉和鱔絲湯獨步一方。招牌的湯包論只賣,根據內容的不同,分爲蟹油、蟹肉、蟹黃三等。單隻湯包有小兒一拳之大,用筷子夾起,沉甸甸,內裡三分湯七分餡,一口咬下滿足無比。丹陽的餚肉(本地叫硝肉),不是鎮江的水晶餚肉,而是用純腱子肉搭配香料醃製,吃起來更香更有嚼勁。至於鱔絲湯,則是本地的傳統早餐,準備好用鱔骨熬製後的清湯,加澱粉蛋清調製蛋花湯,將燙好的鱔絲切斷,加各種佐料以淮揚做法炒制,最後將鱔絲加入湯羹,佐胡椒或其他香菜吊鮮。本地人有調節矛盾“喝講茶”的習慣,而喝講茶的最高級別,就是中間人帶着矛盾雙方到金雞飯店喝鱔絲湯。丹陽話裡鱔與隙同音,鱔絲湯也代表和諧圓滿的美好心願。
和5塊錢一碗的陽春麪差不多味道的面,在上海要賣到將近30元一碗。而在丹陽同樣的價格可以舒舒服服地吃一個拳頭大的蟹黃湯包,或者點上一碗陽春麪,切一塊獲過金獎的丹陽餚肉,還能拿幾碟贈送的雪菜碟薑絲碟,再喝上幾碗不要錢的大麥粥。
丹陽的老麪館裡,除了熟菜檔口玲琅滿目,還有一個大不鏽鋼粥桶也會佔據一席之地。這裡面是丹陽獨有的大麥粥。吃麪免費喝大麥粥,免費吃下粥小菜。“丹陽人,大麥粥命。”是乾隆在下江南的時候因爲大麥粥清爽解膩消滯,船停大運河丹陽段連吃三天大麥粥後給到的評價,大麥粥健脾和胃,清熱解暑,一到夏天,丹陽家家戶戶都會結結實實喝上幾碗。
丹陽有很多美食,源自淮揚名菜卻自成一派,斬肉就是個例子。斬肉,學名一刀不斬獅子頭。顧名思義,全靠刀切,選用豬前腿切片再切絲再切碎加佐料放在油鍋裡炸成肉圓,佐以紅燒做法,這也是丹陽過年宴客不能少的一道菜。家家戶戶做斬肉,油香炸肉香在空氣中蔓延,是丹陽最正宗的年味。
丹陽下屬的鄉鎮,也有各自極具代表性的美味。例如,延陵鴨餃、呂城脂油糰子、陵口蘿蔔乾、東鄉羊肉、界牌河豚等等,很多美食也都早早地成爲了“非遺”,值得一試。
在丹陽,你處處都能感受到這座小城在努力發展,這裡的居民也在認真生活,但絲毫不卷。有條不紊的舒適的生活,纔是他們最大的追求。
策劃 / 悅遊編輯部
編輯 / Garcia
撰文 / Polaris Chen
圖片提供 / Polaris Chen、丹陽發佈、
文傑、丹陽日報、視覺中國
版式設計 / CNT ART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