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調優化,發展空間拓展重塑(評論員觀察)

“十三五”時期實踐證明,我國經濟在增強發展協調性拓寬了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了發展後勁,爲進入新發展階段奠定了堅實基礎

塔吊林立、工人忙碌、晝夜交替……不久前,一則致敬雄安新區建設者的短視頻在網絡熱傳,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讓許多人感受到新時代的進取力量。作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雄安新區的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成爲“十三五”時期協調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個生動例證。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下好‘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在協調發展理念指引下,“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堅持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着力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出臺和實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助力“老少邊窮”地區加快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新型城鎮化質量穩步提升,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從京津冀協同發展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從長江經濟帶發展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正在形成……“十三五”的五年,是我國協調發展、優化結構的五年,發展整體性、聯動性不斷增強,厚植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根基

唯物辯證法認爲,事物是普遍聯繫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繫的整體,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統。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黨中央謀劃和引領“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從客觀事物內在聯繫去把握事物,去認識問題、處理問題,把協調發展作爲重要發展手段、發展目標和評價標準,着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促進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不斷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系列重磅舉措,不僅直接回應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問題,而且豐富了我們對協調發展的規律性認識。胸有全局,行有章法。“十三五”時期的實踐證明,我國經濟在增強發展協調性中拓寬了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了發展後勁,爲進入新發展階段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前,我國正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國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貫徹落實協調發展理念,處理好發展中的重大關係,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以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爲例,東部幫扶西部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產業佈局,山村裡的農副產品運出來、賣出去,豐富了市場消費選擇,也帶動了貧困羣衆致富。把協調發展理念和部署進一步落實到位,有助於加快優化資源配置、打造超大規模內需市場,使欠發達地區逐漸形成後發優勢,使薄弱環節激發後發潛力,進而不斷拓寬經濟發展的新空間。

甘瓜抱苦蒂,美棗荊棘。”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看,我國的基本國情、基本矛盾決定了很多發展問題的解決,不可能是那麼輕鬆容易的事。對於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我們既需要增強發展意識、過程意識,辯證看待前進路上的矛盾和困難,也需要激發改革意識、效果意識,一步一個腳印補齊發展不協調的短板,提升發展整體效能。以協調發展理念爲引領,推動實現區域良性互補、城鄉融合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緊密結合,一定能爲“十四五”時期開局起步、打開高質量發展新境界奠定堅實基礎。(李洪興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7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