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培麗/美感的覺醒
文、圖/蕭培麗
絡繹不絕的人潮爲了見到一片櫻花花海,可以無視塞車之苦,長途舟車勞頓,只爲了一聲驚歎,一心驚豔,然後投遞我們對世界美好的滿足感。投遞美好是個人的感受,要怎麼分享出來,不同領域的人都嘗試着讓美感出走,與現實結合,於是到處種植櫻花,以吸引人潮錢潮。
陶藝家吳萬富先生的工作室就在櫻花林間,曾經因爲媒體報導,造成他住家附近的櫻花林人車絡繹不絕,他甚至親眼目睹遊客爲了停車問題大聲爭吵,人車無法移動,讓他覺得人們爲了賞美景反而無謂的爭執,完全失去了尋美的意義。
他是一位尊敬環境與反省環境問題的陶藝家,他的作品呈現了對自然的關懷,展覽室是座用石頭堆建的百年老宅,工作室也是數十年老屋,經過整理後仍保留原外觀,以顯示他對原始的尊重。從展覽室的門窗往外看,處處如圖畫般的美景,靈魂隨時與自然溝通。
▲百年石砌展覽室。
對環境的尊敬不只是在他的老屋和櫻花林間,他對環境的敏銳成爲作品的生命主軸,特別是對大海環境的關懷與抗議。他認爲長久以來人們對地球的擷取和破壞導致一連串的負面效果,如土石流、旱災、水災,每次都對人的生命造成極大的傷害。已經有專家預估本世紀終,地球溫度將會上升兩度,屆時生存嚴苛,海平面上升,導致所多人流離失所,極端的氣候又造成許多的難民。地球正以他的方式一步一步收回對人類的賜予。
▲作品尋隱。
有一次他看到新聞裡報導有商船漏油污染海水,造成野柳、龜吼、石門、三芝沿海的珊瑚礁羣遭受污染,黑漆漆的潮間帶令人慘不忍睹,他立刻做了一件陶藝品「尋隱」,也是他第一次用珊瑚礁肌理表現羣礁,把羣礁立體化,多層次的立體空間,建構潮間帶豐富魚場,同時爲了彰顯珊瑚礁的自然肌理,用了非傳統的上釉方法,以幾近暗黑的珊瑚礁向海洋致哀,作品上還趴着一條大章魚,孤單的呈現出海洋遭受污染浩劫。以海洋高智慧的章魚,隱喻現代人外面面對的是生活環境惡化,而對內則是心靈空虛,潛意識想要逃離的心境。
▲作品交響曲。
吳萬富偏愛手捏陶土,用泥條一圈圈做成作品,迴歸到原始與土相遇的質樸,他的作品充滿海洋聲音,是海洋的呼叫,要我們尊重、要我們反省思考海洋原本的樣貌。
▲作品衝浪。
▲吳萬富。
走出陶藝,他在現實生活中還種臺灣鳶尾花,在他的土地上處處用心,保持不受污染,不製造環境的負擔。從他的工作室遠眺山上一棵 一棵錯落在綠樹間,是日據時代日本人在山上灑種子自然生長的櫻花,有種山間尋訪偶得的幽靜境界,站在櫻花前,我和他聊着,突然感受到我們對於賞花所帶來的美的感動,似乎也應該要用安靜和聆聽來細品,曾經有藝術家說過,美可以拯救這個世界。就讓美的驚豔也帶着我們自美感中覺醒,學習如何尊重自然吧!